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的背景下,近期國際局勢又現新動態。據《華盛頓郵報》4月2日日報道,俄羅斯最高經濟談判代表、負責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的俄總統特別代表、俄主權財富基金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 首席執行官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于4月2日抵達華盛頓,就改善俄美關系展開會談,這也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普京首次派遣高官赴美密談。
德米特里耶夫的此訪,正值特朗普推動改善對俄關系之際。雖然白宮和莫斯科尚未就此發表詳細會談內容,但外界普遍認為,美俄可能會就烏克蘭危機與取消對俄制裁進行深入交流。德米特里耶夫作為普京的親密盟友,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他不僅要試圖說服特朗普放松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還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稀土礦產、北極能源開發與航運路線合作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聯合投資項目,以期通過經濟利益來促動美俄關系的緩和。
日前,特朗普對烏克蘭停火談判進展緩慢表示沮喪,并曾公開表示對普京不愿全面停火非常生氣。他甚至威脅,如果無法就烏克蘭危機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征收絕對關稅并實施二次制裁。在此情形下,德米特里耶夫的赴美訪問似乎帶有安撫特朗普的意味,他不斷強調改善美俄關系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試圖以商業合作作為突破口,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
德米特里耶夫上個月在莫斯科的一場商業論壇上,就曾對記者表示:“我們在投資和經濟領域看到了許多合作機會。” 此次訪問,他也重申,俄美之間不僅可能達成和平協議,還可能達成巨額金融交易。有觀察人士指出,特朗普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而且他對進行勢力擴張非常癡迷,他不僅多次表示要吞并加拿大,而且還要控制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普京曾提及特朗普對將格陵蘭島并入美國感興趣,并表態稱這種想法值得認真對待。
在烏克蘭危機中,特朗普政府一直勸說甚至逼迫烏克蘭割地求和,同時不準加入北約。而普京的表態似乎是想迎合特朗普的商業思維方式,以換取美方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就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征所謂的“對等關稅”,但卻對俄羅斯網開一面。不過,俄羅斯前總統、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并不領情。他直言不諱地表示,俄羅斯幾乎不與美國和歐盟進行任何交易,但俄羅斯的經濟仍然實現了3%的增長。梅德韋杰夫的言辭中透露出對美國和歐盟的嘲諷,他稱俄羅斯將坐等“敵人的尸體飄過來”,暗指歐盟經濟的衰退。
梅德韋杰夫的態度反映了俄羅斯對美國缺乏足夠的信任。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歐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嚴厲的經濟制裁,涉及金融、能源、貿易等多個領域,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盡管特朗普政府有緩和的跡象,但這些制裁措施尚未從根本上解除。同時,美國一直在俄烏沖突中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試圖借此削弱俄羅斯,這使得俄羅斯對美國保持高度警惕。
特朗普之所以想要盡快結束俄烏沖突,并試圖緩和美俄關系,其背后的戰略考量不言而喻。他希望通過緩和美俄關系,從歐洲抽身,從而集中精力對付中國。這種“聯俄制華”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政策走向。然而,俄羅斯并不愿意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工具。就在普京派遣高官赴美密談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受邀訪問莫斯科,并同普京總統會面。
在莫斯科,王毅外長還同俄外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會談。王毅外長表示,在中俄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不斷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有利于雙方和睦相處、彼此成就,也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中俄合作從不針對第三方,也絕不受外部干擾。
對于俄羅斯來說,希望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并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從而為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次德米特里耶夫赴美密談之后,美俄關系是否會有實質性的突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雙方圍繞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經濟合作的推進、制裁的解除等關鍵問題依舊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如果雙方能夠在此次密談及后續接觸中,通過對話和協商,找到共同點和妥協方案,那么美俄關系或許有望迎來轉機。但雙方若無法有效彌合分歧,地緣政治博弈和經濟制裁等問題持續存在,那么美俄關系仍將在緊張與對抗的軌道上徘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