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反擊中我們能讀懂什么?
美國可能想不到中國會在1天后做出快速反應,以34%的“對等”關稅反擊。
中國的行動和態度可以讓我們讀懂幾個最受關注的問題:
第一是反應迅速。
中方不僅在對等反制,而且明確于4月10日正式生效。這個反制速度和幅度都表明,中方著實是作了充分準備,有著充足的貿易反制工具和應對能力。
從中方對美產品的全面覆蓋性其實可以看出反制決心與力度。
第二是組合拳出擊。
除關稅外,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六箭齊發,同步以組合態勢進行針對性反制,譬如對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進行禁止行為;譬如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譬如對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以及暫停了6家美國企業的高粱和禽肉產品的輸華資質等。
第三是著力國際規則與貿易體系維護。
我們在世貿組織提訴的意義,是以多邊機制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遏制美方顛覆WTO框架企圖。
第四是凝聚國際社會對多邊規則的支持力量,向全球表明中方對單邊主義的零容忍立場,傳遞明確的國際態度。
第五是彰顯中方精準打擊的作用力與經濟韌性。
譬如中方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可以直擊美國軍工、新能源等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屬于更具針對性的對美高科技與戰略資源制裁。
再譬如,對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調查和產業競爭力評估可以有力保護國內相關產業。
而暫停禽肉等產品進口資質可推動國內替代市場發展。
第六是提供機遇加速某重點領域的國產化進程。
如航空器、高端儀器、農產品等。
第七是推動產業鏈重構。
像美對華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如運輸設備、礦產品、電氣機械等會受到顯著沖擊,可能就此推動全球供應鏈調整。
從中方反制措施發布后美股指數應聲下跌超2.9%中,其實能夠看出其市場恐慌情緒在顯著升溫。
第八是反制具有戰略的長期考量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崔凡教授指出,這強化了中國在貿易博弈中的主動權,并為未來可能的沖突積累了戰略威懾力。也就是說,中方行動不僅是對美挑釁的短期回應,更是一次系統性反擊,展示出中國經濟韌性和工具箱的充足完備性。
中方實施快 穩 準 有力的反制措施,不僅體現了我們以戰止戰的策略邏輯,更是利用國際規則以對等力度、多維度制裁、精準打擊產業鏈的戰略性,向全球傳遞我們捍衛多邊貿易體系的決心,彰顯中國的穩沉和力量。
未來,中美貿易博弈可能會進一步復雜化,因而這次行動就是劃定紅線。
關稅或貿易沖突的解決方式最終會擺上談判桌,我們這一次快速有力的決斷表現,就是在為未來可能到來的談判累積能量。
這是中國的態度、精神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