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湖南網友發帖,掃個墓,把親情掃沒了!
回老家給父母掃墓,恰好碰上隔壁鄰居發小也去掃墓,我看他只倆口子,就問他哥哥姐姐妹妹怎么沒一起來,以前他們家來掃墓,可是一支大隊伍!
發小說,以前來掃墓,都是幾兄妹舉家一齊上陣,雷打不動在他大哥家吃午飯,因為他大哥就住老家。所以,他大哥就負責起一家人的午飯,買菜、洗菜、洗刷,他大嫂忙的不亦樂乎。長此以往,他大嫂不樂意了,去年清明節就說了,今年各掃各的。而弟妹們聽了這話,據說今年掃墓不但沒一起來,而且掃完墓就各回自家。
我猜想,做飯不是主要理由,估計是他們去年給父母墳墓翻新,里邊存在經濟瓜葛有關…
- 此帖一發,迅速引發網友圍觀和熱議浪潮。
我們來看看網友的評論和觀點:
我們姐弟三個每年去給父母掃墓,結束后都去大哥家吃一頓飯,但是我們從不空手去,所有吃飯的食材都是我買,弟弟會買些水果零食。然后一起去大哥家,所有女人都到廚房一起忙乎做飯,吃完飯也要幫大嫂收拾干凈。所以二十多年了,從沒有紅過臉,一直很融洽?
我們三兄弟,我和二哥不在老家,大哥在老家,以前我們掃墓是大哥辦祭品我們出錢,掃完墓我們就回家。后來我大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就說我們各自準備,這樣我就和我二哥合在一起掃,我大哥自己掃,各辦各的,一個墓掃兩次。
我兄弟姐妹六人,就是我一個人住老家,每年掃墓基本上都是我出錢出力。其實只要兄弟姐妹們能夠來,我就已經很高興了,其它的都是小事。
自從父親去世后每年回老家掃墓,都是湊在小叔家,我每次回去總是不會空手,除了掃墓必備的物品和祭品,還要給叔叔帶點東西。今年清明節前掃墓,我給小叔帶了幾瓶在家里放了十幾年的杏花村。
如果每家給大嫂幾百元錢買菜,大嫂應該也樂意煮給大家吃的,不然一毛不拔的吃喝,也是對大嫂的不敬,久了心也有想法的,對吧?
付出的不愿再付出了。享受的再也享受不到免費的了。
回家掃幕哪怕是大哥家,都要帶禮物或者給紅包,并且洗菜切菜洗碗都應該參與!只動嘴不動手不出錢,天長日久誰愿意啊!
- 無獨有偶,近日有四川網友發帖,大家發現沒有?現如今清明節掃墓,都是開著車就去了,祭祀完以后,家在城里的就又開著車回去了。他們在農村也都有兄弟姐妹,不知道為什么,中午連頓午飯都沒人管,一家人都是各自去掃墓。
這名網友表示,要說這農村人也小氣,哪怕是兄弟姐妹,或許是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就能記恨一輩子,完全不顧別人感受,現在農村生活好了,人情反而淡薄了
- 其實,清明清明上墳祭祖,并不是祈求祖先保佑,更多的是家族凝聚,是文化傳承。
從家族傳承角度看,清明上墳是傳承家族文化、延續家族精神的重要儀式。但是,如果“各自為政”,總感覺缺了點意思。可清官難斷家務事,背后各有各的原因。
有網友說得好,一個大家庭能聚在一起,一定有一個有智慧的德高望重的長輩,還得有能出錢的小輩,還要有任勞任怨愛熱鬧的干活的人。大家都要有感恩的心,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這樣,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吃吃飯,鬧鬧家常。
總之,清明祭掃不僅是踐行孝道的具體體現,更是家族成員凝聚力的呈現和家文化的傳承。祭奠祖先,既是對祖先表示敬意,還是對生命的尊重。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無論以哪種方式祭祖,家族多少人來一起祭祖,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敬畏生命,讓自己要快樂健康地活著。
人生不易,活在當下,珍惜自己,珍惜身邊人,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