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清明春雨潤,春味正當時。作為春季的重要節氣,清明以“春之味”喚醒人們的舌尖記憶。各地食俗在綠意盎然的時節里競相登場,這些傳承千年的時令美食,既是對自然的感恩,也是對文化的延續。
清明品美食
蒿子饃清香軟糯
在河南信陽羅山縣,清明前后,有采青蒿、吃蒿饃的習俗,人們用清香軟糯的蒿子饃祭祖追思、祈福消災,這一習俗在當地已傳承千年。
蒿草是草本植物,葉面呈綠色,葉底微白帶絨毛,并有特殊香味,既可以入藥,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清明節前后,河南信陽羅山縣的蒿草才露尖尖角時,人們就開始采摘嫩蒿,去除老葉,取嫩葉尖,用冷水洗凈后,輕揉一下把水分捏掉后剁碎,和面粉混揉在一起。餡料則依據個人口味隨心搭配,有粉條、臘肉、韭菜雞蛋、薺菜等各種吃法。鋪滿一鍋煎上幾分鐘,便滿屋清香,令人口舌生津。咬上一口,春天的味道在唇齒間流轉,令人回味無窮。
羅山縣市民 葛敏慧:蒿子饃饃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這種蒿子三月初三剛長出嫩芽,有春天的氣息。這個蒿子饃饃是我們羅山最有特色的美食,也是我們從小最喜歡吃的美食。
草籽炒年糕
江南人“咬春”的味覺記憶
春風拂過江南,田間地頭的草籽悄然綻放,紫粉色花海與青翠嫩葉交織成一幅春日畫卷。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里,一道充滿春意的時令美食——草籽炒年糕,正以清新微苦的獨特風味,成為江南人餐桌上的“春日儀式感”。
草籽,又叫“紫云英”,是春日限定的山野珍饈。其嫩莖葉在春雨浸潤后愈發脆嫩,入口微苦,回味卻透出清甜,被當地人譽為“春天的第一口鮮”。
草籽炒年糕的妙處,在于將質樸的鄉土食材烹出詩意。熱鍋放土豬油渣,加入肉絲翻炒,趁油熱再打入一個雞蛋,隨后搭配胡蘿卜絲和春筍絲一同翻炒。接下來,主角年糕和草籽先后登場,一份色彩繽紛的草籽炒年糕隨之出鍋。
這道看似家常的菜肴,承載著江南人“咬春”的古老習俗,如今也成了都市人追捧的“輕食主義”代表,更是當地人心心念念的“媽媽的味道”。
餐飲主理人 范碧君:會喚起我們對兒時的那份記憶,所以不管我們走到哪里,不管年齡多大,我們在春天的時候都會吃一份草籽炒年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