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朱軍,曾經是央視舞臺上光芒四射的主持人,那個手持話筒、談吐不凡的男人,幾乎無人能敵。
人生這玩意兒,誰也猜不到會給你來個什么玩笑。臨近退休那幾年,他卷入了一場官司,風波持續了整整四年多,名聲蒙上了一層塵埃。
換成誰,估計都得崩潰吧,畢竟誰愿意在職業生涯的尾聲被人議論紛紛呢?
可朱軍熬過來了,如今他放下話筒,拿起鐵鍬,回到了甘肅老家,轉身變成了“防風治沙公益大使”。
那天在甘肅民勤縣,風沙呼嘯而過,朱軍穿著卡其色外套、黑褲子,外頭套著活動發的紅馬甲,站在黃土地上。
退休后他的身材有點走樣,馬甲被撐得鼓鼓囊囊,跟當年那個西裝革履的模樣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看他干活的樣子,麻利得像個老把式,挖坑、種樹、澆水、填土,一套流程下來,愣是一步都沒落下。
滿臉皺紋,皮膚黝黑,眼角額頭全是歲月的痕跡,跟旁邊那些地道的莊稼漢站一塊兒,你還真分不出誰是明星誰是農民。
他拿鐵鍬的動作,熟練得不行,還不忘提醒旁邊年輕的志愿者:“種樹可不能含糊,前腳種下去,后腳被風吹跑,那不是白忙活了嗎?”
干了半天,他喘著粗氣對著鏡頭笑,說這活動有意義,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多多參與。
瞧他那模樣,累是真的累,可眼里有光,像找到了能讓心里踏實的東西。
朱軍這幾年老得快,鏡頭懟近了看,皮膚松弛得厲害,臉上的褶子一道接一道,跟風沙吹過的大地似的。
可他沒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有人說他這是借公益洗白,可我覺得,他更像是在給自己找條路——治沙治的是地,治愈的是心。
那場官司,多少人早早下了結論,覺得“無風不起浪”,可真相出來時,又有幾個人在意呢?
那些年,他頂著壓力一聲不吭,如今選擇回到家鄉,踩著黃土種樹,也許是想找回點簡單日子里的安寧。
活動結束那天,志愿者們圍著朱軍合影,圍觀的記者和老鄉也忙著拍照。
他沒有擺架子,跟誰都聊得開,干活也不偷懶,硬是把好感度拉滿。
說起朱軍,80后90后估計都得點頭。
他是央視的“黃金一代”,《藝術人生》那檔節目,幾乎成了無數人周末的固定回憶。
2000年初,他站在演播廳里,西裝筆挺,笑容溫暖,聊起嘉賓的故事總能戳中淚點。
那時候的朱軍,不光是主持人,更像個文化符號,儒雅、穩重,連聲音都帶著讓人信服的力量。
巔峰時期,他主持春晚,和周濤、董卿搭檔,國民度高到隨便上街都能被認出來。
臺里流傳一句話:“有朱軍在,收視率就不愁。”這可不是吹牛,數據擺在那兒,他就是流量擔當。
可誰能想到,這么一個風光無限的人,到了職業生涯尾聲,卻摔了個大跟頭。
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個叫“弦子”的女孩指控他性騷擾,輿論瞬間炸了。
那年他58歲,眼看著就要退休,卻被卷進了一場長達四年多的官司。
網上吵翻了天,有人罵他“人設崩塌”,有人覺得“無風不起浪”,可真相還沒出來,罵聲已經鋪天蓋地。
朱軍低調得像人間蒸發,連微博都不更新了。
這場官司,朱軍打得憋屈。弦子那邊言之鑿鑿,朱軍這邊卻幾乎沒怎么公開回應。
法院最后判了,2022年,證據不足,弦子敗訴。
可這四年,朱軍的名聲早就被撕得七零八落。
網上那些“標題黨”文章,點進去一看,前半段義憤填膺,后半段不了了之。
多少人看完標題就開罵,根本不等真相水落石出。
退休后,他幾乎淡出了公眾視野,可你看他現在,61歲跑到甘肅種樹,滿臉風霜,干活麻利。
那場風波沒把他打垮,反而讓他換了條路走。
老婆譚梅也在社交平臺上說過:“老朱現在心態好多了,干點實事比啥都強。”
風沙吹過他的臉,歲月刻下他的皺紋,可他還能笑,還能干活,還能給別人帶點溫暖。
這世道無常,誰沒點坎兒呢?
關鍵是跌倒了,能不能爬起來,能不能再找條路走下去。
朱軍做到了,挺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