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42年開始,唐武宗的滅佛行動持續不斷的升級著,聲勢一年大過一年,被搗毀、強迫還俗的寺廟與僧尼達到了4600家和26.5萬人。
814年出生的李炎,本來與皇帝之位沒有任何緣分,但840年在宦官的操作之下,李炎被稀里糊涂地推上了唐朝皇帝的寶座。
年僅26歲的李炎心懷大志,面對帝國的衰敗,他并不甘于接受現狀,準備通過自己的改革使帝國再次強大。
宦官勢力和藩鎮割據應該算作是帝國的最大威脅之一,843年,他鎮壓了劉慎反叛,并采取強硬措施收歸了地方節度使的部分權利。
這使得中央政府難得硬氣了一回,更使得朝堂上下對李炎寄予了厚望。
但李炎的操作并不止于此。隨著時間的流逝,朝臣發現李炎的措施越來越邪性,以至于脫離了皇帝應當做的范圍。
最讓李炎被討論的是他的滅佛行動。
漢朝時期,佛教從西方傳來,慢慢開始在中原扎根生長,只是它的生長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到唐朝時,寺廟已經遍布國家的各個角落,哪怕再貧窮的地區,寺廟也會存在。
且寺廟的富裕程度遠超當地的經濟水平,寺廟多了,出家人自然也不少。
生活在寺廟當中的和尚與尼姑不僅無所事事,還霸占著不少土地與資源,國家稅收的六七成全部進入了寺廟的口袋。
寺廟和僧侶們還享受著免稅、免租的特權,以至于國家財政舉步維艱。
李炎繼位時,他敏銳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再放任佛教發展下去,那么勢必動搖國家的根基,不用割據勢力出手,國家就會因佛教而滅亡。
當李炎喊出滅佛的口號時,所有人都不理解。畢竟,朝堂之上有人與寺廟勾結,民間也有眾多的普通人信奉佛教。
李炎可不管這些,他強行推動了滅火行動。
842年開始,李炎的統計官們便散落全國各地,開始統計寺廟數量,摸排寺廟掌握的資源。
不統計不要緊,這一統計讓李炎以及朝臣們大跌眼鏡。
寺廟掌握的財富已經占到了國家的七成以上,躲在寺廟當中的僧侶、尼姑數量更是高達幾十萬。
且這些人當中還有眾多披著羊皮的惡人,更讓李炎動氣的是,寺廟已經成了藏污納垢的理想場所,滋生出的犯罪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為此,李炎在843年又將滅佛行動提升了一個等級,直接頒布了“殺沙門令”,數百名僧人和尼姑被李炎砍頭。
這一舉動直接震懾了所有的寺廟與僧尼,使得他們老實了一段時間。
但這樣的效果不是李炎追求的終極理想,從844年開始,李炎的滅火行動又升級了。
這一次,他不再滿足于殺幾百個僧尼,而是要搗毀他們賴以生存的寺廟。
全國各地的寺院紛紛倒塌,僧人被趕出寺廟,強行要求他們還俗,不然就是殺頭。
845年,滅佛行動達到了頂峰。
僅僅是這一年,李炎就通過強拆、搗毀的手段清除了全國各地的寺廟4600家。
然后,以威逼利誘的手段強迫僧人和尼姑還俗,人數達到了26.5萬。
至于搗毀后的土地與資源通通收歸國有,僧人與尼姑享受免稅免租的特權也被進一步限制。
如此一來,唐朝的財政收入增加了,李炎在位的6年雖然大興土木、四處征戰,但國庫充盈的結果超過了其他幾任帝王。
佛教在李炎時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哪怕后繼者放開了禁令,可佛教的恢復卻是緩慢的。
受此一役,唐朝的確吃到了不少的好處,但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百姓缺乏感情寄托的場所之后,開始聚眾鬧事,以至于唐朝境內的農民起義層出不窮。
另外,佛教的短暫灰暗使得道教有了一定的興盛,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練補仙丹,對于人生命的威脅也是存在的。
李炎就是在道教長生不老仙丹的加持之下,33歲暴斃而亡。
李炎的滅佛在歷史上是響當當的存在,他對延緩唐朝的衰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沒有從根本解決佛教問題,只不過,讓佛教從明面上的發展轉移到了地下,藩鎮割據要了唐朝的命,可佛教卻依然大行其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