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品牌電車碰撞起火導致三名女生死亡的事故,再有人翻出兩年多前推算的一份電車自燃率數據,認為電車自燃率比油車低,那么實情到底如何呢?為何他們會得出電車自燃率比油車低的結論?
當時的人士得出電車自燃率比油車低的原因,在于將電瓶車的自燃數量也放在了燃油車上,事實上電瓶車的自燃率極高,刨除這部分數據就會發現燃油車的自燃率遠比電車低得多。
這些人士計算自燃率是這樣計算的,當時應急管理部公布的數據指各類交通工具的火災數量達到1.9萬起,電車自燃數量為640起,直接將1.9萬起自燃事故刨除了電車的640起自燃事故就都當做了燃油車的自燃事故。
由此他們得出了電車的自燃率為萬分之0.71,而燃油車的的自燃率為萬分之1.5,燃油車的自燃率是電車的兩倍以上。
然而實際上當時的數據還顯示電瓶車的自燃數量達到3777起,這1.9萬起自燃數量當中,還得刨除掉3777起電瓶車自燃事故,實際屬于燃油車的自燃事故數量應該為14583起。
如此可以得出燃油車的自燃率為:14583/3.95億=0.0000369,萬分之0.369,大約只有電車的一半左右(52.0%)而已。
事實上電車和燃油車的自燃率,不僅僅是兩者自燃率的差距如此之大,還在于電車自燃或起火事故比燃油車更不可控,而且造成的后果遠比燃油車嚴重得多。
電車的電池由于含有巨大能量以及它內含大量氧化劑,導致電車一旦自燃/起火后,滅火極為困難,曾有視頻顯示即使是電瓶車那么小的電池,撲救者用光了三瓶滅火劑都未能撲滅,電池不斷復燃,最終將電瓶車燒成骨架,電車的電池更大,后果往往也是如此。
由于電車的火災具有如此特性,一旦在地下車庫發生火災,地下車庫的噴淋滅火系統難以迅速控制火災,可能導致火燒連營的后果,這一切在2024年8月份韓國仁川的一個地下車庫得到印證,一輛電車起火后,消防員到達而消防設備難以進入地下車庫,最終燒毀了140輛車,還對樓房造成損壞。
此外電車發生火災后,蔓延非常迅速,之前央視就曾報道指出電車起火后逃生的時間只有64秒,凸顯出電車起火后逃生難度非常大。
面對電車存在的這些風險,這些電車企業還不顧安全而過度強調創新,他們采用隱藏式門把手,開門結構甚至由電子控制,中國臺灣一名藝人搭乘網約車的時候在下車時就難以開門,這次三名女生因事故導致電車起火后,車門被鎖死,導致無法逃生。
電車的起火還存在偶然性,行車時、停車時;新車、舊車都有可能發生自燃事故,幾乎無法預防;由于電池的脆弱以及容易短路等問題,有事故顯示電車只是碰到路上的石子彈起碰撞底盤就導致起火。
對比起電車,燃油車技術高度成熟,百年來開放式門把手證明了它的安全性,機械結構即使車輛被斷電車主在車內輕輕一拉就可以打開車門逃生;燃油車的自燃主要發生在車輛老化之后,而老化的車輛只要加強維護,清除可能發生火災的配件就能大幅降低自燃率。
總的來說,燃油車的自燃/起火概率遠比電車小得多,而且燃油車的自燃/起火可以預防,火災可以控制,而電車的自燃/起火難以預防,電車的火災難以控制,兩者存在巨大的區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