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物理長河
光是最深邃的哲思
和最浪漫的隱喻
幾十年求學道路
光是追夢者心中不滅的信仰
1979年至1988年
劉澤金、薛其坤、王玉鵬
金奎娟、鄭婉華
五位同學
將最美好的大學青春
留在山東大學光學系
多年后
他們接連成長為聲名卓著的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
山東大學光學系有了一段佳話——
“一門五院士”
院士們的青春什么樣的?
今天,小編帶你傾聽院士們講述
他們在山大度過的青蔥歲月
1970年
為滿足我國國防戰略需求
山東大學抽調部分物理系骨干教師
與晶體生長研究室
合并創立光學系
是全國設立最早的光學系之一
從第一任系主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原校長
鄧從豪教授起
數名蜚聲海內外的光學家匯聚于此
瞄準前沿,攻堅克難
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光學人才
為國家建設貢獻了山大力量
一
星聚光啟時
1979年
16歲的劉澤金受到科幻電影
《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影響
懷揣追光夢想
和對中國光學事業前途的憧憬
選擇了山東大學激光專業
一年后的開學季
同樣有兩位追光少年來到山東大學
追隨心中之光,綻放青春光芒
15歲的“天才少年”王玉鵬
思索著對“光”的理解
踏進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山東大學
17歲的沂蒙小伙薛其坤
出于對激光的好奇
以高考物理接近滿分的成績進入山東大學
兩年后,東北姑娘金奎娟
同樣追光為夢,來到山大——
當時全國唯一有光學系的大學
時光流轉,又是兩年倏忽而過
五位院士中最小的師妹鄭婉華
因著對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興趣
加入了山大光學系的大家庭
不同的入學契機
但擁有執著追光的相似靈魂
五位院士的夢想之光
自此在山東大學相遇匯聚
交織成通向偉大未來的虹橋
二
青衿歲月映光途
故事一:量子力學“成績風云”
據最早進入山東大學的劉澤金回憶
當年負責教授量子力學的老師
要求十分嚴格
量子力學考試題目很難
許多同學都不及格
但是當時的劉澤金
一舉奪魁,得了99分
成為同學們眼中閃閃發光的“學霸”
沒想到
這紀錄時隔一年便被打破了
“(我)一直拿這個事吹牛
后來被王玉鵬師弟給‘滅’了
他第二年量子力學考了100分”
劉澤金笑著說道
故事二:座位“大戰”
在量子力學成績這件事上
薛其坤沒有劉澤金和王玉鵬那樣耀眼
但是來自農村的他
十分珍惜能夠來山東大學讀書的機會
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
79級和80級
有時候會合在一起上大課
薛其坤和劉澤金一樣
經常到一個教室搶座、占座
所以劉澤金對這位好學的小師弟
也有很深刻的印象
冬天的濟南寒風刺骨
但薛其坤在經過白天忙碌的學習
吃完晚飯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找座位繼續看書
到了晚上十點
就算自習教室已經熄燈
好學的他背著書包
繼續尋找能夠學習的地方
“爭這一個座位,多學上一個小時”
這是薛其坤的堅持
也是山東大學的優良學風
故事三:師道風骨,燭心傳道
陳繼述是
當時教傅里葉光學的授課老師
他中英雙語的教學方式
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陳繼述)是用英語板書
當時對我的英語學習
應該說是一個極大的激勵”
薛其坤非常佩服陳老師的教學能力
不但能把晦澀難懂的光學講清楚
還能隨時寫英文、講英文
受陳老師啟發
薛其坤也不斷精進自己的英語水平
為他以后的學術交流
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鄭婉華也對陳繼述老師十分敬重
“(陳繼述老師)真的是誨人不倦
比如說有問題你不懂
他會一遍一遍地講給你聽
有時候那些問題我聽得都不耐煩了
但是老師還在認認真真給同學講”
這種發自內心的對教學工作的熱愛
和對學生的關懷
讓同學們如沐春風
三
青春的另一種模樣
這是夢想的啟程地
青春在指尖流連
談到對學校印象深刻的地方
他們這么說——
“我們每天晚上和中午都會到小樹林去
幾個人在那里聊天”
小樹林葉落葉長
承載著春秋變換和一代代學生的足跡
“在我們新校操場邊上
有一對老夫妻每天晚上做的生煎包
那是我們補充能量的源泉”
嘗一口校園美食
是學生時代簡單的幸福
“物理研究和踢足球有異曲同工之處
都需要考慮全局,才能找到突破口”
薛其坤最喜歡的運動是踢足球
奔跑在山東大學的草坪上
青春在腳步中躍動
四
院士眼中的山大
校園里氤氳著學教之風
滋養著匆匆篤行的腳步
“山大當年給我們的教育
打下了我們日后成為院士的基礎”
雖然身在光學系
但是他們在母校的引領下
系統學習了普通物理
高等數學、四大力學等基礎課
山東大學的學科體系設計重視基礎
為學子走向更深遠的學術生涯
邁向更廣闊的社會平臺打下良好基礎
“這些課程的設置
不是打開了一扇窗
而是打開了一面墻”
在五位院士的眼中
山東大學是這樣的
“山大對我來說
是我認為最好的大學之一”
“期盼著從母校傳來令我們興奮的
令我們感到自豪的消息”
“千言萬語,希望母校越來越好!”
“山大是一束光
讓我們一直追逐在
科研未來無窮盡的發展的道路上”
“不管條件多么艱苦
要給學生最好的教育”
“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擔當
“人人皆可拔尖,個個都能創新”的理念
成就了“一門五院士”
今日的學子們
向光而行,追光而去
循著前輩的足跡
孜孜不倦,勇攀高峰
聲明
本文來 源于山東大學。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