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沒有冒犯你的意思,但是,你也太多心了吧?”
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沒什么問題,可就是讓人有點“不舒服”。如果你想表達這層“不舒服”,也許對方還會繼續“綁架”你:“我都已經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怎樣?又不是什么大事。”
“仔細斟酌這句話,雖然說了‘對不起’,卻并非真誠的道歉。因為在道歉同時還嵌入指責受害者的話,不認同受害者的情緒,讓受害者覺得更加委屈。這無異于第二次傷害,更不能因此修復彼此的關系和信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文秀表示。
“對不起”三個字寫起來簡單,但如何真誠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學會用“道歉”進行溝通和修復關系,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我們為什么害怕道歉?
(一)道歉就意味著自己做錯了事情。在成長道路上,我們一直堅持做“對”的事情,一直被糾正。“錯誤”本身已經很打擊自己,如果還要磊落地承認它,更是難上加難。
(二)擔心得不到對方的諒解。即使自己真誠道歉,萬一還是得不到對方的原諒,又該怎么辦呢?因為不想面對那樣尷尬的狀況,所以索性不道歉。
(三)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讓我們很難開口道歉。童年時的自己曾經做錯事,在發自內心地道歉之后,卻受到冷嘲熱諷或者身體懲罰,這樣刻骨銘心的記憶讓我們覺得道歉無用。
(四)道歉讓自己處于弱勢地位,從而無法控制之后的事件走向,我們不喜歡“失控感”。
那么,當錯誤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鼓起勇氣,真誠道歉呢?點開短視頻,一起來聽聽心理學家的建議~
點擊播放視頻
記者 / 張雯婧
編輯 / 孫沖
圖片 / 網絡
視頻 / 張雯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