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消費貸門檻下調并非所謂大放水,其本質是銀行在房貸縮量、凈息差收窄壓力下的自救策略 。2024年六大國有行年報顯示,房貸新增乏力(工行消費貸增幅28.3%、交行增幅超90%),但消費貸不良率普遍高于2%,銀行真正的目標客群并非底層群體,而是征信良好、有資產(chǎn)背書的中產(chǎn) 。
當前3%以下的超低利率僅面向優(yōu)質客戶,這類人群借貸多用于置換高息負債,而非消費或投資 。在通縮預期下,消費貸資金既難流入樓市(監(jiān)管嚴查違規(guī)入市),也缺乏高收益投資渠道。銀行雖通過“以量補價”緩解息差壓力,卻難掩零售貸款風險抬頭的隱患 。
房價走勢更與消費貸無直接關聯(lián)。2024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1150億,二手房價格持續(xù)陰跌,所謂“止跌企穩(wěn)”僅是政策托底,絕非上漲前兆 。這場信貸結構調整,實為金融系統(tǒng)在資產(chǎn)荒時代的風險再平衡,而非新一輪資產(chǎn)泡沫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