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凌行徑,嚴重沖擊破壞中美經貿關系,影響全球經濟穩定運行。4月4日,中方12箭齊發,迅速且果斷地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就美國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中國已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中方同時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關稅措施。
當中國商務部4月4日連發12項反制措施時,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電子屏驟然飄紅——道瓊斯指數單日蒸發1800點,標普500波動率指數狂飆51%,這場被《華爾街日報》稱為"特朗普海嘯"的關稅大戰,在48小時內演變成美式霸權的潰敗實錄。
"這簡直是經濟自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國正以每年0.8%的GDP增速為代價,進行一場注定失敗的貿易豪賭。
"就連傳統盟友也集體倒戈:歐盟宣布啟動32項反制措施,日本經產省發布《對美貿易救濟白皮書》,墨西哥更祭出"玉米武器"直擊美國農業命脈。
這場關稅戰,美國想用關稅占便宜,結果卻害了自己,還加速了世界往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這也給未來新的世界格局埋下了伏筆,未來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復雜。
特朗普政府認為,通過加征關稅,可以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并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這種策略被視為一場豪賭,其結果充滿不確定性,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擔憂。
關稅戰的影響迅速蔓延,波及多個國家和行業。消費者、企業以及整個全球經濟都感受到了壓力。
特朗普政府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實際上推行的是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他們認為,提高關稅就能迫使其他國家讓步,從而讓美國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者。
但是,這種只考慮自己利益,不重視全球合作的做法,實際上是目光短淺的,最終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他們沒有意識到,全球經濟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單方面的行動會對所有國家造成損害。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范圍很廣,從2018年3月起,針對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提高關稅。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拿大生產的鋼鐵和鋁、墨西哥的汽車、歐盟的農產品等都受到影響,甚至有些無人小島也被列入了美國的關稅清單。
特朗普政府平均每天新增三項關稅措施,這大大破壞了現有的國際貿易規則。可以說,其關稅政策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都產生了顯著沖擊。
就像《經濟學人》雜志所說,特朗普的政策不是威懾,而是點燃了美國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更可笑的是,美國財政部長公開聲明,建議各國不要進行貿易反制,這完全是雙重標準,自己可以隨意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卻不允許其他國家反擊,將美國的霸道行徑展現得非常充分。
這種行為無疑是強盜邏輯,只允許自己做,卻不允許別人做。
精準反擊與戰略博弈
面對美國持續施壓,中國采取了直接的反制措施。2019年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形成了全面的反制體系。
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最高稅率達34%,涉及航空航天、醫療設備等重要行業。同時,中國還限制稀土出口給涉及軍工、科技的美國企業,以此限制其高端制造業發展。
此外,更多美國企業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和出口管制名單,以切斷其技術供應鏈。中國還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利用國際規則來對抗美國的“長臂管轄”。這些精確的反制手段,影響了美國政府的計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美國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提高關稅,這直接影響到了支持特朗普的農業地區的農民利益。
美國農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單單愛荷華州就可能會減少23萬個工作崗位。
這種做法精準地打擊了美國總統的票倉,可以說展現了中國策略上的高明之處,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要害。
與此同時,TikTok事件也變成了中美兩國較勁的新地方。特朗普政府實際上沒真想徹底封殺TikTok,更像是把它當成談判的工具,想要逼中國公司賣掉TikTok。
特朗普自己也承認,拿TikTok說事兒是為了要好處。
他曾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同意TikTok的交易,他可能會用降低關稅作為回報。這種把國家政策和商業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做法,明顯體現了他只看重利益的本質。
2020年4月,美國白宮為了應對TikTok問題,宣布給TikTok留出75天的緩沖時間,希望用這種方式讓中方讓步。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還偷偷派了自己的親信,蒙大拿州的參議員戴恩斯,以“促進貿易”的名義去北京,實際上是想和中國談談。
但是中國沒有理會這一招。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說:“誠意不是看派什么級別的人來,而是要看你做了什么。”這說明中方認為美方的行為缺乏實際意義,并沒有展現出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意愿。
多極化趨勢加速與世界秩序的重構
美國的單方面做法和關稅政策,讓中國受到損失,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反對。
日本公開表示“對美國很失望”,表達了不滿。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態度強硬,揚言要“報復到底”。
墨西哥女總統奧夫拉多爾更直接表示“絕不屈服于霸權”,展現了堅決的立場。歐盟也公開聲明,將以自身實力為基礎與美國進行談判,必要時會采取反擊措施。
西門子和高通等國際大公司正在調整全球業務,更快地將生產線搬到中國之類的新興市場。
歐洲國家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印度尼西亞宣布,在新首都的建設中優先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沙特阿拉伯與中國的石油交易也開始嘗試用本國貨幣直接兌換。
這些現象說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都在努力推動“去美元化”的趨勢,這無疑正在挑戰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在美國國內,關稅戰的反作用開始顯現。股市多次下跌,美國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
加州等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不通過聯邦政府,直接與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展開談判,這加劇了美國內部的分裂。
普通美國民眾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成本增加,“連菜都買不起”的情況變得普遍。
一位美國博主在街頭隨機采訪路人,問他們是否購買中國產品。許多人表示自己不會買,但實際上他們的家里充斥著中國制造的商品。
這個現象說明,中美兩國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美國對中國制造的依賴性很強,日常生活離不開中國產品。
這種情況反映了全球化的現實,中國制造已經滲透到美國乃至全球的各個角落。
關稅戰的反噬效應
關稅戰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多重負面影響。美國股市持續不穩定,像坐過山車一樣,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不斷下跌,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更令人擔憂的是,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快速上漲,這意味著大家普遍對美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悲觀,認為經濟可能面臨困境。
市場信心受到打擊,經濟前景蒙上陰影,這對企業的投資和消費者的支出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有數據顯示,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股市總市值縮水了8萬億美元。
這相當于把整個德國一年的經濟產值都抹掉了,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股市下跌帶來的巨大損失。
這表明股市波動可能對國家經濟產生顯著影響,影響程度不容忽視。
關稅戰讓美國老百姓也切身感受到了壓力。因為中國不買美國牛肉了,美國的牛肉價格一下子跌慘了,牛肉商人們虧了不少錢。
而且,其他東西也跟著漲價,大家的錢變得不值錢了,購買力下降。
很多人都抱怨說物價太貴,感覺“連菜都買不起了”,生活成本明顯上升。
更嚴重的是,關稅戰使得美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更加突出。加州等一些地方政府公開反對聯邦政府的決定,希望能夠自己和中國等國家進行貿易談判。
還有一部分美國民眾聯合起來,向法院起訴特朗普政府,他們認為政府的關稅政策違反了憲法。這些行動反映出關稅戰在美國社會內部造成了不小的分裂。
特朗普政府挑起的關稅戰,結果證明美國輸得很慘。這場冒險行動未能實現讓美國重回巔峰的目標,反而更快地削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或許有人會問,中國可能會讓美國難受,那中國自己難道不難受嗎?
的確存在這個問題,但好在中國近幾年早就開始布局,積極拓展可以替代美國的其他進口目的地,例如中國需要的大豆,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南美以及俄羅斯進口的,即便不從美國進口,也可以滿足中國的需求。
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美國國內反對貿易戰的呼聲恐怕很快就會來臨,到時候就看特朗普有什么高招來應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