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雜亂無章的事情,你理清頭緒,也會找到規律。
放眼周遭,你會看到窮人,也會看到富人。
不可思議的是,窮人和富人,來自于同一個村莊,甚至他們同是一個祖父。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
窮、富都是可以是一代接一代的,如果父母對子女的安排不妥當,那就代代窮。
通常,貧窮的家庭,喜歡讓子女從事這3類工作,要知道早改正。
01
毛毛蟲定律:跟隨祖輩,找到待在老家工作。
昆蟲學家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
毛毛蟲首尾相接,組成一個圈。
在花盆不遠處,放上毛毛蟲喜歡的食物。
奇怪的是,毛毛蟲一只跟著一只,不斷轉圈,七天七夜之后,奄奄一息。而食物,卻沒有誰去動一下。
這就是毛毛蟲定律。
為什么毛毛蟲不去有美食的地方?而是毫無意義地轉圈呢?
其根本是毛毛蟲釋放了自己的本能,盲目跟隨前者。前者的經驗、先例、習慣,對后者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俗話說:“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祖輩在一個地方創下了基業,哪怕是一片樹林,幾畝田,一棟老房子,都是彌足珍貴的。后輩以為,依靠這些就可以致富,卻不曾想,陷入了毛毛蟲定律。
我的老家,在湘南的山溝里,距離縣城有五十多里路。
老家的人靠種地謀生,靠砍伐木頭賺生活費。任何一種都是苦力,致富難于上青天。
這些年,很多年輕人走出山溝,去外地打工。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收入明顯比祖輩高幾倍。
聰明的人,認同了一個道理:“望族留故鄉,家貧走他鄉。”
既然祖輩的經驗、留下的產業靠不住,那么去經濟發達的地方,機會總是有的。
什么都閉塞,什么都落后的老家,還有什么值得留戀?若要子女留下來,無非是給老一代的人養老送終。這老一代的人,是不是太自私了。
若是當下的年輕人,也耕種一畝三分地,估計到老了,也不會翻身。到小鎮上找工作,也頂多是超市里打雜,小店里洗碗,收入很少。
02
翠波鳥定律:降低門檻,找到內卷嚴重的工作。
在南美洲,有一種小鳥,叫翠波鳥。
它們會想辦法修建一個巢穴,比身體大幾十倍。
當巢穴修好之后,他們就休養生息。
一旦巢穴旁邊,有其它的翠波鳥,也修了巢穴。兩者就開始互相攀比,巢穴越來越大。誰都不甘示弱。
最后,兩者都累得不行,甚至死在自己修建的巢穴里。
這就是翠波鳥定律。
很多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輕輕松松賺錢,能夠養家糊口就行了。
但是看起來很輕松,容易上手的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隨時可以被人取代,也可以有無數的競爭對手。
一個行業里,人滿為患,人人可以來,說明行業利潤非常低了,只能夠維持溫飽而已。
我的小舅舅,一直溺愛兒子,還告訴兒子:“反正大學生,也是送外賣。你讀個職中,也去送外賣,能養活自己,就行了。”
兒子長大之后,就成為了一名外賣員。在縣城干了五六年,還是很窮。
兒子看到身邊的一些大學生外賣員,他們一邊送餐,一邊留意一些招工信息,然后就是進入大廠,或者考到體制內。
原來,不同文憑的人,送外賣的結局,是不一樣的。
更難受的是,這幾年,隨著經濟的整體變遷,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都去送外賣,導致行業競爭很大。
為了多賺一點生活費,有人一天干十幾個小時,不敢休息。夜里干到十一二點。
輕輕松松就可以入行,這肯定不是賺大錢的行業。父母安排子女輕松度日,恰好讓他們一輩子氣喘吁吁,被卷得動彈不得。
03
小毛驢定律:猶豫不決,找到頻繁跳槽的工作。
大學教授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每天給毛驢一堆草料。
當地的人很尊重教授,就每天另外送一堆草料,擺到毛驢身邊。
毛驢有了兩堆草料,就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吃哪一堆才好,畢竟都看起來不錯。
多日的猶豫,反復研究草料的質量,讓毛驢餓得不行。
這就是毛驢定律。
人也是一樣,習慣性“這山望著那山高”。
父母讓子女去打工,還告訴子女,要注意工廠招工信息,如果有好一點的工廠,立馬跳槽。
看起來,跳槽是“往高處走”。其實是三心二意,一直去新的行業,做一個新手。
打工人,如果沒有學技術,也沒有高文憑,那么跳幾次,還是在工廠的流水線,唯一不同的是,工廠地理位置不同,工作的規則有所不同。
但是跳槽太多,會讓人失去“繳納養老保險、行業經驗”等機會。
很多行業,靠豐富的經驗,也可以提升收入。
如果在一個行業扎根多年,也能夠鐵棒磨成針,做行業精英。反之,就一直努力一直窮。
04
托舉子女到富有的層次,是每一個家庭的愿望。
父母們,當下最需要的是打破“限制的定律”,找到“致富的規律”。
讓子女多讀書,學一門技能,然后在行業里深耕。成為了行業里無可替代的人,那收入會翻倍。
讓子女堅定在一個行業,從小白成為專家,越老越吃香。比方說,老醫生。
讓子女提升就業的門檻,把一批內卷的人排除在門檻之外。比方說,科學研究。
讓子女能遠行,去適合的土地扎根,肥沃的土地上,才有更大的樹木。
作為子女,也要學會思考,自我安排就業,而不是什么都聽父母的。父母生存的年代不一樣,經驗不一定管用。
要懂得,普通工作是一個人生存的手段,好工作是一個人致富的平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