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上熱搜了,但這次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這位曾經叱咤商界的“超人”,最近的日子可不太好過。先是傳出他要把手里43個港口打包賣給美國財團,作價1700億人民幣,其中還包括巴拿馬運河兩頭的兩個關鍵港口。這消息一出,輿論直接炸了鍋。
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更猛的料又來了——有消息稱,國企已經接到通知,未來可能徹底切斷和李嘉誠旗下企業的合作。如果這事坐實,那對長江和記來說,無異于后路被斷。
先說說這1700億的港口買賣。巴拿馬運河是什么概念?全球6%的貿易運輸都得從這兒過,說是海上交通的“咽喉”都不為過。而李嘉誠要賣的那兩座港口,正好卡在運河的兩端,戰略價值不言而喻。這么重要的資產,他不僅打算賣,還是低價甩賣給美國貝萊德公司。
要知道,十年前中國國企曾經開價1500億-1600億港元,想買下和記港口40%的股權,結果被李嘉誠一口回絕。如今十年過去,他反倒愿意以1700億人民幣的價格,把80%的股權賣給美國人。這操作,實在讓人看不懂。
更耐人尋味的是外交部的回應。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示,中方反對任何經濟脅迫和霸凌行為。這話雖然沒點名,但明眼人都能聽出弦外之音——李嘉誠這筆交易,很可能背后有外部勢力施壓。如果真是這樣,那問題就大了。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個人利益,把國家戰略資產拱手讓給對手,這算不算“見小利而忘大義”?
現在更棘手的是,國企可能要和長江和記“劃清界限”。雖然消息還沒官方證實,但無風不起浪。如果真走到這一步,李嘉誠在國內的生意基本就涼了一半。要知道,他的商業帝國能屹立幾十年不倒,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和政府、國企的緊密合作。一旦這條后路被切斷,長江和記的未來可就懸了。
有人可能會問,國家為什么不出手把港口買下來?其實不是沒試過,十年前那場談判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李嘉誠當時拒絕了,如今卻轉頭找上美國買家,這背后的動機實在讓人生疑。是迫于壓力,還是利益驅使?如果是前者,國家完全有能力幫他解圍;如果是后者,那這筆賬就得另算了。
現在的李嘉誠,可以說是進退兩難。賣港口,輿論壓力扛不住;不賣,可能得罪背后的勢力。更麻煩的是,如果國企真和他“割席”,那他在內地市場的布局就徹底被動搖了。說到底,商人再精明,也得看清大勢。如果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遠布局,那最終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這件事還沒完,后續發展值得密切關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李嘉誠這次的選擇,很可能直接決定他商業帝國的未來。是懸崖勒馬,還是一意孤行?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