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營收頂尖的民營企業,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華為、阿里、騰訊或字節跳動。但實際上,京東以全年營收11588億元的成績拔得頭籌。
根據京東發布的年度業績報告,其營收超過了阿里的9847億元和華為的86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也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萬億元的民企。
在華為仍在芯片領域面臨挑戰時,劉強東依靠強大的財務實力和麾下67萬名員工的支持,成為了中國經濟中的一張“隱藏王牌”。
一、硬實力:數字背后的輝煌
在激烈的電商市場競爭中,阿里以9800億元的營收努力追趕,而京東則憑借1.15萬億元的收入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
這一變化并非偶然:當其他平臺還在低價促銷策略中掙扎時,京東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物流網絡——3600個智能倉庫覆蓋了3200萬平方米的空間,相當于4500個足球場的面積。90%的訂單能夠實現當日或次日送達,被喻為商業界的“東風快遞”。
當其他公司推崇“狼性文化”時,京東選擇了成為行業的“清醒者”。面對一些平臺在騎手社保問題上的不確定性,劉強東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為所有配送員全額繳納社保。這一舉措影響了大約60萬名基層員工——快遞員不僅月收入過萬,還能獲得住房補貼、子女教育支持及重病救助基金等福利。
因此,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討論,不少網友表示,“東哥要卷死同行”!
財報顯示,京東每年在員工福利上的投入超過百億元,相當于每天花費三輛勞斯萊斯的價值。這種對員工的高度關注顯著提升了團隊的工作效率——在雙11期間,京東配送員人均日行步數達到了3萬步,實現了99%的“當日達”服務履約率。網友調侃道:“這哪里是快遞員,簡直就是移動的五星好評。”
二、京東健康,隱藏的大招
超預期增長背后,藏著京東健康的確定性密碼。
京東健康發布的2024年財報再次提振了行業信心。數據顯示,該公司全年總收入為582億元,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計算的凈利潤達到47.9億元,均超出市場預期。
這一成績部分歸功于其會員體系,使得京東能夠吸引大量高價值客戶。據《中產階級電商消費報告》顯示,年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家庭中,77%的網購活動是在京東平臺上進行的。
京東早期引入了男士健康養護品“馬勵瓶”,這款以人參為主的草本深度滋補品,在短短六個月內,其銷售額便突破了千萬元,為國內男性帶來福音。媒體報道稱,劉強東正借助高凈值消費者的強勁購買力,發出市場反攻的強烈信號。
通過引入大量如“馬勵瓶”這樣的熱門單品,京東健康的年度凈利潤在去年猛增至24.4億元,占集團總利潤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在業績提升的同時,其平臺生態也變得更加健康和充滿活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的年度活躍用戶數超過了1.83億。
在健康市場取得成功后,京東正迅速增強其競爭力。“京東買藥秒送”服務已擴展到全國18個主要城市,與3000多家醫保定點藥店合作,實現了最快9分鐘的送達速度,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準。通過在上海、北京等地試點的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功能,已有超過1億用戶受益,購藥費用減少了20%。
京東自主研發的“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已被全面開源,并在MedBench評測中獲得了96.1分的成績,位列榜首。該模型現已被應用于在線問診、AI審方、智能分診等多個場景,每日服務患者超過49萬人次。
三、中國民營企業“大突圍”
十年間,民營企業從曾經的“配角”成長為經濟發展的“全能選手”,這在十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2024年,500強民企總收入達到41萬億元,所繳稅款足以建造12座鳥巢體育場,并能支持相當于一個杭州人口的城市運轉。華為在過去十年投入1.1萬億元用于研發,使5G技術成為中國的一項標志性成果;京東則建立了一個覆蓋30萬個村莊的物流網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企業就如同《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華為成為科技突破的核心動力,京東搭建起城鄉物資流通的橋梁,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則提供了持續發展的能量源。國家通過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如萬億元級別的減稅降費、降低準入門檻和鼓勵技術創新,使得這些“經濟探索者”能夠大膽前行。
正如任正非所言,“除了勝利,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中國民企的發展方向注定是向著廣闊的星辰大海進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