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一次對付中國,準備走“日本的老路”,從目前形勢來看,計劃已經完成一半了,一旦形成完整供應鏈,美國不用動武就能達到目的。
美國當初在日本使用的“套路”是什么?中國真的會如愿跳進這個“陷阱”讓美國得償所愿嗎?
1985年,美國將在日本“定居”的中低端的合作“撤走”,隨后尋求新的合作對象,一方面正是為了抑制日本的經濟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
日本在二戰時期遭遇重創,但卻在短短的及時間內發展的如此先進,美國當初不忌憚嗎?為了防止日本成為“第二個蘇聯”,美國可謂是煞費苦心。
關稅大戰、杠桿原理、在科技領域圍追堵截,限制高端產品流入日本……
美國“復刻”當初使用在日本身上的套路,將目光鎖定中國,企圖讓中國自亂陣腳,從而達成目的。
哪些國家是美國較為“看重”的對象呢?當然少不了越南、印度,為此,美國可沒少給這些國家“畫大餅”,不是說要幫助越南成為“世界第一大工廠”,就是說讓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二個中國”。
美國走“日本的老路”,其實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想要將中國從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位置當中擠出去,找一個“親美”的國家來替代中國。
如今,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進行“博弈”正呈現出兩個顯著的特征,那便是“產業防攻”和“規則重構”。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一次擔任美國總統,主動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采用的手段就是“老一套”,這邊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對中國流入的各種產品加征關稅;
那邊利用小手段與一眾國家“謀劃”,將一些低端的合作轉向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合作漸漸減少,而加征關稅又逼著一眾中資企業不得不為了考慮節約成本而跟著搬遷。
一旦那些工廠扛不住美國施加的“壓力”,就會做出大規模搬遷的舉動,搬到哪里呢?美國將合作定在哪里,就搬到哪里,這是為何?
以美國和越南的合作為例,若是美國故意將低端合作送到越南手中,會像“制裁”中國一樣“制裁”越南嗎?美國或許還會主動為越南提供各種各樣的便利。
這樣一來,一定程度上就會吸引更多工廠遷居到越南,帶動越南當地的發展,那些不搬遷的工廠怎么辦?硬扛嗎?不考慮成本嗎?這個時候,很多工廠會因為關稅增加,不得不提高商品出售的價格。
而這樣一來,無論搬與不搬,美國都算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么美國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試想一下,如果越南也生產出了很多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些商品被出售到世界各地,這樣一來,國際市場就會發生變化,中國制造的各種商品是否會受到排擠、會被取代?
如今,迫于美國的關稅大戰,很多中國的中小型企業都沒能撐下去,而一些大型企業也為了謀求自身發展,不得不前往那些關稅壓力小、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如印度和越南。
那么美國的目的得逞了嗎?廣東地區很多工廠都因為接不到訂單,又有著生存壓力,不得不“舉家搬遷”至越南。
先不說,越南電力系統不足,不足以支撐美國的“終極大夢”,將越南打造成下一個“世界工廠”,取中國而代之。
只說這些工廠一旦搬遷,就會引領一種“潮流”,吸引國內越來越多的工廠進行搬遷,或許,現在成效還不算顯著。
可假以時日呢,難保不會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心腹大患,而這才是美國的最終目的。
對此情況,中國當然明白美國的動機不純,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國早早就做出了準備,直接搞了一個“雙循環戰略”破局。
對外加速產業升級、對外基建出海,中國這一雙聯組合拳完美構建自主供應鏈網絡。
美國不會得償所愿,因為中國與日本有著本質的不同,美國當年壓制日本成功,是因為日本什么東西都要依賴進口,而中國不需要,中國自產自銷,真正做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中國14億群眾的內需市場就是中國最強大的利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