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視頻在國際社交媒體上悄然走紅——一位年輕的中國男孩,站在印度寶萊塢巨星沙魯克汗的私人生日宴會上,深情演唱著沙魯克汗電影中的經典歌曲。
視頻里,青年沉穩的歌聲與周圍此起彼伏的喝彩聲交織,他的眼神堅定中略帶緊張,唱畢,他激動地喊道:“I love you SRK!!! Lots of love from China!”
這位青年名叫艾熱帕提,來自中國新疆喀什。這是他與沙魯克汗的第二次相遇。五年前,他曾在北京首都機場接機時見過一次偶像;而今,他站在偶像的私人宴會上,代表著中國幾百萬粉絲獻上自己的歌聲。
兩次相遇,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國度,兩條原本毫不相干的人生軌跡在某個時刻再次交匯,令人不禁感嘆命運的奇妙。
▲2019年接機合照及簽名(左:沙魯克汗 右:艾熱帕提)
然而,這看似偶然的相遇背后,是艾熱帕提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追求,是他為夢想付出的無數汗水與淚水。
這位如今留學印度系統學習印度古典音樂的新疆青年有著怎樣的故事?又是什么力量推動他一次次踏上看似不可能的旅程?讓我們一同走進艾熱帕提的世界。
勇闖“禁區”的追星少年
艾熱帕提的那段翻唱視頻被沙魯克汗的板球隊俱樂部和國際粉絲后援會發布在首頁后,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
無數網友在評論區驚訝地問:一個中國少年是如何進入沙魯克汗的私人生日宴會的?
事實上,這段經歷堪稱一部微型“冒險電影”。艾熱帕提原本只想在沙魯克汗生日當天去他的別墅前拍照打卡留念,卻在抵達后得知沙魯克汗家周圍近期都處在封閉狀態,不能靠近。
大多數人可能會就此離開,但艾熱帕提選擇了在附近的咖啡廳守候,期待著可能出現的轉機。
▲艾熱帕提抵達沙魯克汗家&附近咖啡廳
經過一夜的守候,疲憊不堪的艾熱帕提得知了一個消息——沙魯克汗將會舉辦一個私人生日宴會。然而,進入這樣的私人場合需要提前一個月報備,并持有專屬指環。
艾熱帕提回憶道:“有時候我做的事,事后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平時挺靦腆的,但那一刻卻做出了‘瘋狂’的舉動。”
他走到馬路中央,在警察驅散其他粉絲時堅定地站在原地,高舉著護照表示自己是代表中國幾百萬粉絲專程前來為沙魯克汗慶生的。
這份執著最終感動了現場工作人員,他獲準進入宴會,甚至獲得了在偶像面前獻唱的機會。
▲沙魯克汗生日宴獻唱照片
許多人看到這里,會誤以為艾熱帕提來印度就是為了追星。但事實上,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來印度是‘因為’沙魯克汗,而非‘為了’沙魯克汗。”這個微妙的區別,折射出他人生選擇背后更深層的動機。
▲沙魯克汗標志性動作
(左:沙魯克汗電影片段截圖
右:艾熱帕提模仿圖)
從夢碎到重生:真正的自我覓尋之旅
艾熱帕提坦言:“其實我最初想當演員,但那條路太坎坷了,可能跟我有緣無份。”大學期間,他連續兩年多參加各種面試和劇組試鏡,卻都無疾而終。
為了追求演藝夢想,他甚至選擇了退學參加藝考,夢想著考入電影學院。在這看似勇敢的選擇背后,是無數個徹夜難眠的煎熬時刻。
▲2015年準備藝考弟弟幫忙練形體
藝考落榜后,艾熱帕提抓住最后的100多天拼命沖刺,最終考入了北京化工大學。
然而,他的演員夢想并未隨之離去。大學期間,他仍堅持參加各種試鏡,甚至在《捉妖記2》中擔任特約演員。
▲2016年拍攝捉妖記2
艾熱帕提也當過練習生,參加過《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我想和你唱》等不少選秀節目的海選。但接連的失敗、對于未來的迷茫加上即將畢業的壓力,讓這位年輕人陷入了抑郁的深淵。
▲左:2017年練習生考核 右:中國好聲音海選
“那段時間明顯感到自己有些抑郁,”艾熱帕提回憶道,語氣中透露著當年的無助,“我耳機里整天循環著印度歌曲,在學校操場不停地轉著,不想跟任何人說話。”
就在這人生的低谷期,艾熱帕提從網易云平臺上申請到了音樂人資格,上傳了自己的第一首印地語歌曲。
“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印度歌,而且那首歌當時在新疆很火,所以我就下意識選擇了翻唱這首歌。沒想到獲得了很多正面反饋。”
隨后,他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傳自己翻唱的印度歌曲。令他驚訝的是,這些隨手拍攝的視頻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艾熱帕提網易云主頁截圖
“是印度歌曲治愈了我。”他說這話時眼神中閃爍著真誠的光芒,“每當我唱起這些歌,就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
▲2018年第一次拍的作品MV截圖
艾熱帕提從小熱愛唱歌,是學校文藝活動的常客,但父母的反對讓他一直覺得走這條路是不太可能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友肯定他在印度歌曲演唱上的才華,他重新開始認真思考這條路。
弟弟是他在這段時期最大的支持者。“我弟弟比我小六歲,卻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艾熱帕提說,“他說的話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想不到,就是那種帶著滿滿的真誠與欣賞,讓你很自然地接受他的那些鼓勵和贊美。”
▲與弟弟聊天記錄截圖
“關于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以前在家的時候,我們就住一個臥室,我要是晚上想唱歌或練聲,為了不吵到爸媽和鄰居們,他就踮著腳舉著毛毯蓋在整個門上,堵住門縫兒。我唱多久,他就舉多久。”
在弟弟的鼓勵下,艾熱帕提開始在網易云音樂和抖音等平臺上正式發布自己的翻唱作品。這些看似無意的舉動,竟成為他后來人生轉折的關鍵伏筆。
▲艾熱帕提抖音主頁截圖
現實的考驗:回疆之路的艱難抉擇
大學畢業后,艾熱帕提和許多應屆生一樣面臨著困境:是留在北京打拼,還是回到家鄉發展?在綜合考量種種因素后,他選擇了后者。
“我以為回新疆會更好,”他解釋道,“一方面,新疆對印度電影文化的接受度比內地高;另一方面,我可以依靠親朋好友,不至于像在北京那樣孤軍奮戰。再加上父母也希望我回家鄉,所以就和大多數新疆學生一樣回去了。”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鴻溝。在北京,盡管條件有限,他還能找到每小時二三百元的錄音室錄歌;而在新疆,沒有人脈和關系的他即使花了錢也很難找到人來幫忙做事。
▲艾熱帕提:我以前的頭像,覺得跟自己當時的狀態很應景
更令人沮喪的是,他發現自己連基本的訓練都無法保證。“在北京時,我至少還能去公園練聲,”艾熱帕提回憶道,“回新疆后,鄰居多次在社區群里投訴我‘擾民',所以我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只能蒙著被子在房間里偷偷練習。”
回疆后的兩年,艾熱帕提換了好幾份工作,也嘗試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卻都未能如愿。
2022年,艾熱帕提因居家隔離被“困在”烏魯木齊的房子里長達100多天,這讓他再次陷入了低谷。沒有收入來源、職場屢遭困境、未來一片迷茫,再加上隔離帶來的壓力,讓艾熱帕提抑郁癥狀又開始復發。
“那段時間我就坐在家里發呆,除了家人再沒人聯系我。”艾熱帕提回憶道,語氣中反映出當時的絕望,“我開始反問自己:難道就這樣下去嗎?”
▲口罩期間拍攝的窗外景色
正是在這生活的最低谷,艾熱帕提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留學的念頭。對他而言,留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是為了擺脫眼下的困境,尋找能讓他重新起步的環境——一個能讓他專注于音樂夢想的地方。
▲很喜歡小王子的故事,這是我畫的一幅畫,等消息的時候我經常畫小王子
曲折的留學之路:在絕望中守候希望
“我大四時就有過留學的念頭,但當時因為護照問題放棄了。”艾熱帕提回憶道,聲音里流露出無奈。但這一次,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嘗試。
在北京友人的幫助下,他準備了英語成績和GPA證明等材料。“當時對于去哪兒留學、學什么都沒有詳細的計劃,看到澳大利亞可以免費申請留學而且不用護照信息就能申請大學,我就提交了申請。
最后很幸運地拿到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兩所學校的offer。”這些材料成為他申請護照的重要依據。
▲準備的申請材料
帶著錄取通知書,他以“處理戶籍問題”為由回到北京,再次嘗試申請護照。“我跟家人說謊了,”艾熱帕提臉上閃過一絲愧疚,“我只說要處理戶口的事情,沒敢告訴他們真實目的。”
出乎意料的是,經過兩個月的等待,他在2023年2月14日領到了夢寐以求的護照。那一刻的激動無法言喻,他仿佛看到了夢想的曙光。就在他考慮該何去何從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出現了。
艾熱帕提想起,自己曾在印度駐華大使館公眾號上了解到的藝術類獎學金。“那一刻,我眼睛都亮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仍然掩飾不住興奮。
▲護照出來當天
提交申請后的三個月里,他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消息。當得知自己獲得了一年藝術類獎學金時,艾熱帕提欣喜若狂,立即辭去北京的工作,回到新疆與家人道別。
然而,命運卻再次跟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迎接他的是無休無止的簽證待批。第一次申請印度簽證時,艾熱帕提一直沒收到任何消息,將近七個月后才得知被拒簽了。
這個打擊幾乎讓他心碎。但印度文化關系委員會的官員好像看過他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視頻,被他的堅持和才華打動,主動幫他重新提交了申請。
▲印度簽證申請中心
漫長的等待中,四個月又過去了,簽證卻依然杳無音信。印度官員建議他重新申請下一年度的獎學金。聽到這個消息,艾熱帕提感到天塌地陷。此刻,所有的希望和努力都化為泡影。
“我當時都震驚了,”艾熱帕提回憶道,聲音微微顫抖,“我辭了工作,跟家里人說了那么多,現在告訴我要等到明年?”
但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再次提交了申請。時間來到2024年7月中旬,艾熱帕提去文化中心打聽申請結果,官員卻只說了一句:“再等兩天。”他并沒有對這樣的回答抱有太多希望。
兩天后,奇跡發生了——艾熱帕提收到了印度一所專業音樂院校的邀請函,并為他提供了三年的全額獎學金!原來,印度校方看到他的演唱視頻后,被他的才華深深打動。
▲印度專業音樂院校發出的錄取offer及獎學金邀請函
“那些我花錢去錄的視頻,那些不產生任何經濟收益的愛好,在此刻竟成為了通往夢想的敲門磚,”艾熱帕提感慨道,眼中閃爍著淚光,“那一刻我才明白,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費的努力。”
等待簽證過程又一次牽動著他的神經,但這次命運對他格外眷顧,他收到了簽證獲批的消息。然而,一個噩耗也隨之傳來——從小將他撫養大的奶奶去世了。
“奶奶去世的第三天,大使館來電說需要我去北京處理有關留學的事情,”艾熱帕提哽咽著說,“我只能告訴他們,我去不了,我奶奶去世了。”
處理完奶奶的后事,心情沉重的艾熱帕提來到北京。大使館給他買了“后天”的機票,幾乎沒有給他任何準備的時間。就這樣,艾熱帕提帶著悲傷與希望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旅程。
▲去印度的飛機上拍的照片
文化的沖擊與適應
2024年9月底,艾熱帕提終于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他面臨的不僅是學業上的挑戰,更是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全方位沖擊。
初到印度,入境時的盤查讓他有些措手不及。“我被海關攔了兩個多小時,因為他們不相信一個中國人會單純為了學習印度古典音樂而來。”艾熱帕提說。
幸運的是,他剛好跟國內認識的一對印度夫婦在一個航班,他們知道艾熱帕提一直想學習印度古典音樂,所以在機場看到他時異常激動,并在微信上給他發了一段話。這段聊天記錄成為他順利入境的關鍵。
▲幫他作證的印度夫婦聊天記錄
艾熱帕提拖著疲憊不堪的軀體來到異國他鄉的學校,卻沒有人來接應。來學校后他才得知,學校并不會給留學生安排住宿,而是需要他自己想辦法。艾熱帕提后來在一個簡陋的小屋子里住了20多天,才找到合適的住處。
“適應新環境總需要時間,”他平靜地說,“那段時間,每天醒來看著自己身處的環境,都得用幾秒回想自己到底在哪兒,仿佛現在生活的環境和從前已不是同一個世界。”
▲剛到印度時的校門口及住的房子
最大的挑戰是語言障礙。加爾各答地區使用的是孟加拉語而非印地語,這給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額外的困難。
“學校的課程全部使用孟加拉語授課,教學資料和筆記也是孟加拉語,”艾熱帕提說,“我只能記下關鍵的音樂家名字或歌曲名,回去后在網上查資料,95%的內容都是靠自學。”
▲準備期末時做的筆記
印度古典音樂的學習方式也與中國截然不同。“我們是坐在地上上課,像打坐一樣,要脫鞋進教室,”艾熱帕提描述道,“這是學習印度古典音樂的傳統形式,是對音樂和老師的尊重。”
課程安排的隨意性也讓他不適應。“老師們的時間觀念與中國不同,課程時間不像國內那樣精確到分鐘,”他解釋道,“這需要我調整自己的期望和心態。”
食物的差異同樣讓艾熱帕提感到不適。印度菜肴以咖喱和香料見長,風味濃郁,與新疆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
“最開始我很想念家鄉的食物,后來慢慢也能接受一些當地的菜品,”他說,“這或許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吧。”
▲印度的飯
盡管生活上遇到諸多不便,艾熱帕提還是努力適應著這個陌生的國度。在短短幾個月內經歷狂掉頭發、皮膚病毒感染又生了幾場病后,他意識到不能一直從外面買東西吃。
于是,他開始學習做飯,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把更多精力放在音樂學習上。
▲艾熱帕提自己做的飯
“印度的古典音樂體系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音樂路線,”艾熱帕提說,眼中閃爍著光芒,“在這里。對音樂的熱愛是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堅持的力量:支撐一個人走下去的信念
在印度的生活讓艾熱帕提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什么都是一個人,”他反復強調,“在北京、新疆還有朋友,但來這邊后真的是一個人面對一切。”
▲艾熱帕提去孟買taj mahal酒店留念
在這種極度孤獨的環境中,家人特別是弟弟成了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弟弟比我小六歲,卻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艾熱帕提說,“他說的話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想不到,可能有點像是在灌雞湯,但就是能讓你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鼓勵和贊美。”
最近,弟弟看到他在印度錄制的一首古典歌曲后,給他發來信息:“你的呼吸真的越來越穩了,能明顯看出你在那邊吃苦的效果。”
“99.9%的人都不敢想這條路,不管成與敗,你干了自己想干的事,這已經超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勇氣。我覺得人活那么幾個瞬間就夠了。”
▲弟弟個人照
與弟弟無條件的支持不同,艾熱帕提的父母心中滿是對兒子的擔憂。“我媽總能感應到我的狀態,連我哪天沒怎么吃東西都能猜出來。
也許這就是她能稱之為‘母親’的原因吧。”艾熱帕提說,“她經常問我:‘為什么不能像別人一樣,過得輕松一些?這種苦真的值得嗎?為什么總是選擇最艱難的路?我跟你爸看著你這一路的經歷,心都快碎了!’”
支撐艾熱帕提的,還有他對自己音樂天賦的堅定信念。“我從來沒懷疑過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他解釋道,“有時候聽到特別難的印度歌,幾遍之后就能捕捉到復雜的音準變化。
我覺得不堅持的話,會辜負這個天賦,對不起自己。這是讓我堅持到現在的最大動力。”
▲舞臺上認真唱歌的艾熱帕提
在沙魯克汗的私人生日宴會上,艾熱帕提有了更深刻的領悟。當主持人問沙魯克汗“為什么每個鏡頭都那么完美”時,沙魯克汗回答:“演員是販賣夢想的職業。你看到的每一幀高光都是無數工作人員共同制作出來的‘完美’而已。”
這番話讓艾熱帕提豁然開朗:不要苛求獨自達到遙不可及的完美,先做好當下的事,屬于你的高光時刻自然會到來。
▲參與印度的節日
在追夢路上,堅持的力量來源于多方面——家人的支持、自我認知的堅定、偶像的激勵,但最核心的,或許是那份對自己所選道路的熱愛與執著。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音樂夢想的新篇章
在印度生活五個月后,艾熱帕提已度過最初的適應期,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古典音樂的學習中。
印度古典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嚴格的訓練體系,初學者需要大量練習基礎技巧。
“印度古典音樂的顫音技巧非常獨特,需要長時間的呼吸訓練,”艾熱帕提解釋道,“現在每天我都會花很多時間練習這些基礎技巧。”
除了聲樂訓練,艾熱帕提還開始學習harmonium(手風琴)這一印度傳統樂器。
“學習這個樂器可以訓練我的音準,”他說,“印度古典音樂對音準的要求非常嚴格,每一個音階上的每一個音符都必須唱準,這是對歌手的基本要求。”
▲在印度學的第一個本土樂器:harmonium
盡管學習過程很艱辛,但艾熱帕提發現自己對印度音樂的熱愛在這個環境中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發展。
“在這里,我能接觸到最純正的印度古典音樂傳統,這是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學習體驗。”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艾熱帕提也珍惜在印度遇到的文化交流機會。他經常被邀請參加當地的音樂會,甚至有機會在一些場合演唱中國歌曲。
“當我在印度唱中文歌時,那種文化交流的感覺特別奇妙。”他笑著說,“音樂真的是世界通用的語言。”
▲25年春節領館活動表演
在社交媒體上,艾熱帕提會選擇性地分享自己在印度學習和生活的片段。“我主要分享音樂方面的內容,”他解釋道,“希望我的經歷能讓更多人了解印度音樂的魅力。”
但他也發現很多人對他的印度留學生活有誤解。“很多人看了我的視頻后,羨慕我來印度留學。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我為了這個決定,在這里承受著什么樣的生活,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艾熱帕提說,“我來印度不是為了追星或體驗異國文化,而是為了系統學習印度古典音樂,這是一條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專業道路。”
▲舞臺照
如今的艾熱帕提,在與沙魯克汗的第二次相遇后站在了人生的新起點上。
無論未來如何,這位來自新疆喀什的青年都將繼續在音樂之路上前行,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唱響屬于他的歌。
在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艾熱帕提分享了他特別喜歡的作家歌德在《浮士德》中寫的一首詩:
“命運曾賜予他一種精神,
使他好高騖遠,桀驁不馴,
他匆匆忙忙只顧往前,
對人間的歡樂不聞不問。”
這幾句詩,或許正是艾熱帕提面對困難時的真實寫照——不放棄,不抱怨,堅定前行。
從北京的求學挫折,到新疆的迷茫徘徊,再到印度的孤軍奮戰,艾熱帕提的追夢之路從未一帆風順。
但正是這些坎坷與挫折,鑄就了他更加堅韌的靈魂,也讓他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
正如他常說的那句話:“我來印度是‘因為’沙魯克汗,而非‘為了’沙魯克汗。”
這個看似簡單的區別,道出了一個追夢者最深刻的心聲——外在的偶像或許是引路的明燈,但真正支撐一個人走下去的,永遠是內心深處對夢想的那份執著與熱愛。
▲舞臺上閃閃發光的Aryan(艾熱帕提)
彩蛋
彩蛋一:
Q:如今再看5歲時那輛“無輪摩托車”,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么?
A:我會說:“這一路你會走得很苦,但你也會變成自己的驕傲。所以,堅持住!你會得到很多你以前都沒有設想過的東西、會做到很多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也會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風景。
可以的話,心思不要那么重。其實絕大多數你輾轉反側、無眠度過的夜晚,都可以好好睡個覺的。焦慮最無用,命里有的一切都會按時發生。”
彩蛋二:
讀完艾熱帕提的故事,你是否也在好奇:如果留學結束后,他會選擇留在印度繼續音樂之路,還是回到中國發展?我們把這個問題留給讀者朋友們。讀完全文,結合艾熱帕提的經歷和性格,你認為他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
1.如果艾熱帕提留學結束后,印度有更好的音樂發展機會,你認為他會選擇暫時留下來嗎?
2.艾熱帕提對家鄉的情感和對家人的牽掛,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的決定?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當然,無論未來如何選擇,我們相信這位追夢路上的“孤勇者”都將繼續用音樂搭建起連接中印文化的橋梁,唱響屬于自己的人生之歌。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