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選角期間就被大家瘋狂吐槽過一輪了,但真的等它上映了,人們還是沒想到它居然讓全球觀眾“瞳孔地震”了N遍。
文 | 冰 姐
不說你知道嗎,迪士尼花巨資十年磨一劍的經典改編電影《白雪公主》3月21日在全球正式上映了。
盡管在選角期間就被大家瘋狂吐槽過一輪了,但真的等它上映了,人們還是沒想到它居然讓全球觀眾“瞳孔地震”了N遍。
還一舉刷新了近年來爛片的慘烈戰績——
豆瓣4.0、爛番茄41%、IMDb 1.5分(滿分10分)的“死亡三連”,91%觀眾怒打1分。
IMDb 1.5分(滿分10分)
這絕對是迪士尼百年歷史上最慘烈的滑鐵盧。
除了評分慘不忍睹,票房也是撲街撲得一塌糊涂。北美本土首周末票房只有4300萬美元,歐洲多國也創下迪士尼真人電影最低。在中國,上映11天只有829萬元票房。難怪大家都沒去貢獻票房!
《白雪公主》電影海報
截至4月1日,《白雪公主》的全球總票房也才剛剛突破1億美元,預測總票房在2.15億至2.35億美元之間。
據環球網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美國“截止日”網站等多家外媒報道,迪士尼斥巨資打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自上映以來深陷票房與口碑雙重危機,行業預測顯示,這部影片最終可能面臨高達1.1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成為迪士尼近年最失敗的真人改編電影之一。
“截止日”網站稱,截至4月1日,該片全球票房僅1.43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貢獻約3600萬美元,海外市場1.07億美元。這一成績遠低于迪士尼預期,甚至不及2019年同樣被視為“撲街”的《小飛象》真人版(全球票房3.53億美元)。更糟糕的是,影片次周北美票房暴跌66%,收入僅1420萬美元,跌幅遠超同類影片。
若按當前趨勢推算,《白雪公主》最終全球票房或定格2.25億美元,然而其總成本卻高達4.1億美元,包括2.7億美元制作費(因好萊塢大罷工和英國片場火災延誤導致超支)、1.11億美元全球營銷費用,以及2900萬美元其他支出。即使計入后續流媒體和衍生品收入,虧損仍難以避免。
即便按照50%的分成比例計算,也就能夠收回1億美元的投資,大概率要虧損2.5億美元,也就是18億元人民幣,這慘烈程度大概只能和最近的美股相提比論了吧!
也真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全網罕見地團結一致、心無旁騖地噴一部電影怎么能夠如此離譜!
離譜行為大賞
《白雪公主》劇照
女主角瑞秋·齊格勒膚色偏黑,實際上是拉丁裔。但這只能算是這部電影中最不起眼的槽點。
原著中白雪公主的名字來源于“皮膚如雪”。編劇們為了圓這個情節,解釋為“白雪”指“暴風雪中出生的嬰兒”,而非膚色。
《白雪公主》選角令人頗多吐槽之處
一邊是黑皮膚、且造型極度拉胯的拉丁裔混血演員瑞秋·齊格勒;一邊是女神蓋爾·加朵。怎么讓魔鏡說白雪公主是最漂亮呢?魔鏡強行上價值,給出的解釋是“心靈美”,所以白雪公主最美。難怪網友評論魔鏡是個病態的騙子。
但這都不算離譜的情節。
原作中王子與公主的愛情是純潔而夢幻的。而在真人版里,王子直接變成了一個小偷,而且是個帶著七個跟班的盜賊頭目。
偷土豆的小偷成了公主的另一半
作為一名偷土豆的小偷,未經允許強吻昏迷的公主,是將強盜特性演繹到底還是為了職場晉升犧牲自我?
更夸張的是,新版白雪公主被塑造成“獨立女戰士”,不再等待王子拯救,而是夢想成為登上權力巔峰的領導者,原版經典歌曲《有一天我的王子會來》被替換為女權主義歌曲《等一個愿望》。
而且在森林里,七個小矮人全程淪為公主的打工仔,被白雪公主指揮干家務、修房子,白雪公主自己一點活都不干,還真是領導力爆棚。
既然都獨立大女主了,為啥還需要在小偷的“真愛之吻”中被喚醒?難道不該是她去拯救小偷于水火之中?
貌美如花的皇后明明全方位碾壓白雪公主,卻因為心靈不夠美就被士兵策反了。這都是什么毒蘋果?
最終白雪公主獲勝的方式,竟然是念出士兵們的名字,用美麗的心靈“感化”了他們。這樣一堆充滿bug、幼稚到家的劇情設計,顯然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戲外兩位女演員還在不斷加戲
戲里胡編亂造的情節讓觀眾憤怒,戲外兩位女演員還在不斷加戲。
瑞秋·齊格勒曾經公開吐槽原版動畫過時,還稱王子是“跟蹤狂”。這些出格的言論已經引發人們的抵制情緒。
而在電影上映前,她還深陷一起“歧視亞裔”的輿論漩渦。當時,一位亞裔博主禮貌詢問是否能夠合影,瑞秋不僅白眼相對,還以極其嫌棄的態度拒絕,那眼神和動作寫滿了厭惡。博主走開之后,在遠處拍攝,她還指使助理上前威脅,要求停止拍攝。
另一邊,她對白人博主卻態度親和,合影交流絲滑對接。如此雙標,讓觀眾怒不可遏。時間曝光后,瑞秋不僅沒有絲毫歉意,反而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豎中指的照片,配文“尊重女性”,試圖用這種荒謬的方式回應大眾對她的質疑。這樣一個黑化的白雪公主,怎么能夠讓人愛得起來?
另外,加朵公開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也為影片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讓迪士尼直接將影片的洛杉磯首映禮縮減規模,大幅削減記者名額,僅保留攝影師和劇組人員。
在特效方面,這部斥巨資打造的電影也粗糙得讓人震驚。滿滿的塑料感,森林如同廉價的布景,毫無生機與美感,完全沒有童話世界應有的夢幻與瑰麗。
CG效果下的“魔法生物”
為了避免對侏儒群體的冒犯,七個小矮人改為“魔法生物”,用CG動畫代替真人出鏡,結果不僅剝奪了侏儒群體的工作機會,引發他們的不滿,而且呈現出的效果十分割裂,讓他們和真人演員的表演格格不入,讓人分分鐘尷尬得出戲。
美國“政治正確”何時休?
白雪公主的大嘴被人吐槽可以一口氣吞下十個毒蘋果
近年來,好萊塢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迎合特定群體,在電影中強行塞入各種所謂的“正確”元素,卻忽略了電影的核心永遠是說好故事。
《小美人魚》《哈利·波特》等影視劇紛紛起用黑人演員,《永恒族》為了多元而多元,角色設定混亂,劇情不知所云的不在少數。這些電影看似在追求平等與包容,實際上是將電影變成了一場場政治作秀。
本來,迪士尼的真人版改編是為了“重塑經典”。但這次的《白雪公主》完全就是一次失敗的“創新”——既不尊重原作,又無法取悅現代觀眾。
兩位女主演戲外也爭議不斷
經典IP的改編,需要更細膩的處理方式。它可以是對傳統敘事的顛覆,也可以是對現代價值的呼應,但必須建立在尊重觀眾情感的基礎之上,不能“為了改而改”。畢竟電影的首要使命是講好故事。
迪士尼影業負責人大衛·格林鮑姆坦言,未來經典動畫改編需更注重創新而非“復刻”,如《黑白魔女庫伊拉》的朋克風格就是成功案例。觀眾對“政治正確”的疲勞與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正迫使迪士尼重新審視創作方向。“截止日”網站總結稱,年輕明星在社交媒體暢所欲言的時代,片方必須更謹慎平衡表達與商業利益,“這場1.15億美元的昂貴教訓,或許將改寫好萊塢的IP開發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