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177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最近排隊的餐廳,
大半都來自武漢
最近,全國各大城市的大眾點評“熱門榜”上,都占滿了武漢品牌。
深圳、杭州、南京西餐熱門榜Top1的O'eat;
成都、昆明、南昌西餐熱門榜Top1的The boots泥靴;
蘇州、常州西餐熱門榜Top1的Grande A'moo;
溫州美食熱門榜、嘉興火鍋熱門榜Top1的三出山火鍋;
南京、成都、無錫、蘇州創意菜熱門榜Top1的野果yeego;
北京甜品熱門榜Top1的UH祐禾;
西安、深圳韓式料理熱門榜Top1的NEED創意韓國料理;
長沙、濟南韓式料理熱門榜Top1的KCOOKING概念韓餐.......
◎圖源:大眾點評APP
這些誕生于武漢的品牌,在當地站穩腳跟后快速開向全國,每到一座城市都引發了排隊熱潮。
以前說起武漢餐飲品牌,除了周黑鴨,幾乎很難想到其他全國連鎖餐飲品牌的名字。與隔壁省的“網紅長沙”相去甚遠。而今,武漢餐飲也在悄然崛起。
仔細探究,可以發現在“漂亮飯賽道”,武漢餐飲幾乎是一騎絕塵。時下爆火的云貴川Bistro、山野火鍋、創意韓餐,幾乎都發端于武漢。
此外,近年來熱門的精致烘焙、鮮乳茶、炸雞等賽道上,也都有武漢餐飲品牌的身影,誕生了如UH祐禾、爺爺不泡茶、老韓煸雞等黑馬品牌。
武漢,正在成為新的“網紅餐飲孵化地”。
從低谷到熱潮
武漢商業進入“黃金時期”
武漢本土品牌的加速發展,當然離不開日漸濃厚的商業氛圍。
2024年,武漢商業迎來了黃金時期。這一年,知名購物中心在武漢遍地開花,SKP與萬象城兩大重量級商業項目相繼落地。各路商業玩家爭相入局,18個標桿項目接連開業。此外,武商 MALL、武漢天地等原有的商業地標,也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完成品牌煥新。
以武商 MALL 為例,其餐飲業態的更新迭代表現得尤為突出。“米村拌飯” 湖北首店、上海本幫面專賣店 “王繁星面館”、“費大廚辣椒炒肉” 武漢首店等眾多當紅餐飲品牌紛紛在此落戶。
2024年,據贏商大數據不完全統計,武漢購物中心共計引進456家首店(城市及以上級別首店),總量首次突破400家,較2023年大幅提升了94%。其中,餐飲類首店以 164 家占據 36% 的份額。與此同時,來自湖北本土的首店品牌越來越多,武漢正成為本地品牌的創業起點。
不僅 “首店經濟” 發展得如火如荼,武漢本土消費力也持續上揚。
梳理武漢近十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能發現,早在2019年,武漢的社零總額就已攀升至7449.64億元,躍居全國第六。而后受到口罩期影響,武漢的消費市場連續幾年陷入低迷。
近年來,武漢消費市場逐步回暖。2024年武漢成為中部地區唯一社零總額擠進全國前十的城市,增速達5.3%。這意味著武漢消費市場重回快速發展的軌道。
2025年,武漢對消費市場的重視更是上升到了新高度。武漢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武漢將“做強消費主引擎”列為在了2025年度重點工作首位。
在政府與市場的協同發力下,武漢商業氛圍愈發濃厚。這種良好的商業環境,也為餐飲品牌的孵化和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批量制造“網紅”背后的邏輯
除去大環境的助力外,這些品牌有頗多相似之處,其爆火的原因似乎也是有跡可循。
首先是打破了本土品類的局限,主打一個“融合”。
其實,湖北餐飲一直沒有特別強勢的品類。武漢的長期熱門品牌比如肥肥蝦莊、靚靚蒸蝦等都是以武漢本土盛產的小龍蝦為主,但是囿于季節性因素,小龍蝦品牌很難像其他餐飲品類那樣全年爆火。國民度較高的武漢熱干面則是缺乏口味侵略性,兩大連鎖品牌蔡林記、麥香園也主要盤踞在湖北地區。
而最近這批爆火的武漢品牌,做的產品基本上都和武漢本土美食無多大關系。
O'eat西餐以輕法餐+早午餐模式,結合武漢元素推出熱干面披薩;野果yee go則是將云貴川風味和Bistro模式相結合,主打酸湯魚、木姜子等特色菜品;三出山火鍋將四川翹腳牛肉與火鍋結合,主推山貨野菜、云貴小吃.......
其次,是借助“漂亮飯”的紅利,快速傳播。
此前,內參君在《實用教程|如何開一家賺大錢的云貴川bistro?》一文,已經從起名、環境、菜品、宣傳等維度詳細拆解了這些云貴川bistro品牌是如何營造出“漂亮飯”的氛圍。
◎圖源:小紅書
至于創意韓餐品牌,也是同一套模板。內參君在《搭上“漂亮飯”紅利,韓餐又翻紅了》一文中就提及,從“包出片”的精致擺盤,原木的山野風裝修,再到昏暗高級的燈光.....這批品牌都踩中了年輕人既想要美美出片,又想要“裝松弛”的心理訴求。
其實“漂亮飯”也不是新物種,早在2016年左右,局氣的 “蜂窩煤炒飯” 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引發廣泛傳播。顧客拍照分享的行為本身成為品牌傳播的一部分。這種 “內容即營銷” 的模式,成為早期 “網紅餐飲” 的典型案例。
而近年來由于小紅書的風靡,更是催生了新的漂亮飯需求及漂亮飯模式。某種程度上,這些品牌也可以說是趕上了小紅書的平臺紅利期,得以快速傳播。
再者,全國“首店經濟”助力,也讓這些品牌在各地快速打響知名度。
這些品牌更是抓住了全國各大城市的“首店經濟”,向全國進擊,引發排隊熱潮。比如The boots泥靴在北京三里屯的首店,網友稱排隊了4小時還沒有吃到;三出山的蘇州首店,工作日也要排隊1.5小時才能吃上.......
“區域首店”、“全國首店”不僅是吸引年輕人打卡的“噱頭”,多地政府還針對首店提出了諸多補貼優惠政策。這批品牌抓住首店經濟成功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打卡,又借助各地利好政策,有效降低品牌擴張過程中的資金壓力與運營成本。
◎圖源:小紅書
在各大一線、新一線城市開出首店后,這些品牌基本上都以“一城一店”的模式,保持品牌的稀缺性。由此,也營造出了長期排隊的現象。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品牌與商場之間深度綁定,也在加快品牌的發展速度。
深扒這批品牌背后的運營體系,不少品牌都是來自同一家企業。比如,Grande A'moo 和O'eat背后的主體是同一家名叫“武漢市漢江區歐意特西餐廳”的公司,再比如許多網友反映,野果yeego和NEED是同一家企業,在許多城市都是挨著開.......
而這些企業與部分商業地產的綁定頗深。比如野果yeego和NEED這兩家門店開設的門店大部分入駐了萬象城,例如杭州萬象城、成都萬象城、貴陽萬象城、南京萬象天地、青島萬象城、長沙萬象城、昆明萬象城、廈門萬象城、合肥萬象城等。
這種品牌矩陣與商業地產的深度綁定,正在構建起新型商業生態系統,加速了品牌的全國化擴張。
小結
從武漢涌現的這批餐飲品牌,已經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波熱潮。
其爆發式增長可以歸因于差異化的產品、漂亮飯的強社交傳播屬性,以及高舉高打的首店打法等綜合因素。不過,在網紅餐飲生命周期驟然縮短的當下,這些品牌能否突破網紅瓶頸,持續創新,成為真正的長紅品牌,仍需交給時間來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