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作家博主發帖稱,這位叔叔93年加入外企工資就五千三了,退休了還在懷念東家好,看來真是好外企。
就他這個待遇,估計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羨慕。單就全家醫保、45天帶薪假這一條,大多數國內企業就無法望其項背,太爽了都。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我們來看看該博主提供的信息,這是一浙江網友的留言帖子。
龍云漢501,樓主4-4 浙江
1993年加入外企,包吃住,當年月薪5400,15薪。從部門工程師開始,做到COO,配車,住(租)房補貼,社保個人部分也由公司代繳納,企業年金,全家醫療保障,朝九晚五,45天帶薪假,很少(很少,很少)會議,每月國內兩趟、每年國際兩趟帶家人機票,高爾夫自由,年終獎15%保底。
最主要的是相互平等、尊重,老板來了就派個司機去接機,辦公桌側面給他留個位子,中午請老板吃麥當勞加雪碧,晚上酒吧喝喝酒,第二天司機送走。現已退休,懷念!
這個網友的發帖,不由讓人羨慕至極。1993年的5400元15薪,這是什么概念?而且,45天帶薪假,社保個人部分也由公司代繳納,企業年金,全家醫療保障。這些福利太貼心了。
- 針對此事,網友們迅速圍觀,紛紛議論。
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看法和觀點:
95年的時候我一個同學在從化籌建一個外企,他打電話邀請我過去。我剛好從工廠轉行到一個施工企業做設計,收入是原來的工廠5倍(4000多吧),而且還有很多設備廠家圍著設計人員轉,感覺簡直是人生巔峰了,就拒絕了他。如果長遠來看,那個外企還是不錯的。
我接觸到的外企,都沒有這樣的。最多就是同類崗位,外企的薪酬比國企或者私企高30%~40%,社保公積金也足額交,不拖欠工資,嚴格控制加班,強迫員工休假。文章中這么好的,我從沒見過。我猜可能是外企高層才有的吧。
配車配司機,每月兩次國內帶家人機票,每年兩次國際機票,這肯定不是普通員工可以享受的。圖里寫的,也是做到了COO。但現在外企也不如以前了。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盈利空間變小,那可以給員工的福利空間也小了。總體而言,外企對員工的人性關懷做得更好些,不管是社保公積金的繳納,還是員工休假制度,還是離職補償,都按規則來。只是外企裁員時,也是很冷酷。說裁就裁。
30年外企,港資的,中美合資的,美資的,歐洲企業都呆過。早年的IT外企也就是神仙企業,薪酬待遇高外,一種感覺就是平等,公平和透明。現在的外企盡管已經裁撤掉很多福利,但還是很人性化和尊重個人。他們一個理念,就是你的工作是為了生活不是僅僅生存。
93年月薪5400,差不多等于現在月薪20萬,還45天帶薪假,換誰都懷念!
我阿姨80年代末進入了上海一合資電子企業研發部門做個什么主管薪水5000多,而那時候我爸媽才幾百塊一個月。90年代初她去歐洲念博士移民了,要不就能等到這家公司上市。
- 根據該博主提供的信息,查詢到了這個留言跟帖的出處。
4月3日有廣東網友發帖,終于知道外企有多香了。去年年底,犧牲了1萬多的年終獎,跳槽到外企,在外企辦事處上班,就辦事處只有你一個人的那種,有事情就滿頭苦干,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
于是引發一堆網友評論,其中就有這個叫龍云漢501的網友跟帖。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還有一個網友有類似經歷。同樣,差不多,93年深圳,月薪3800+1500港幣,出差飛機,輕松愉快,年會、年終獎,食堂班車醫務室,大小周。每年漲幅30%,基本上保持內地普通10個人的工資水平,感覺很好,不過比我們好的,也還有很多。感謝時代!
從這兩名網友的自我介紹工作經歷來看,說明上世紀90年代,外企的福利待遇的確不錯,也是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他們能進入外企工作,說明有很強的實力,另一方面也說明膽識。那時候人才還處于高度匱乏的年代。中專生都有工作分配,真正愿意放下鐵飯碗的人很少。因此,他們或是第一批真正吃外企螃蟹的人。莫怪于他們要回憶和感慨,必須感謝時代。
其實,任何一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時代的紅利。此前網絡有討論,是時代造就了馬云,而不是馬云的時代。這個說法合乎歷史發展規律。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