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北京八一小學的一群小朋友去給毛主席獻花,這天毛主席見到了許多小娃娃,而這些小娃娃何嘗不是未來的希望。
小娃娃們能見到毛主席,更是十分激動。只是在人群中,毛主席一眼就鎖定了一位女娃娃。
毛主席一貫“查戶口”,上來就問這位女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得知她叫“左太北”后,毛主席緊接著又問:“你知道你為什么叫太北嗎?”
這位女娃娃其實并不太清楚,可毛主席為什么專門問她?“太北”又是什么意思?
其實毛主席不僅問了女娃娃的名字,從女娃娃的口中,他們還得知她的父親是:左權。
如此一來,應該很多人恍然大悟。左權同志是我國革命史上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是一代抗日名將,甚至為抗日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左權生于1905年,是湖南人士。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對于父親的記憶幾乎沒有,可生活還在繼續,本就窮苦的生活,這時無疑雪上加霜,而他的成長環境不過是在放牛、干活中度過。
生活中遭遇種種,即使每天累死累活,還是沒能夠實現基礎的溫飽,更何況是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
即使左權曾進行私塾,但還是斷斷續續的,一旦出現困難,他也便不得不輟學。
不過學過總比沒學強,隨著革命思想深入左權的心中,他自當義無反顧的投入革命斗爭中,而且早在1925年,他就加入了我黨。
左權的文化水平不算低,有了機會,他不僅在軍事戰斗中進行實踐,還在1927年進入軍事學院深造。紅軍時期,左權已經是我軍軍長,他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之人,更是革命斗爭中令敵軍畏懼的一員。
1937年,紅軍根據抗日斗爭需要,改編為了八路軍。因此左權擔任副參謀長一職,此后跟隨八路軍部隊,他趕赴華北抗日斗爭前線,要知道八路軍處處受限,盡管是在艱難的情況下,八路軍戰士還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挑戰。
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此前日軍不可戰勝的說法只能是過去式,這一戰后八路軍戰士無疑信心滿滿,更讓無數老百姓看到了抗日的希望,為日后全面參與抗戰奠定重要基礎。
1938年,日軍數萬兵力向晉東南地區發起進攻,他們為此分為了九路,這時敵軍威脅重大,如若日軍計劃順利,我軍恐怕會面臨被包圍的風險。
既然如此,我軍斷然不會讓日軍計劃得逞,于是左權領命,展開突圍。八路軍戰士一鼓作氣,先是將沁縣進行了攻占,這樣總部的危機解除,那么我軍便會有更大可能。
而后左權所率部隊,再起配合作用,與直插武鄉的129師給予沉重打擊。
不過敵人畢竟在兵力等方面占據優勢,這時我軍就需要謹慎的做出戰略部署。而左權則看到了長樂地區狹窄的河灘優勢,于是他將兵力進行整合,并分為三段。
隨后根據地形優勢,對敵軍進行分割,一場又一場的激戰襲來,盡管敵軍占據一些優勢又怎樣,最后日軍部隊只能是落荒而逃,各處逃竄。
此前我們說敵軍進行重兵圍困,但左權等我軍重要將領的帶領下,敵軍的計劃終是被粉碎。
同時此戰戰術很有成效,即使是在后期作戰中,一樣能發揮巨大作用,并日軍擊潰。
左權在八路軍的地位越發重要,戰功自然也是接連不斷,可是也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左權英勇犧牲。
1942年,十字嶺突圍戰斗我們并不陌生,左權英勇參與其中,可是戰火紛飛的戰場上,誰也不清楚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一顆子彈襲來,一代抗日名將左權終是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
如若沒有意外,左權更會在解放戰場上發揮出采。
左權的女兒左太北生于1940年,我們說過左權幼年喪父,他的女兒何嘗不是。
毛主席見到左太北,怎么會不覺得這個小娃娃熟悉。于是就對左太北提出了疑問。
當時左太北只有十二歲,算不得大,所以對于自己的名字由來,她不太清楚,至于自己的父親,自然知道是左權,可父親的故事,她可以說還在了解中。
而隨著年齡增長,左太北懂得了許多,當然對于父親,她更有了清晰的認識,或者說知道了父親是怎樣的一個革命英雄。
于是在這樣的精神影響下,左太北也希望為國家貢獻,她努力學習,進入哈爾濱軍事學院學習,提高了自身本領,畢業后,自當在我國航空航天等重要部門工作,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在國家建設工作中,左太北可以說是新一代有志青年,有了他們的加入,我國發展將逐步加快。
同時左太北不知不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所以便會有人記掛著,這不經人介紹,左太北認識了沙志強。
沙志強也是一位人才,畢業于清華大學,因為革命精神影響,他也是一位勤勤懇懇的人。而且他的父親是一位老革命,受其影響,他還是艱苦樸素之人。
回想到兩人第一次見面,沙志強似乎沒有刻意打扮,只是一身舊軍裝,便足以讓人覺得他堅定、可靠。漸漸地,他們走到了一起,并組成了自己的小家。
開始自己的生活后,左太北依舊記得父親一輩的精神所在,繼續努力學習,為國貢獻。
她時常記掛著百姓生活,就一些貧困革命老區來說,她盡可能的做一些改善工作,可以說很長時間里,她做了不少的實事。
縱觀左太北的一生,她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按理說他們夫妻倆的工作不錯,可是工作幾十年下來,他們家并沒有多少積蓄。
至于都用在了何處?當然是為百姓做實事了,而且他們還經常將鄉親們留在家中,食宿也便算他們的了。
不過左太北夫妻倆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直至他們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份精神也始終未變。
左太北生于遼縣,那里是太行山的一部分,因為叫太北區,所以彭老總在知道劉帥兒子叫太行后,便建議她叫太北。
而這便是左太北名字的由來,不過她與彭老總的聯系不止于此。
左太北從小沒有父親的陪伴,在情感上難免有缺失,但在彭老總這里,讓左太北深切的感受到了父愛。
革命戰爭時期,彭老總雖然身處前線,但只要一有空閑,他就會去看看這個戰友的孩子,或者說她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陪著她玩,在她哭鬧的時候,彭老總哄著她。
可以說她與彭老總一家非常的熟悉,說是一家人,也沒什么不對。
1948年,左太北的媽媽改嫁,本要開始全新的生活,但她的媽媽出于學習問題考慮,還是希望她留在北京讀書。
畢竟媽媽劉志蘭嫁給的陳守中工作有變動,她若隨著變動,勢必影響到學習。于是就想著讓左太北住校。
可盡管是住校,生活上也難免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于是她的媽媽首先想到的就是讓彭老總關照,而彭老總二話沒說就讓左太北住進家里。
如此,無論左太北年幼時,還是長大后,彭老總應該是她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人。
左太北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親生父親的精神讓她牢記于心,彭老總這個“爸爸”同樣對她悉心教導,而左太北也在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