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4月,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的聚光燈下,山東書法家曹汝壯以雙書體作品同時入展的斐然成績,成為當代書壇矚目的中堅力量。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曹汝壯扎根傳統又銳意創新,其作品以深厚的楷書功底與靈動的行書意韻,詮釋著“筆墨當隨時代”的創作理念。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他的工作室,探尋這位“90后”書法家的藝術堅守與突破。
傳統根基下的多元探索
在第十三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中,曹汝壯憑借楷書《念奴嬌·觀潮》與行書《木蘭花·秋千院落重簾暮》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山東81件入展作品中少有的“雙料選手”。
? 楷書創作:其楷書以柳公權《玄秘塔碑》為根基,融合漢碑的雄渾之氣。入展作品《念奴嬌·觀潮》尺幅達248cm×110cm,結體嚴謹中見疏朗,線條剛勁如“鐵畫銀鉤”,展現出駕馭巨幅作品的深厚功力。
? 行書突破:行書作品《木蘭花》則以二王為宗,參以宋人筆意,245cm×123cm的宏大章法中,墨色濃淡相生,字勢跌宕如“秋千蕩空”,被評委會譽為“古典韻致與當代審美的巧妙平衡”。
對此,曹汝壯坦言:“雙體入展是對我‘深耕一門、旁涉多體’理念的肯定。楷書是立身之本,行書則是情感抒發的窗口,二者互補方能構建完整的藝術語言體系。”
錘煉:從“新人展”到“國展”的進階之路
曹汝壯的參賽履歷印證了其穩扎穩打的成長軌跡:
? 2019-2021年:連續兩屆入選“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前100名,奠定楷書領域的專業認可度;
? 2023年:以第九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為起點,開啟全國性賽事征程;
? 2025年:不僅入選第十三屆國展,更以行書作品參與“魯港澳青年書法交流展”,推動齊魯文化與多元地域書風的對話。
面對“獲獎專業戶”的稱號,他謙遜回應:“每一次備展都是與古人的深度對話。例如創作《念奴嬌·觀潮》時,我反復揣摩漢簡的率真與唐楷的法度,力求在宏大主題中傳遞江潮奔涌的時空感。”
擔當:從書齋到社會的筆墨傳承
作為淄川區書法家協會秘書長,曹汝壯始終踐行“藝術反哺社會”的理念:
? 教育深耕:主編《柳公權玄秘塔碑解析本》《顏真卿楷書集字春聯》,將碑帖研習轉化為大眾可觸達的美育教材;
? 公益普及:主持“青少年金石體驗工坊”,通過拓片題跋創作(如近期作品《漢建昭雁足燈拓片題跋》)帶領青少年感受金石文化的魅力;
? 國際交流:參與中韓書法交流展,以楷書作品架起文化互鑒的橋梁。
他特別提到:“書法家的使命不僅是創作精品,更要讓千年筆墨活在當下。例如近期創作的《拓片題跋四條屏》,便是將金石考據與藝術審美結合,引導觀眾讀懂文物背后的歷史脈絡。”
愿景:在守正創新中書寫時代
談及規劃,曹汝壯透露正籌備“楷書與時代精神”主題巡展:“傳統楷書如何表現高鐵、航天等當代意象?這是我正在探索的課題。”其近期行書作品《臨江仙》已嘗試以飄逸筆法書寫科技詩篇,展現出突破傳統的勇氣。
對于年輕書法愛好者,他寄語:“臨帖如登山,需耐得住寂寞;創作如釀泉,要葆有赤子心。山東書協的入展作者推介活動,正是為后來者點亮一盞燈——傳統從未遠離,創新永無止境。”
結語
從淄川小城的臨帖少年到國展舞臺的“雙體悍將”,曹汝壯用三十五年光陰詮釋了書法藝術的守正與出新。正如其工作室中懸掛的自勉聯——“鐵筆能書千古事,素箋可納九州風”,這位扎根齊魯大地的書法家,正以筆墨為舟,在傳統的長河中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中國新報 記者格祺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