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荼靡花和要要
本篇編輯 | 靖文
插圖來源 | Lee Jungho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在我深陷抑郁癥的泥沼時,莫泊桑的這句話宛如一束微弱卻堅毅的光,穿透層層黑暗。而當我翻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仿佛在黑暗中尋得了一位引路人。與蛤蟆先生一同踏上的這場心靈探索之旅,讓我對自己的掙扎與救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童年的刺痛是我黑暗的開端
六年級的那個課間,陽光肆意地灑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原本是充滿活力與歡笑的時刻,卻成了我噩夢的開端。
我像往常一樣在課間休息時路過走廊,不經意間聽到幾個同學在背后小聲議論著我,嘲笑我的穿著老土,說我總是獨來獨往像個怪人。
這些話如同一根根尖銳的針,無情地刺進我的心里。
表面上,我故作鎮定,假裝什么都沒聽到,還強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從他們身邊走過。可內心深處,一種莫名的自卑和不安卻如同一顆種子,在我的心底悄然種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生根發芽。
從那以后,我變得更加沉默寡言,總是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人的眼神和表情,生怕再受到類似的傷害。曾經那個活潑開朗、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我,漸漸被自卑和恐懼所取代,仿佛給自己戴上了一層厚厚的面具,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
成長的重壓讓陰霾漸濃
時光流轉,我步入了初一,學習壓力陡然增大。堆積如山的作業、頻繁的考試,讓我感到喘不過氣來。
而此時,家庭環境也讓我倍感壓抑。
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對我的關心更多地體現在對成績的關注上。每次考試前,我都會緊張得胃疼,心里充滿了對考試結果的擔憂,害怕考不好會讓本就不怎么關注我的父母更加失望。
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在一次重要的考試中,我發揮失常,成績一落千丈。
當父母看到我的成績單時,嚴厲的斥責如暴風雨般向我襲來。話語像一把把利刃,刺痛著我的心。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仿佛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孤獨和絕望如潮水般將我淹沒。
禍不單行,同學們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抑郁癥” 這個詞開始在同學們之間流傳,而我,竟然成了他們口中的 “抑郁癥患者”。
有一天,一個離我們班最遠的班級里我認識的同學來找我,一臉好奇地對我說:“聽說你有抑郁癥,是真的嗎?大家都在傳呢。”
那一刻,我仿佛掉進了冰窖,內心的痛苦和無助無法用言語形容。
我感覺自己被徹底孤立了,周圍的一切都變得那么陌生和可怕。
從那以后,我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生活,卻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一股莫名的無力感狠狠擊中。
起初,只是覺得生活有些乏味,對曾經熱愛的事物漸漸沒了熱情。后來,這種情緒如癌細胞般瘋狂擴散,悲傷、焦慮、自我懷疑如影隨形,將我緊緊束縛。工作中稍有失誤,我便會陷入無盡的自責;與人交往時,也總是充滿戒備與不安。我好似被困在黑暗的繭房里,外面的世界五彩斑斕,我卻只能透過厚厚的繭,感受那遙不可及的光。
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就像一張無形的網,將我緊緊束縛,讓我無法掙脫。
蛤蟆先生的遭遇,讓我共鳴與思考
在我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我讀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
書中的蛤蟆先生,曾經是一個熱情似火、充滿冒險精神的人,可如今卻被抑郁的陰霾籠罩,變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
他不再享受美食,不再熱衷于社交,就連起床這樣簡單的事情,對他來說都變得無比艱難。
看到蛤蟆先生的這些經歷,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那些日子里,我和蛤蟆先生一樣,清晨醒來,常常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一天,只想永遠躲在被窩里,逃避這個世界。
我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么我們會變成這樣?擁有很多外在物質的蛤蟆先生,為什么也會陷入抑郁的困境?帶著這些疑問,我向心理老師尋求答案。
心理老師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問題,他告訴我,即使擁有很多外在的東西,內心的創傷、過往的經歷以及性格中的某些特質,都可能讓人陷入抑郁。
每個人的內心都像是一座城堡,童年的經歷、成長中的挫折,就像城堡中的暗室,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傷痛。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面對和處理這些傷痛,它們就會在我們的潛意識里不斷發酵,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活。
老師的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那些被我刻意遺忘的童年創傷、成長路上的挫折與失落,原來都在我的潛意識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總是對自己過于苛刻,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一旦達不到,便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小時候,父母的一次嚴厲批評、同學的一次嘲笑,都成了我心中難以抹去的陰影,即便成年后,依然影響著我的自信與自尊。
蛤蟆先生的遭遇,讓我共鳴與思考
受到蛤蟆先生與蒼鷺咨詢師對話的啟發,我也開始了艱難的自我探索之旅。
我像一個勇敢的探險家,試圖揭開內心深處那些隱藏已久的秘密。
書中對情緒的解讀,讓我恍然大悟。
情緒,這個一直被我忽視的內心信號,原來有著如此深刻的含義。
憤怒,是我對不公的無聲抗議;悲傷,是我內心渴望被治愈的呼喊。
而我,卻常常選擇壓抑這些情緒,用微笑偽裝自己。
直到最后,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如洪水決堤般,將我徹底淹沒。
“你不是因為事情難過而哭,而是因為哭才難過。” 這句話如同鑰匙,打開了我內心深處那扇緊鎖的門,讓我開始正視自己的情緒,嘗試與它們和解。
我開始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當憤怒涌上心頭時,我不再選擇壓抑,而是嘗試去思考憤怒背后的原因;
當悲傷襲來時,我不再逃避,而是讓自己沉浸在這種情緒中,感受內心的痛苦,傾聽它想要傳達給我的信息。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逐漸發現,每一種情緒都是我內心的一種表達,它們都是有意義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認識到,自我接納是走出抑郁的關鍵。
我不能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正是這些不完美,才構成了獨一無二的我們。
就像蛤蟆先生一樣,只有接納了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真正地走出抑郁的陰影,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在與抑郁癥抗爭的日子里,我也曾無數次感到絕望,懷疑自己是否能夠真正地走出這片黑暗。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蛤蟆先生,想起他在痛苦中掙扎,卻始終沒有放棄的樣子。他的堅持和努力,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問心理老師:“我會和蛤蟆先生一樣好起來嗎?”
心理老師看著我,堅定地說:“會的。”
這簡單的一個字,卻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黑暗的角落,給了我莫大的力量。
抑郁癥或許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役,但我相信,只要像蛤蟆先生一樣,勇敢面對內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與情緒共處,就一定能沖破黑暗,迎來黎明。
正如盧梭所說:“磨難,對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于強者則是生發壯志的泥土。”
在這場與抑郁癥的抗爭中,我學會了成長,學會了如何愛那個真實的自己。
現在,我依然在與抑郁癥作斗爭的道路上前行,但我已經不再害怕。
我會像蛤蟆先生一樣,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光明。
我相信,未來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夠擁抱充滿希望的明天,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備注: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文章中的分享,僅做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