寧福祥,男,漢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正高級教師,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小門家中學英語教師。扎根鄉村,守住初心,哺育“花蕾”,培養出一代代優秀學子,擔任34年班主任,26年英語大教研組長。譜寫幸福“三部曲”,成為校園“全能型教師”,貧困學生們的“父母”,教育路上的“領頭雁”。他積極參與科研、倡導信息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學范式,塑造自己的教育風格。他播撒公益,組建志愿服務團隊,16年來擔任山東省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主持人,先后6次獲得優秀主持人,3次主持線下工作坊活動。榮獲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兼職教研員、煙臺市名班主任、煙臺市道德模范、煙臺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蓬萊名師等榮譽稱號。
扎根鄉村教育工作34年,守在鄉村,守住初心,哺育“花蕾”,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學子,擔任34年班主任,26年英語學科大教研組長。34年,譜寫幸福“三部曲”,成為校園全能型教師,從初中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課到音樂、美術、體育和先鋒少年成長營綜合實踐課;貧困學生們的“父母”,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教育路上的“領頭雁”,成就了名師和工作室的建設。他學會反思、善于反思、堅持反思,把握課堂方向,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能力;他倡導信息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學范式,塑造自己的教育風格。他播撒公益,組建志愿服務團隊,義務捐款100多萬,參與志愿服務場次數百場;16年擔任山東省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坊主持人,把點滴工作做細,先后6次獲得優秀主持人,3次主持線下工作坊活動。曾榮獲山東省特級教師、煙臺市道德模范、煙臺市名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從教以來,他厚植教育人生,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牢記教師的初心與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勤于鉆研,努力工作,奮發作為,用34年的青春,扎根鄉村,哺育“花蕾”,用熱忱、奉獻、關懷和大愛的深厚情懷,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學子,他就是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小門家中學英語教師寧福祥。
他守在鄉村,守住初心,34年,譜寫幸福“三部曲”,成為校園全能型教師,貧困學生們的“父母”,教育路上的“領頭雁”。他先后獲得山東省英語兼職教研員、山東省特級教師、農村學校特級教師崗位教師、第九屆煙臺市道德模范、煙臺市名班主任、煙臺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煙臺市最美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一、感受幸福:義無反顧去鄉村
回鄉村,還是去市直單位?1990年,蓬萊師范普通中專畢業的他面臨抉擇。
“回鄉教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追隨初心,成為學校當年唯一一名大中專畢業生。當時鄉村教師地位并不被看好,但他還是堅定地選擇了堅守,立志改變人們對鄉村教師的認知,助力鄉村孩子成長。
一個班內有50多個孩子,每個孩子的思想都是多變的,但是孩子的真誠和樸實,深深吸引了他,是孩子們讓他愛上了這里,愛上這份事業;踏上講臺,看到50多雙渴望的眼睛時,他確定,這里是他幸福的“源泉”,教書育人是他堅定的選擇,是他要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當時19歲的他便不斷努力,一路歡歌,一路欣賞,在最喜歡的崗位上揮灑著青春,盡享夢想的芬芳。
根據學校需求,他接手英語、數學和生物教學工作,課堂上,用滿懷激情和地道的英語發音,吸引孩子們感知英語,還真的讓孩子因為他而喜歡上英語,更多的孩子選擇了長大后成為像他一樣的英語教師。學校從來沒上過音樂和美術課,他又帶著一架電子琴,和學生走入音樂和美術世界。一個周34節課,清晨5點起床,6點到校,堅持每天15-16個小時陪伴學生們成長,感受教育生活的愉悅。
為了能做好鄉村教育,每個周末都做家訪,了解他們的情況。鄉鎮65個自然村,外加邊緣鄉鎮孩子住所,都留下了他家訪的腳印,成為學生前行的“燈塔”。
對教育的情懷,讓他獲得“山東省英語兼職教研員”“山東省特級教師”“農村學校特級教師崗位教師”“煙臺市名班主任”“蓬萊名師”“煙臺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煙臺市最美志愿者”等榮譽。他先后領銜齊魯名班主任工作室、煙臺市道德模范工作室、蓬萊名師工作室和蓬萊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等,為鄉村教育帶去一縷縷春風。
二、創造幸福:用心用力搞科研
他始終把教書育人當作“人生大事”,并不斷創造。在閱讀中,學會寫作、汲取精神營養;在研究中,探尋教育規律,解決教育的“疑難雜癥”,找到自己成長的鑰匙與密碼;在教學中,把握課堂方向,更新教育方法,塑造自己的教育風格。
寧老師每天無論多忙多累,他總會認真準備每一節課,他把課前、課中、課后的常規工作做好、做精。在課堂上,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真正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倡導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學范式。在踏踏實實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發散等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思考。在課堂教學中他精心設計練習題目,作業做到有層次、有梯度,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并認真做好學生的查缺補漏工作。
現有耕耘不是為了收獲,但收獲總會適時出現,更多學生考上了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甚至連續多年出現班級升學率百分百的情況,贏得了領導、同事、家長的尊重和認可,一時間,成為了學生們心目中的model。課堂主陣地的努力,成長了孩子,更成就了自己。日常鉆研和探究,形成自己的專業成長軌道,他的論文《能力提升工程2.0助力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的實證研究》等20篇論文發表在《英語教師》等報刊雜志上,被中國知網收錄,12次獲得市縣級學科優質課;“十三五”以來,他參與各級別規劃課題28項,獲得省級科研成果1項,市級基礎教育成果2項。參與錄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程,快樂閱讀編寫和修訂,為提高煙臺市初中生英語閱讀水平助力。
緊隨時代步伐,將教育事業拓展至新平臺,擔任山東省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的市級專家。每天晨起操作60分鐘,批改網絡作業6000多份,發布話題研討100多個,發布網絡簡報10余期。主持的工作坊分數每年都定格在20萬分左右,在全省1400多個工作坊中,連續12年創造全省第1名的奇跡。
2021年春,接到擔任煙臺教師資格考官任務,當天凌晨3點鐘,父親去世,按照傳統風俗,兒子要在家守靈三天,盡最后孝道。如果這樣的話,時間剛好沖突。他明白,考官方案已經敲定,不能因個人原因打亂計劃。經過痛苦的掙扎后,他改變了傳統,早晨6:00送了老父親最后一程,在8:00前趕到教師資格考試考官崗位,沒有耽誤評審工作。他相信,父親的在天之靈,也會同意他這樣的選擇。權衡工作和親情,在他心里,對父親,愛得深沉;對事業,愛得赤誠。
因為成績突出,他先后被評審為學科教學名師和煙臺市名班主任,并領銜道德模范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開展工作,順利成長。
三、傳播幸福:播撒愛心為學子
履職34年基層班主任工作,成長是一個不斷更迭的過程。但是每一個拐點,都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心態,更好地呵護每一位學子,“幸福”的初心,也播撒在公益行動中。
2022年,新班級中有個叫慶鴻的孩子,從讀了五個小學一年級,直接來到了初中一年級,連20個數都數不下來,到會寫自己的名字,背誦古詩的部分句子,會5以內的加減法,還有5個元音字母的大小寫,到適應了初中生活,孩子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2009年以來,寧福祥與師生一起組建志愿服務團隊,與家屬一起參與活動,把兩人每年的績效工資,全部捐出來,先后用100多萬元團隊資金資助了20多名高考貧困學子。
學生雙林,在中考之前突遇父親病故,母親也身患重病,他主動擔當起學生成長的領路人,不僅在精神上鼓勵學生,更自愿提供一切費用,從高中到博士畢業,讓學生踏實拼搏在大連理工大學校園。
如今,最讓寧福祥欣慰的是,每逢新春佳節都會收到天南海北學生們的真摯問候。青島醫科大學泌尿外科醫生駱磊,每年寒暑交替之時,都會寄來羅漢果、金銀花和麥冬,電告寧福祥多喝水,保護好嗓子。英國大使館的外交翻譯王濤,每年除夕夜,長途電話給老師送上最真摯的問候:“老師,過年好,我想你,很想再聽您的英語課……”很多受資助的學生感慨,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是他的無私幫助和支撐,改變了農村娃的人生軌跡。
四、篤定人生:初心不改駐杏壇
“工作是生活,生活離不開工作,不需要轟轟烈烈,只從細微處著手,事事時時做精做細。”生活需要用行動去鐫刻使命,用奉獻為青春續航;現在的他依然全勤工作,擔任班主任、2個班的英語教學和6個班的音樂教學。是什么讓他精耕教育事業?他在日記中寫道:“我不知道教育是不是我最適合的職業,只是覺得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有我渴望的風景。”
最近這幾年,他又萌生一個更大的想法,去長島、去北五島支教,去更艱苦的環境下撐起另一片藍天,因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陪伴。
篤定教育的征程,我們會看到教育事業的無限魅力。助力鄉村教育事業更多的希望,未來的他會始終保持謙遜和進取心,把必須做的變成喜歡做的,用微妙的成長事跡,感染更多的人,感受教師這份有溫度的事業,他是我們心中最真摯的最美教師,用自己的道場引領我們為教育人生不斷前行,扎根鄉村哺“花蕾”,初心不改駐杏壇。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