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近幾年中印沖突升級以來,印度對我國的敵對逐漸從邊境上升到各個領域。我國一向倡導用和平解決問題,但印度似乎將寬容當成了畏懼,他正在無底線的叫囂。
有人總結了這樣一句話,目前,中印兩國的現狀是:中國越忍讓,印度就越想與中國對抗。畢竟,這個國家的盲目自信從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那么,在現有的沖突基礎上,中印沖突再次升級,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印度的盲目自信
很多人都知道,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打過三場大仗,一抗美援朝,二對越自衛反擊戰,三對印自衛反擊戰,這三場戰都是為了自衛而發起的戰爭。要說這三場仗哪一場最好打,那必定是對印自衛反擊戰了,這是印度自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盲目自信。彼時,印軍侵占我國領土,還提出要我國將西藏的大部分領土劃分給印度。
印軍士氣高漲,向全世界還公開表示,從解放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來看,一個印度士兵可以打八個解放軍。彼時,我們不知道印度的底細,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我們急需恢復元氣,不想再興戰事。和現在的情況一樣,印度將中國的忍讓當成了畏懼,他對我國邊境步步緊逼。尤其從1961年開始,印軍竟然在中印邊界設置了43個軍事地點,看起來有隨時侵略的節奏。
我們為了避免戰爭,多次提出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但印度話事人尼赫魯已經得意忘形,他覺得,中國政府分明是懼怕了。讓我們最容忍不了的一點是,我們印軍竟然向我們的邊防戰士發起攻擊,導致死傷多人。士可忍,孰不可忍,哪怕我們不清楚印軍的底細,這一仗也要打。
1962年10月,印軍向我國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我軍立刻應戰。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印軍的戰斗力簡直可以用拉胯二字形容。據一些老兵后來回憶,印軍的戰斗力甚至還不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偽軍,更別說與反動派部隊相提并論了。印度人被打得潰不成軍,他們為盲目自信付出了慘重代價。
在整個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殲滅印軍三個旅,繳獲的武器裝備不計其數,徹底將印度給打疼了。但印度人恬不知恥,回國后是怎么說的呢?他們把慘敗說成了寬容,說成了對中國心存憐憫,不愿意大開殺戒,這實在是令人感到厭惡。過去的盲目自信說完,我們就要說現在的了。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印度有一幫右翼媒體,這些人每天的工作內容就那么幾個:抹黑中國,抹黑巴基斯坦。
對他們而言,只要能在精神上取得勝利,那就是真正的勝利。有印度人甚至將上海比作東方小孟買,可有去過孟買的人能看到印度真正丑陋的一面,遍地都是泥水,像樣的建筑更沒有幾個。但對于印度人來說,這已經是非常繁華的大都市了。可如果他們有幸看到中國的魔都,那他們將會瞠目結舌,畢竟,從外觀上來看,上海和孟買都只是跨越了幾個時代的外星產物。
一直自詡為大國的印度,種姓制度森嚴,女人不敢上街,因為印度是一個每天都在發生侵犯案的國家。就說前段時間的女醫生被侵犯致死案吧,從這就能夠看出,印度的法律究竟有多么的不健全。一個法律不健全的國家,還想爭入大國之列,實在令人貽笑大方。筆者認為,讓人最驚奇的一點是,無論印度有多么糟糕,他永遠對他本身保持迷之自信。
雖然大家都不知道這種自信從何而來,但自信就是自信。看印度這么自信,摸不清印度底氣的美國便在印度修建了造船廠,這是專為美國海軍打造的,其目的無非是想要未來更好的在亞洲實現軍事擴張。印度方面給美軍吹得天花亂墜,把他們的國家修和保養技術夸上了天。
秉承著對“大國”的信任,美國放心的將軍艦送到了印度維修,可印度的不靠譜是出了名的。幾個月的時間,印度都沒有把美軍船只修好,事實上,美軍也不在乎這些,因為把造船單子送給印度,只不過是以金錢的方式拉攏美印兩國關系,至于修不修好,則顯得沒那么重要。
畢竟,美軍的情報部門也不是吃素的啊,自從美印兩國簽訂合同后,美國情報人員就調查出印度的制造業水平爛的一塌糊涂。講完了印度的迷之自信,我們再來說說,在自信的加持下,印度是怎么制造并加劇中印沖突的。
沖突升級
去年十月,印度總理莫迪和我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會談。時隔五年來,這是中印兩國領導人首次面對面交流,這次交流可非同一般,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印關系恢復正常的可能性。然而,兩國關系非但沒有正常化,反而還愈演愈烈。因為莫迪比其他印度領導人更想要制裁中國,他已經陷入了癲狂。
讓人可笑的是,印度并沒有認清我國在亞洲的地位是定海神針,有了我國在,亞洲的局勢才不會像中東,像其他地區那樣陷入混亂。而且,印度高度依賴中國。不說別的,就說手機,電腦和一些小零件,光這些聽起來不是特別難造出來的東西,印度都要依賴我國的出口,更別說其他方面了。
但莫迪還是比較倔強的,他屢次下達所謂的進口控制許可,其目的就是為了遏制中國技術的涌入。這個政策對他來說什么損害也沒有,但對印度靠中國技術吃飯的商人們來說,可真是要了命了。于是,商人們抱成團抵制這個政策,最終,莫迪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他并不死心,他覺得,如果想從根本上讓印度在兩國沖突中占領主導地位,就必定要從經濟和技術上實現獨立。
作為一國領導人,他不考慮印度現狀,只顧著盲目設想,這么說吧,莫迪和當年的尼赫魯沒有區別。很多學者預測,莫迪如果再這樣瘋狂下去,他遲早會把印度推進火坑。他認為,美國想在亞洲實現印太戰略,勢必就要籠絡印度。可莫迪忽略一點,美國一向是精明的,通過中美軍力對比,以及綜合國力對比,美國很清楚,與中國作對并沒有什么好下場。
至于印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之所以與中國作對,一是他的盲目自信,二是美國在背后的挑唆。以莫迪為首的印度人最擔心的就是,中美兩國會和平共處,一旦如此,他就不能抓住空子與美國達成合作,實現對中國的制裁。有學者猜測,2025年,印度會用一切能用的手段維護他在印度洋地區的優勢地位。
主要戰略目標仍是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并遏制印度周邊國家的親華意向,最好讓這些國家都乖乖當他的小弟。然而,印度的南亞政策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孟加拉國政局變動,尼泊爾政府的交替...這都對印度產生了巨大沖擊。
南亞一些國家已經掀起了印度退出運動,聽起來這個運動很難理解,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印度周邊國家對印度的反抗。因為印度企圖通過對這些國家的控制來加大他在亞洲的影響力,然而,印度連自己都管不好,哪來精力去管這些國家呢?他假惺惺的聲稱,要和這些國家達成合作,實際上,這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幸好,南亞政策沒有波及到巴基斯坦,因為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與我國是合作關系,我們不允許與我國交好的國家受他人欺負。但印度在巴基斯坦使用輿論傳擾亂人心,擾亂社會秩序,并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其手段非常齷齪,這也是中印兩國沖突升級的另一種體現。
筆者認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印度抱有幻想,不能用正常思維去想在這個國家發生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包括他的外交政策。中國古人說,畏威而不懷德,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只有讓他感到恐懼,才會老實。比如說當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我們將印度打的害怕,他這才老實了很多年。
在以和平為主導方向的戰略發展目標下,我們盡可以不采用戰爭的形式讓印度恐懼,比如從經濟,從外交,從科技多方面對他施以反擊。印度不是號稱世界大國嗎?在多種制裁下,印度必定堅持不了多久,因為印度的實力如何,我們可是太清楚了。除了盲目自信之外,其他方面簡直一塌糊涂。
莫迪政府和中國死磕是沒有好處的,同為人口大國,如果中印兩國成為敵人,給哪一方都帶不來好處。如果印度領導者有基本的戰略目光,那他就應該明白,與中國交好,是他做過最英明的事情!
參考文獻:
觀點丨林民旺:中印關系“重啟”后需看到的現實
仍到處污蔑中國挑起邊境沖突,印度為何還在散布謬論?-劉宗義-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