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洲,是錦洲婦幼保健院院長,也是張家界錦洲中醫院的創始人、錦洲糖尿病中醫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工作中的他醫術游刃有余,把醫院打理的井井有條;生活上他和藹可親,一點院長的架子都沒有,無論對同事還是患者都關懷備至。只要你找到他,無論遇到大事還是小事,趙院長都會悉心的為你解答。只不過,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院長,卻傳來了去世的消息。
4月5日,趙院長的家人通過他的賬號,發布了一則訃告:“趙錦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公元2025年4月4日21點10分去世,享年68歲。將于4月6日大喪夜,在金山陵園天福廳設置靈堂。得知消息后,很多認識他的網友和他曾經的患者,都為趙院長的去世憤憤不平,大家在評論中寫到:為什么老天會如此刻薄,總是把好人變得如此薄命,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妒英才嗎?
趙院長并非名門之后,他的母親是一名普通的中醫大夫,但從小耳濡目染,讓趙錦洲對中醫充滿天然的親近與敬畏。他不是靠宣傳造勢,也不是靠一紙文憑出名,而是用一生的實踐告訴世人,中醫不是神話,而是實打實可以救人、護人、療人的技藝。他沒有遠離群眾,而是將自己的行醫軌跡深深扎根在普通人最需要的地方。
趙院長的成名是在他擔任永定區婦幼保健院任院長的時候,那時的他把婦保院管理的生機勃勃,直到2012年退休,婦保院的名氣在當地非常的有影響力。退休后,趙院長并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創辦了錦洲中醫院,并兼任張家界錦洲糖尿病中醫研究院的首席專家。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學識,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折磨。這種“退休不退志”的精神,實在是太難得了。
患者評價他,趙院長不僅僅醫術高明,而且還是個“幽默”的醫生。不管病情多復雜,他都能用親切的話語安撫患者的情緒,把沉重的診室氣氛變得輕松。他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醫生不僅是看病的,更是要讓患者感到活著還有希望。”
然而不幸的是,在2023年12月,他被診斷出肝癌。他在文中自述:“當我得知肝癌轉移的消息時,內心瞬間崩潰。然而,在短暫的絕望之后,我迅速調整心態,決定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病魔。”趙院長選擇了公開自己的病情。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自憐,而是經常發布病情的動態,直面病魔。他說,人生遇事要解決,而不是逃避。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醫者面對病痛,同樣勇敢”。
被確診之后,他進入了301醫院接受治療。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折磨著他,體力不支、惡心嘔吐、頭發脫落……可這些都沒有讓他停下腳步。他依然堅持回到自己的中醫院,繼續坐診。哪怕每天只有2個小時,哪怕只能看幾個病人,他依然在堅持。他說,這是他活著的方式,也是他對生命最有力的回應。他沒有把自己當作“病人”,而是以“醫生”的身份在和癌癥抗爭。
在治療期間,他還不忘參加家人的聚會,分享一些生活里的小樂趣。他說:“我沒事,大家別擔心。”聽起來輕松,背后卻是他不想讓親人擔心的體貼。他的一言一行,總讓人感受到一種溫厚如春的氣息。
他的驟然離世,讓很多人感到心痛和不舍。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平臺上悼念,稱他是“最親民的好醫生”“真正的醫者典范”。
有患者家屬寫下:“他是唯一一個我見過會耐心聽完病人抱怨的醫生。”有人留言說:“他讓我媽媽糖尿病穩定了好幾年,從未收過我們一分錢加急費。”這些樸實的話語,是對趙院長醫德醫術的最高評價。
趙院長的一生,不僅是在給人治病,更是在教會人們如何面對人生的不確定。他的樂觀、堅定、對病人始終如一的耐心,是這個浮躁時代最需要的溫暖力量。他沒有留下豪言壯語,卻留下了實實在在的溫度。
更讓人動容的是他的家庭。趙院長的妻子同樣是一位皮膚科醫生,曾在醫院小有名氣,行醫多年,積累了不少忠實患者。女兒更是優秀,考入湘雅醫學院,拿到博士學位,是中醫西醫結合治療領域的新星。而兒子則畢業于湖南大學,同樣走在科技與醫學結合的道路上。這個家庭像是一個縮影,把“醫者仁心”四個字傳承到每一個成員的血脈之中。
結語:清明節原本就是緬懷與思念的日子,而趙院長的離去,讓這個節日多了幾分沉重。有人說,一位好醫生走了,是張家界醫術屆的損失;但一位好醫生留下的,是精神的傳承。趙錦洲院長的離開雖然讓人惋惜,但他為張家界這座城市所種下的醫術種子,正在不斷發芽。他留下的診療筆記,他曾經救治過的病人,他與患者之間建立的信任,正在變成無形的力量,影響更多年輕醫生的成長軌跡。
希望趙院長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病痛,愿來世繼續從事他熱愛的醫學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