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2025年2月9日,長安發布“北斗天樞2.0”計劃,率先喊出“全民智駕”口號;第二天,比亞迪(002594.SZ)推出“天神之眼”智駕系統,下至6.98萬元的海鷗(參數丨圖片),上至百萬元的仰望U8\U9,覆蓋全系車型,徹底打響智駕平權大戰;3月3日,吉利(00175.HK)發布“千里浩瀚”智駕系統,也將覆蓋吉利全系車型,把智駕平權打成了貼身白刃戰。
主流車企紛紛宣布將高階智駕功能下沉至10萬元級市場,L2+級輔助駕駛幾乎成為新車標配。比亞迪、吉利等多家車企搭載了地平線機器人-W(09660.HK,以下簡稱“地平線”)征程系列。
智駕平權的浪潮,正在席卷整個車圈。廣泛的合作車企加上全覆蓋的智駕方案,如今全民智駕的風起,地平線自然成為智駕平權的最大公約數。
2025近日,地平線發布2024年業績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地平線全年營收23.84億元,同比增長53.6%;毛利潤18.41億元,同比增長68.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同比增加,流動性維持充足。
公司營收與毛利潤表現亮眼,增長勢頭強勁。不過地平線仍處于虧損狀態,數據顯示,經調整凈虧損達16.81億元。
1
盈利仍未實現●
2024年,地平線全年營收23.84億元,同比增長53.6%;毛利潤18.41億元,同比增長68.3%,營收增長強勁,地平線仍未實現盈利,盡管持續高額投入,地平線的經營虧損仍達21.44億元,同比擴大5.6%。公司經調整凈虧損達16.81億元,同比擴大2.8%。
從業務結構來看,公司97%的收入來自汽車解決方案。其中,授權及服務業務貢獻最大,實現營收16.47億元,占總營收的69.1%,同比增長70.9%,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而芯片及硬件收入僅為6.64億元,占比27.9%,在整體營收增長中的貢獻較為有限。這一收入結構使得公司整體毛利率由2023年的70.5%提升至77.3%,但硬件業務的低盈利能力仍然是一個問題。
地平線的商業模式依賴于低價芯片綁定車企(單車芯片均價僅229元),再通過高毛利的軟件授權實現變現。然而,隨著比亞迪、理想等車企加速自研芯片,這一模式正面臨挑戰。
毛利率方面,軟件授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2%,而硬件業務的毛利率卻不足15%,遠低于英偉達(68%)和華為(52%)。這一數據表明,地平線在硬件產品的盈利能力上,與行業領先者仍有較大差距。
2024年,地平線的研發支出達31.56億元,同比增長33.4%,占全年營收的132%。換句話說,公司每賺取1元收入,就需要投入1.32元研發費用。如此高比例的研發投入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主要源于技術服務采購及研發人員薪酬支出。
在31.56億元的研發投入中,超過60%用于算法團隊,而底層芯片架構上的投入相對不足。這種“重軟輕硬”的策略使得地平線在芯片制程工藝上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
目前,公司仍采用14nm制程工藝,而英偉達已進入4nm時代。制程工藝的落后不僅影響芯片的性能和功耗,也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此外,地平線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的酷睿程(地平線持股60%,大眾持股40%)持續虧損,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拖累。
2024年,地平線因酷睿程錄得5.57億元的權益法入賬投資虧損。酷睿程主要從事高階自動駕駛應用軟件及系統的研發制造,目前的主要客戶僅為大眾汽車,且產品僅應用于中國市場。
截至2024年上半年,酷睿程在八個月的經營期內未錄得任何收入,短期內盈利能力受限。地平線在酷睿程的發展階段仍持續承擔虧損份額。
受業績披露影響,地平線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跌幅4.61%。3月24日,公司股價下跌3.78%,次日進一步下跌2.03%,報收7.24港元,兩日內總市值蒸發超46億港元。
如何在“智駕平權”浪潮中保持競爭力,將是地平線未來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2
客戶集中度高●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地平線的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從60.7%上升至77.9%,其中最大客戶的占比從24.7%提升至37.6%。目前,該最大客戶為地平線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的酷睿程。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酷睿程貢獻的授權收入分別達到6.27億元和3.51億元,占總收入的40.4%和37.6%。
高客戶集中度使地平線對大客戶的依賴加深,2024年,公司前三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占比從上年的55.87%增加至56.83%,其中最大客戶的收入占比達到31.5%。這一結構使得主要客戶的業績波動對地平線的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構成挑戰。
在技術布局上,以其重點產品——征程6芯片為例,該芯片宣稱擁有560TOPS的算力,這一指標在紙面上極具競爭力。然而,實際應用中的有效算力利用率卻不足40%。
相比之下,特斯拉FSDV12芯片的算力僅為72TOPS,卻能支撐全場景智能駕駛。這一對比暴露出地平線“堆料式創新”的問題,即單純追求算力堆疊,而忽視了算力的高效利用,導致征程6在市場競爭中難以發揮真正的技術優勢。
與此同時,地平線全力推進的SuperDrive(HSD)全場景智駕方案也面臨市場風險。該方案原計劃于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量產,但市場競爭的步伐遠超預期。
華為的ADS3.0系統已裝車超過20萬輛,在市場上占據先發優勢,而特斯拉FSD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憑借其成熟的智能駕駛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勢必對國內智能駕駛行業格局帶來沖擊。
在競爭對手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地平線的HSD方案尚未正式大規模推向市場,便已經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
3
競爭壓力大●
一套完整的智能駕駛方案需要整合感知元件、芯片、算法和軟件等多個核心部分,其中芯片和算法的研發成本尤為高昂。
以智能駕駛芯片為例,從設計、研發、測試到流片和量產,整個過程需要投入數十億元資金。算法的開發同樣耗費巨大,不僅涉及復雜軟件的編寫,還需要依賴算力中心進行持續的計算、迭代和優化,僅維持一個2000P算力中心的年電費就高達8,000萬至1.2億元。
盡管地平線在營收方面表現不俗,但整個智能駕駛行業普遍面臨虧損困境。2024年,地平線的凈虧損達到16.8億元,其硬件交付業務雖然毛利率為46.4%,但短期內實現盈利仍然困難重重。
地平線將構建生態閉環作為核心戰略,并宣稱已覆蓋42個品牌、310款車型,試圖打造龐大的生態體系。然而,現實情況卻充滿挑戰,其主要客戶如比亞迪、理想等車企都在積極推進自研芯片計劃,這可能導致地平線的戰略價值被削弱。
與此同時,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持續增強,對車企形成巨大競爭壓力。如果華為在車規級芯片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地平線的市場地位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其融資和長期發展也將受到嚴峻考驗。
在市場競爭格局方面,Mobileye作為智能駕駛芯片領域的領先企業,2023年在中國市場的裝機量達到107萬臺,市場份額為26.6%。相比之下,地平線在高階智能駕駛方案中的占比僅為22%,顯示出其在該領域的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更關鍵的是,地平線還需直面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的競爭壓力。英偉達憑借OrinX芯片長期壟斷高階市場,構建了強大的行業壁壘,幾乎所有采用第三方芯片的車企都選擇了英偉達的方案。地平線若想在高階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與英偉達展開正面競爭,而競爭的核心在于誰能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芯片。
目前,英偉達Orin芯片已在中國高階智能駕駛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華為ADS3.0的裝車量也已突破20萬輛,加之特斯拉FSD即將進入中國市場,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相比之下,地平線的硬件單價僅為229元/套,約為英偉達Orin芯片價格的十分之一,主要依賴“低價綁定+軟件變現”的策略。然而,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中,這一策略的可持續性面臨巨大挑戰,未來的市場競爭壓力只會持續加大。
作者丨度哥
來源丨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