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花開,半卷詩意待君來(散文)
作者/魏巍
【作家/詩人風采】
★魏巍,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賈汪區(qū)朗誦藝術(shù)協(xié)會主席,人民日報《環(huán)球人物》雜志江蘇站特邀聯(lián)絡員。有文藝范,亦有煙火氣。喜歡用散文隨筆怡情暖心,喜歡追逐文學藝術(shù)的真性情,喜歡用心吐字,用愛歸音。喜歡用文字養(yǎng)心,用詩書養(yǎng)魂。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詩歌及校園歌曲幾百余萬字,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雜志及網(wǎng)絡平臺等。著有文集《愛若煙花》,散文集《剪一縷月光入懷》,合集《花開彭城》等書籍。
【作家/詩人作品】
一城花開,半卷詩意待君來(散文)
——城花如海,引得雅客來
文/魏巍
一直覺得,小城的春天既詩意又唯美。因為每逢春風十里,小城亦會分成兩半,一半在嫩芽中萌動,一半在花開中明媚。開花是張揚的告白,發(fā)芽是含蓄的期許。
人間最美四月天,恰逢小城萬畝桃花夭夭灼灼的綻放,營造出一個粉色浪漫的傾城之戀。誘惑了一家雜志社編輯、詩人老師尋著花香,來我的小城一睹桃花的芳容。
小城花如海,引得雅客來。如此,我意猶未盡的將讀至一半的書籍輕合,攜著愉悅的心情陪同老師沐著春風,共赴一場春天的花事!
奔赴桃花盛開的途中,花香旖旎著詩情。尚未到達桃源花海,心,便被那遒俊逸的桃枝及枝頭鮮艷奪目的桃紅牽扯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陣營。
春來無事,只為花開。一半花色染春光,一半花香沁心芳。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山不再寂靜,水不再低吟,它們隨著春風吹起動人的歌謠。鳥兒在舒展雙翅,花兒們爭奇斗艷綻芬芳,萬枝丹彩描摹著醉人的春色。
十里春風熏人醉,萬畝桃花展芳顏。與老師走進桃源花海,那一抹艷麗的桃紅,再次入了我的眸。花瓣兒挨挨擠擠地在枝頭喧嘩。一個比一個熱鬧,一朵比一朵任性。
我憐愛地癡情凝望,一朵桃花在沉睡,一朵桃花與蜜蜂擁吻談情,還有一朵桃花與蝴蝶一起翩翩起舞,亦如一片片胭脂,又像是一團團云霞。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花瓣,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微風拂過,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仿佛下起了一場浪漫的桃花雨。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花瓣,感受它輕柔的觸感,仿佛握住了整個春天。
一城春風,一城春紅,一城春水,亦是芳菲四月天最美的風景。而春依舊心有不甘,依然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眼前是花枝搖曳,天邊是繁花枕浮云。猶如一幀素白,一匹彩錦,在小城的天空揮灑著明媚如錦的彩霞。
無論是櫻花,還是桃花李花,杏花海棠,每一個枝頭,每一朵花苞,都在春風里蓄勢而發(fā)。
如此美好的春天,是風用了心,是雨用了意,是陽光用了情。花開花香滿衣,連空氣中都氤氳著如詩般的香氣。
桃花蘸霞,梨雪染巷,李花勝雪覆鄉(xiāng)野,海棠垂作胭脂簾。風聲,水聲,燕雀聲。蝶飛,蜂舞,夾裹著幽幽花香。天地間,無盡的香雪海,讓人心醉神迷。
與老師徜徉桃花源,在多情的花叢間來回穿行。風吹著暖,暖擁著風,攜一縷花香,看桃花灼灼,聽李花低語,賞海棠垂緋,追櫻雨紛飛。花開蝶舞,讓人如同進入了畫中仙境。
此刻,春風正柔,春林初盛,春花以最絢爛的姿態(tài),轟轟烈烈地開滿枝頭。每一朵花,都是時光的注腳,每一片葉,都是季節(jié)的烙印。它們或嬌艷、或素雅、或濃烈、或清淡,都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春天的浪漫與詩情。
從兩千多年的《詩經(jīng)》到繁榮昌盛的現(xiàn)在,桃花應該是春天最嫵媚的女子。那些粉灼,那些緋紅,那些嫣紅都被她們一一收羅,然后,涂抹在自己俊俏的粉臉上,張揚著一張張動人心魄的俏臉,在十里春風中搖曳生姿,使得看花的人兒不僅動心,更動情。
凝望那一樹樹灼灼桃花,老師的如花笑靨比花兒還要甜。頷首,留下一低頭的溫柔。
時間,亦如被風兒挾持著似的飛快地飄向遠方。戀戀地辭別桃源花海。途徑山水大道,道路兩旁的桃花樹正飄著落花雨,柏油路上流動成花的海洋。微風拂過,我依稀聽見了落花的低語,不知是遇到故人的驚喜啜泣?還是從枝頭撞到地面的疼痛呻吟?
亦或,開在枝頭的花團與飄落的花瓣皆是詩句,等待途經(jīng)它的雅客,讀懂它內(nèi)心的期許!
一城山水半城花,花開傾城香滿涯。春天是流動的,而小城流動的春色從不缺少花朵。寬敞的道路兩旁尚有遲開的紫荊仍在倔強地醞釀,花朵雖小,卻密密實實,每片花瓣都裹著銀絲般的絨毛,像待嫁的新娘。
我驕傲地向老師炫耀:我的小城有山有水,有花海,猶如世外桃源,老師可以考慮來我的小城定居呢!
老師淺笑:在山水賈汪這座世外桃源居住,是我一直的向往。
此刻,一縷暗香隨風兒飄進車窗。花香沾滿衣,風吻花香濃,成為這個季節(jié)最浪漫的約定!
花不語,風卻懂。遠望小城的花色與芳姿,近聽風中的呢喃與低語,恍然間惹了一身馨香!醉了心,醉了魂,也醉了他鄉(xiāng)的雅客。
~~~~ 詩藝國際 ~~~~
文學殿堂,文友棲園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攜手并肩,與時共進
???
椽筆輕搖,賜墨留玉,再現(xiàn)詩意生活
傳統(tǒng)詩詞曲賦
現(xiàn)代詩歌,歌詞
譯詩,譯文
文學評論
散文隨筆,小說,等等
歡迎長期賜稿
或加主編微信投稿
(主編微信:ym153811241)
投稿要求
要求原創(chuàng)首發(fā)
杜絕一稿多投
請以doc、docx文檔編輯,不帶任何格式
隨附百字左右作者簡介,清晰近照2-3張
投稿自愿,文責自負
來稿不退,7天內(nèi)未被采用,請自行處理
???
特別說明
敬請關(guān)注本平臺,不關(guān)注不接受投稿
為便于聯(lián)系,投稿后請速加主編微信
原則上,閱讀量不滿100,則不再接受下一次投稿
歡迎洽談相關(guān)合作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傳播正能量★共創(chuàng)正平臺
無限精彩,盡在平臺
長按&掃碼即可關(guān)注
~關(guān)注,是一種支持;分享,是一種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