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成長,不只是年齡的增長
窗外的梧桐樹又抽出了新芽,我站在教室走廊上,望著那片嫩綠的葉子出神。去年此時,我還在為競選班長落敗躲在角落抹眼淚;如今,我卻能坦然地為同學講解錯題。原來成長不是日歷上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心智在時光中悄然蛻變的過程。
記得剛升入初中時,我像只笨拙的雛鳥。第一次月考數學只考了72分,試卷上刺眼的紅叉讓我躲在操場角落哭了一下午。班主任王老師找到我時,并沒有直接安慰,而是遞給我一本錯題本:"真正的勇士不是從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看清路上的石頭。"那本藍色封面的本子,從此成了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我開始把每道錯題拆解成思維導圖,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錯因。深夜臺燈下,草稿紙堆成小山,筆尖在草稿紙上沙沙作響的聲音,竟讓我聽出了某種韻律。
今年春天,我作為校辯論隊隊長站上市級比賽舞臺。聚光燈亮起的瞬間,我忽然想起去年此時躲在觀眾席后排的自己。那時看著學長學姐們妙語連珠,我連舉手發言的勇氣都沒有。如今手中的話筒微微發燙,我清晰聽見自己沉穩的聲音:"對方辯友忽略了一個關鍵——"當評委宣布我們獲勝時,掌聲如潮水般涌來。這掌聲不僅屬于勝利,更屬于那個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閉館,在鏡前反復練習手勢的自己。
生物課上,老師讓我們觀察蠶蛹破繭的過程。透明蛹殼里,幼蟲正用盡全身力氣掙脫束縛。有同學等不及要幫忙剪開,老師卻制止道:"你們看,它正在用身體里的絲線編織翅膀。"這讓我想起《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的獨白:"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成長何嘗不是如此?那些看似痛苦的掙扎,實則是生命在鍛造翱翔的力量。
現在的我依然會遇到挫折:物理競賽落選、合唱比賽忘詞、體育測試不及格。但每當這時,我總會翻開那本藍本子,看著密密麻麻的批注會心一笑。成長不是逃避風雨,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不是等待陽光,而是把自己變成照亮前路的光。
點評:
1. 立意深刻,結構精巧
文章以"成長"為核心,通過"錯題本""辯論比賽""蠶蛹破繭"三個遞進式事例,層層揭示"成長是心智成熟"的主旨。開篇以梧桐新芽設喻,結尾以"把自己變成光"升華,形成首尾呼應的圓形結構。
2. 細節生動,畫面感強
"藍色錯題本""深夜草稿紙堆""話筒發燙"等具象描寫,將抽象的成長具象化。特別是蠶蛹破繭的細節,既呼應生物學知識,又暗含哲理,體現觀察力與思考深度。
3. 語言凝練,善用修辭
"掌聲如潮水""思維導圖如藤蔓"等比喻貼切新穎,"跌倒后看清石頭""編織翅膀"等語句富有張力。文言詞匯"何嘗不是""縱使"的恰當運用,增添文采而不顯生硬。
4. 現實意義突出
通過"市級比賽""物理競賽"等真實場景,展現當代中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結尾"在雨中跳舞"的宣言,傳遞出逆境中成長的正能量,符合"立德樹人"教育導向。
提升建議:
- 可增加心理描寫,如辯論賽前夜的忐忑與堅持
- 部分事例可補充具體數據,如錯題本整理耗時、辯論準備時長等
- 結尾處可引用泰戈爾"生如夏花"等詩句,增強文學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