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歷史上,誰是軍事能力最強的皇帝上,毛主席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在當(dāng)時的時代中,絕對是天縱英才,可即使強如李世民,也有著自己老去的那一天。
隨著李世民漸漸的衰老,他也要為自己的太子鋪平登基繼位的道路,鑒于目前的唐王朝中,只有一人在李世民看來比較棘手,于是他就告訴太子:“此人能力很強,如果他不聽調(diào)遣,那就立刻殺了他!”
是誰會讓李世民非要這樣安排,那么他的結(jié)局如何呢?
大唐政壇的“常青樹”
在歷朝歷代的政壇中,能夠一直屹立不倒的大臣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們不僅善于處理自己和皇帝之間的關(guān)系,也能夠做到激流勇退。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成為王朝政壇中的一棵“常青樹”,而大唐初年的名將李勣,就是這樣的人。
李勣此人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過要是提到《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很多人都會有所耳聞。他之所以會更名改姓,還要歸結(jié)于他在唐王朝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
隋朝大業(yè)末年,因為隋煬帝的昏庸暴虐導(dǎo)致隋朝在極盛的情況下迅速衰敗,天下頓時出現(xiàn)了“一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天下戰(zhàn)爭不斷,隋朝在歷經(jīng)短短二世之后,就奏響了亡國悲歌。
而在這些反抗隋朝的勢力中,瓦崗寨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發(fā)展,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李勣的家族原本就是一方富豪,在群雄并起天下大亂的局勢中,富豪想要為自己的家族謀求更好的前景,就必須擁有一定的力量。
李勣依靠著自己的能力,幫助瓦崗軍迅猛發(fā)展。當(dāng)時瓦崗軍面臨的敵人有很多,這些反王個個都懷揣著一統(tǒng)天下的宏圖偉業(yè),所以也都經(jīng)常相互兼并。就在此時,在太原起兵的李淵,進到了長安城中建立了大唐,瓦崗軍最終歸順李淵。
唐高祖李淵看在李勣為人忠義,于是賜給他李姓,改名為了李世勣(后為避李世民的名諱,改名為李勣)李勣在李淵在位的時候,就已經(jīng)獲得了上柱國、萊國公等爵位,可謂位高權(quán)重。但是他卻從來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勢力,尤其是在太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爭斗。
而這正是李勣本人的政治智慧,不參與皇室內(nèi)部的爭斗,才是維持自身利益最穩(wěn)妥的辦法。不過他顯然低估了李世民的胸襟,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不僅重用了太子手下的名臣魏征,還不追究太子舊部往日的罪責(zé),這是讓李勣始料未及的。
雖然他和李靖一樣,在這場太子和秦王的奪嫡之爭中,不支持任何一方。不過他們依舊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剛剛登基之時,突厥就率領(lǐng)著大軍前來,讓李世民受到了城下之盟的屈辱,不過他也暗暗立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在經(jīng)過三年時間的積累后,突厥內(nèi)部發(fā)生了斗爭,唐太宗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時機,派遣李靖和李勣前去征伐,突厥的頡利可汗戰(zhàn)敗后要求和唐朝議和,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勣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和李靖商量道:“突厥雖然戰(zhàn)敗,但是還有著不小的實力,他們依靠著自己躲在遠方,所以總是時時騷擾大唐邊境,必須要一舉鏟除永絕后患。”于是他在李靖的同意下,派出了一支軍隊尾隨前去議和的唐朝使者唐儉。
在突厥放松警惕的時候,唐朝的軍隊猶如神兵天降,此時的李勣早已預(yù)判到了頡利可汗的逃跑路線,于是率軍在此等候,親手俘獲了頡利可汗。軍事上能力優(yōu)秀的李勣,在文治上也有著很強的能力。
他在輔佐年幼的李治處理并州的事務(wù)時,盡職盡責(zé),頗受李世民的賞識。
臨終前的考驗
李勣的能力確實很強,無論是軍事還是文治上,李勣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出將入相的人物。可是也正是因為他有著強大的能力,才使得唐太宗李世民有所顧忌。當(dāng)時唐太宗的兒子們因為奪嫡鬧得不可開交,最后他將李治立為皇太子。
因為李治比較年少,李世民對他能否牢牢的坐穩(wěn)皇位比較擔(dān)憂,于是他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時候,對李勣進行了一場考驗。此時的李世民猶如風(fēng)中的蠟燭,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他的時間不多了,李世民告訴李治:
“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 汝于后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dāng)殺之耳。 ”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要將李勣立刻貶職,并且不給他任何的理由。如果他立即走馬上任,那么在我死后你可以讓他出任仆射(唐朝宰相的稱謂)一職,但是,如果他產(chǎn)生了猶豫,那么就立刻把他殺了。
不明所以的李勣,來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他看著面容憔悴,毫無血色的李世民心中也很清楚,他隨時都有著駕崩的可能。李世民冷酷的下達了貶黜李勣的詔令,李勣聽到后沒有任何的猶豫領(lǐng)旨謝恩。
在邁出宮門的那一刻后,他命令身邊的隨從和他一同前往地方上任,連家都沒有回。唐太宗看到李勣的表現(xiàn)后,心中也非常高興。不久后李世民駕崩李治繼位,他按照父親生前的囑咐重新起用李勣,并且讓他出任仆射。
李勣一生不僅懂得置身事外,也有情有義。在自己原本的舊主李密歸順唐朝后,他也將自己手中所占據(jù)的地盤全都拱手相讓,并且說這是李密的功勞,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守將罷了。
后來李密叛唐身死,李勣請求將他安葬,以表自己對舊主的情感。他一生重情重義,從來不摻和任何的勢力之爭,從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爭斗,到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爭,再到最后武則天和王皇后之間的爭斗,李勣向來都不干預(yù)。
這就使他不會受到任何勢力的掣肘,從而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僅如此,李勣也很注重自己的家風(fēng),他經(jīng)常告誡自己的子女,切勿貪財作惡,也不要摻和任何勢力之間的爭斗。
這樣的一代名將,還有著非常高明的明哲保身之術(shù),也難怪能夠通過唐太宗李世民對他的考驗。
信源:
《歷史本原的政治考量 ——李勣貶任疊州都督原因蠡測》——西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