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來自網絡,侵刪!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爺出手就成絕活。”
江蘇某老小區里,一位大爺的“神操作”讓物業集體破防——不讓拉電線充電?那我直接連車帶人吊上三樓!
當物業還在為整治“飛線充電”焦頭爛額時,大爺用一臺自制吊機,把電動三輪車凌空掛到窗戶邊充電。
乍一聽像科幻片,細一看竟是“硬核生存指南”。
物業氣得直跺腳:“你這比亂拉電線更嚇人啊!”年輕人算賬算到心梗:“吊機錢夠充十年電了吧?”而大爺淡定如佛:“這叫智慧,你們不懂!”
到底是老人太倔,還是物業太菜?這場“空中充電”的荒誕劇,撕開了基層治理最疼的傷疤。
大爺的操作,物業頭發都愁白了。
坐標在江蘇一老式小區里,物業發布了新規定,不再允許業主亂拉電線下來充電。
因為亂拉電線是很危險的行為,害怕漏電,害怕引起火災等等,希望業主能把電動車拉到充電樁去充電。
對于年輕人來說,充電統一管理,是好事。但對于老人來說,那就不一定了。
他們覺得,充電樁太貴了,充一次電,少得的2到3塊一次,多的有5塊、6塊,還有什么服務費,太坑人了。
既然不給拉電線,也不能把車子推回家充電,一名大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大爺在窗戶上裝了個吊機,直接把電動三輪車從地面吊到自己家的窗戶上,然后用排插充電。
看到這一幕,物業都懵了,貌似大爺遵守了規定,但他這種行為更危險了。
萬一操作不當,或者吊車出了故障,電動車掉下來,砸到人,那后果不堪設想……
年輕人也不理解大爺的行為……
吊機+安裝費,好幾百塊,這能充多少字電了。而且,吊機也是要電的,大爺不考慮成本嗎?
需要提醒的是,子女要適當改變一下父母的消費方式,該省的省,該花的花。
“充電樁1度電收2塊,大爺吊車充自家5毛錢的電,賬算得明明白白!物業有本事把電費打五折,我立馬給吊機寫感謝信!
“昨天電動車吊三樓,明天是不是能看見冰箱飄窗外?物業管不了大爺,但砸到人可是全樓背鍋!建議直接報警,這哪是充電,這是玩命!
“我們小區更絕——物業自己壟斷充電樁,每度電加收‘管理費’,一年凈賺幾十萬。
要我說,大爺這是為民除害,物業先把自己賬本曬干凈再說話!
作為物業工作人員,有時候真想吐槽一些業主。
有人在地庫私接電線搞出“電網迷宮”;
不讓在樓道充電?業主直接把車推進電梯上演“轎廂驚魂”。
物業管了被罵“拿著雞毛當令箭”,不管又被噴“躺平式服務”。
更魔幻的是雙標現場——業主嫌充電貴時高喊“市場經濟”,轉頭卻要求物業提供“五毛錢一度電的公益服務”;
罵物業“只收錢不干事”的是他們,但真讓交錢修充電棚時,躲得比誰都快。
最扎心的是法律困局:物業不是執法部門,看見違規只能勸、攔、報,但業主一句“關你屁事”就能噎死人。
說到底,業主的“難纏”里,藏著的不過是一句:“你讓我看見錢花哪兒了,我讓你看見臉笑開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物業和業主的斗法,最后苦的是整棟樓的安危。
建議物業學學內蒙的“陽光賬本”——每月公示電費收支,充電樁利潤反哺小區綠化;
業主們也看看重慶的“和解案例”——吵了8年的死結,一杯茶、一本賬、一句“互相體諒”就化開了。
記住,吊機再硬核,也吊不起信任;電費再便宜,也便宜不了人命。
與其讓電動車“上天”,不如讓服務“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