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痛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這個說法得到現代科學界的認同。科學證實,人的膝蓋是有使用壽命的,一般情況下、其健康壽命只有五六十年,超過這個年限,各種關節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縱觀人的一生,對于膝關節而言、大致要經歷這么幾個階段:
- 15歲以前,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如果偶有疼痛感、那多半是因為在生長發育。
15~30歲時,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態”,運動起來再“任性”、也不知疲倦。
到了而立之年、直到40歲前,膝關節軟骨就會產生早期輕度磨損,偶爾會出現膝關節不適;從這時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就不能再“任性”。
年齡再大一些,到40~50歲時,運動后就往往會出現膝蓋的疼痛不適。這是一個提醒,告訴你該注意保養它了。
膝蓋的結構
人的膝關節相鄰的骨頭表面有一層軟骨,這層軟骨能保護膝關節,具有潤滑、吸收沖擊、減緩摩擦和保護關節的作用。一旦進入50或60歲以上,膝關節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會出現大部分的軟骨磨損,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關節炎等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對成年人來說,膝蓋要省著點兒用。不過、不要誤會,這并不是說,人減少運動、整天不走路就會讓膝蓋用得更久。
有一組來自于美國雜志《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的數據顯示:有健身跑習慣的人群關節炎發生率為3.5%,靜息、久坐不動的人群關節炎發生率為10.2%,競技體育的賽跑者的人群關節炎發生率13.3%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原因在于:膝關節表面的這層軟骨本身沒有血管供血,需要從關節液獲取所需的營養。關節活動時會對關節軟骨造成擠壓和放松,通過這個過程軟骨完成吸收進營養、代謝出廢物。
缺少運動的人,對關節軟骨的擠壓少,營養和代謝就會相應減少,這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營養不良,使軟骨更容易出現損傷。軟骨破損,膝關節喪失了一道保護屏障,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等一系列問題。
那么,如何使用膝關節才算是省著用呢?這里有4個“避免”和4個“建議”;如下。
靠墻靜蹲
坐位抬腿
1、避免頻繁上下樓,避免經常進行競技跑步、爬山等運動;這一類運動對膝關節的軟骨磨損較大。
2、避免長時間負重行走。
3、避免長時間蹲或者跪,如跪著擦地、蹲著做家務等。
4、胖人要注意減肥。體重過重的人不建議跑步減肥,這會使膝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或加重膝關節的損傷。
5、建議選擇底軟舒適,對足弓支撐好的鞋。
6、建議多食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魚類、蛋類、豆制品等,以及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等。鈣和硫是骨骼和軟骨的原料。
7、建議適當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健步走、慢跑等,并注意不要過度。
8、建議鍛煉下肢力量,如靠墻靜蹲、坐位抬腿等(見上圖)。有力的肌肉可幫助膝關節維持穩定性,從而保護膝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