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期
行走于我縣廣袤的田間阡陌
隨處可見農人們忙碌的身影
在興橋鎮西移村1840畝的高標準農田里,青綠色的麥苗隨風輕舞,長勢喜人。兩名農技人員正全神貫注地操控著手中的遙控器,隨著指令發出,兩架滿載農藥的無人機平穩升空,向著不同區域的麥田飛去,細密的農藥霧流均勻地灑落在麥苗間,一幅現代農業的生動圖景徐徐展開。
“眼下正是給小麥打除草藥水的關鍵時節,我們農場采用無人機作業,效果特別好。”西移集體農場技術人員孫延松介紹道,“它播灑面積大,霧化效果也出色,一臺無人機平均每天能完成600多畝小麥的藥水播灑。兩臺無人機輪流上陣,大約兩天就能把1800畝的麥田作業完,效率比人工高多了。”
興橋鎮作為全國聞名的聯耕聯種發源地,在農業發展之路上一直敢為人先。2017年,西移村瞅準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的契機,大膽嘗試“集體農場”模式發展現代農業,探尋聯耕聯種強村富民的新路子。經過多年耕耘,西移集體農場已頗具規模,成功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穩步增長。
農場負責人吳少龍談及今年的種植情況滿是欣喜:“今年我們主推白麥50這個品種,和其他小麥品種相比,它的產量優勢明顯,每畝大概能增產100斤。通過集體流轉土地,我們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采用現代化機械作業,不僅降低了成本,效益也大幅提升,農場每年收入都超百萬元。”
集體農場的發展壯大,實實在在地反哺了鄉村建設。西移村黨總支書記蘇志登翻開筆記本,一一細數著集體收入帶來的變化:“自建立集體農場以來,村集體增收已經超過300萬元。去年,用這筆錢新建了一條瀝青水泥路面,還讓全村居民免費吃上了自來水。今年,我們計劃再投資100萬元左右,把村里剩下的泥路都硬化,同時新建一座黨群服務中心,讓村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從無人機高效植保作業,到特色品種種植帶來增產增收,再到集體收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西移村正以集體農場為有力抓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書寫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精彩篇章。
文 圖:李 盼 劉 穎
編 校:郭雨婷
責 編:張宏偉 黃 燕
審 核:劉友華 樊 穎
聲 明:凡“射陽發布”原創稿件,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來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射陽縣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點個「在看 贊」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