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分聰明用七分,還有三分留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兒孫后代不如人。”
一個家族有十分的聰明,父母最多用七分就可以了。僅剩下的三分,要留給子孫后代。否則,就容易透支子孫后代的福氣,讓他們事事不如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晉朝的司馬家。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人,透支了整個司馬家的信用、聰明、人脈。以至于到了司馬炎時期,暗流涌動;到了司馬衷(傻子皇帝)時期,直接滅亡。
凡事,要適可而止,而不能過分做絕。一旦過分做絕,就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父母最大的愚蠢,做了這些傻事,透支了孩子的福氣。
一、負債,讓家庭“貸貸相傳”。
在這個年頭,談任何的問題,都離不開這兩個字,負債。
之所以要談及負債,就是因為現代人的負債率特別高。基本上,已經到了“全民負債”的程度。
絕大多數的父母,不僅負債二十年,還有可能負債三十年。這就會導致一個惡果,讓負債“貸貸相傳”。留給子孫的傳家寶,竟然是債務。
不覺得可笑嗎?本來,子孫后代可以輕裝前行,可就是因為父母的決策失誤,而負債累累。這,就真的是連累子孫了。
真正負責任的父母,理應減少家庭的債務,減少人生的杠桿。唯有將債務、杠桿壓下去,才會有真正的勃勃生機。
否則,一切都顯得死氣沉沉。家庭的未來,兒孫的前途,從減少家庭的債務、杠桿開始。
二、太過突出,很快會出現“均值回歸”。
總有部分父母會疑惑,為什么我們夫妻倆如此聰明,卻生出如此平庸的孩子?
這,這就是數理學談到的“均值回歸”。超過均值,或者低于均值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回歸均值。均值,可以理解為“日常普通”的狀態。
秦始皇嬴政抱怨,我那么厲害,為什么兒子扶蘇如此懦弱,胡亥如此無能?
漢高祖劉邦抱怨,我那么牛逼,我老婆(呂雉)也不錯,為什么我們夫妻倆會生出劉盈這一個懦弱、無能、怕事的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抱怨,我跟長孫皇后都如此優秀,為什么我們倆會生出李治這般懦弱、膽小、啥都不敢做的孩子?
只能說,前人太優秀了,后人就會顯得黯淡。顯得黯淡的本身,就是“均值回歸”。
你想想,這些大人物抱怨的兒子懦弱、無能、怕事、啥都不敢做,這不是普通人的常態嗎?他們的孩子,只是回歸到普通人的狀態罷了。
三、凡事,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生活,最喜歡跟人唱反調。你希望得到什么,最終非但沒有得到什么,還會失去什么。
同樣的道理。你希望孩子優秀,甚至于卓爾不凡。最終,你的孩子大概率會平庸,甚至比一般人還不如。
為什么?因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你越是執念于什么,越是選擇失誤,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生活,不會讓人如愿以償。
舉個例子。孩子在高考前,模擬考的分數都很不錯。身為家長的你,就經常在外人面前吹牛逼。事后,孩子的高考成績,基本都低于正常水平,考得一塌糊涂。
你不吹牛逼,孩子的高考,可能還能正常發揮。可要是你吹了牛逼,孩子的高考,非但不會正常發揮,還會失誤連連。
別總是吹牛逼,別總是期望太高。有些時候,放平心態,減少期待,孩子成為黑馬的概率,才會更高。畢竟,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四、父母到處惹事,子女就有可能承擔惡果。
俗話說:“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要說因果、報應看不見,也摸不著,就認為它不存在。也許,它不僅會降臨到當事人身上,還會降臨到當事人的兒孫身上。
曹丕覺得,漢獻帝沒用了,就篡了漢獻帝的位,以魏代漢。讓曹丕預料不到的是,40年多后,司馬家有樣學樣,以晉代魏。
司馬家洋洋自得,篡了曹家的江山,就以為天下無敵。讓司馬家預料不到的是,幾十年后,衣冠南渡;一百年后,被大將劉裕斬草除根。
這里邊的因果,都是一環扣一環的。這些一環扣一環的因果,也形成了“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的歷史事件。
有些事兒,不去做,就沒什么惡果。可要是做了,這惡果就代代相傳了。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