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高敬亭舊照
前言
1953年2月,毛主席在楊尚昆和羅瑞卿的陪同下,前往安徽視察工作。在視察安慶時,地委書記傅大章說起高敬亭在岳西一帶堅持革命斗爭,群眾仍在懷念他的事情,毛主席感慨地說:“高敬亭當年不應該殺......”
22年之后,高敬亭的女兒高鳳英寫信給毛主席,希望重新審理關于父親的問題,毛主席在看過之后做出批示:
“請軍委討論一次,我意此案處理不當......”
抗戰前后屢立戰功
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之后,高敬亭的家人慘遭國民黨和地主民團的殺害,高敬亭遂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并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鄉蘇維埃武裝委員。由于他作戰勇敢,再加上讀過幾年私塾,很快高敬亭就在革命斗爭中嶄露頭角。
圖丨大革命失敗之后共產黨人遭到抓捕
1932年11月紅軍反“圍剿”失利之后,被編入紅四方面軍的高敬亭隨軍撤出鄂豫皖邊區,紅25軍重建之后,高敬亭擔任師政委,并率部輾轉多地參加反“清剿”戰斗。兩年之后,高敬亭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開始領導皖西北地區的工作。
隨后按照中央的指示,高敬亭著手開始重建紅28軍,在危機四伏的緊要關頭,高敬亭肩負起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重任,將分布在幾塊蘇區內的紅軍同志聚集起來,宣告紅28軍正式成立。
紅28軍剛剛成立,高敬亭就接到偵察員的報告,時任國民黨政府財政廳廳長的余誼密回老家過年,還帶有20多名武裝人員。高敬亭當即和政委方永樂商量,決定派人連夜喬裝潛入。2月25日紅軍戰士奔襲200多公里,不僅處決了余誼密,同時還繳獲了一大批武器彈藥。
圖丨余誼密畫像
蔣介石聽說這件事之后大為震驚,痛罵第十一路軍總指揮劉茂恩是“飯桶”,并急電“剿總”指揮梁冠英“肅清匪患”。紅28軍很快身陷國民黨反動武裝25萬兵力的包圍之中,隨著傷亡越來越嚴重,高敬亭意識到必須要扭轉這一被動的局勢。
1935年5月,高敬亭組織紅28軍的干部們召開會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會議上大家達成一致,決定發展地方武裝力量,主力部隊則跳出包圍圈展開游擊斗爭。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高敬亭率部不但扭轉了被動的局勢,還直接導致梁冠英被撤職,衛立煌繼任“剿總”指揮。
為了對付衛立煌,高敬亭組建了79支便衣隊,分布在22個縣進行游擊斗爭,他們白天秘密隱蔽,晚上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組織群眾開展革命斗爭,并發動群眾配合部隊作戰。依靠這種方式,大別山游擊戰爭形成了一套戰略戰術思想,為日后毛主席總結抗日游擊戰爭經驗提供了參考和素材。
圖丨長征中的紅軍
高敬亭所組建的便衣隊,就是后來為人熟知的武工隊,他們成為游擊根據地的保障,同時也是紅軍主力堅實的后方基礎。在三年的游擊戰爭中,高敬亭僅僅靠著這一支不足兩千人的隊伍,牽制了國民黨數十個團,殲敵5000多人。
抗戰爆發之后,高敬亭接到中央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命令,率先派人和“老對手”衛立煌聯系舉行“岳西談判”,這是國共雙方在統一戰線尚未建立前的一次嘗試,高敬亭保持和談的誠心,同時也做好了反攻的準備,為后來國共談判提供了經驗。
1938年2月,江北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擔任司令員,率領著這一支占據新四軍三分之一的隊伍,高敬亭持續東進抵達抗日前線,打響了新四軍對日作戰的第一槍,在蔣家河的接連勝利,讓蔣介石都不得不感嘆:
“四支隊蔣家河出奇挫敵,殊堪嘉慰。”
圖丨部分新四軍將領合影
在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中,高敬亭率領第四支隊和日軍進行了數十次的戰斗,不但收復了兩座縣城,同時也打開了各地抗日的局面,第四支隊得到了迅速地發展,成為新四軍中的一支勁旅。就在高敬亭將司令部設在舒城縣的時候,他的悲劇逐漸開始醞釀。
思想問題逐漸暴露
按照當時的斗爭形勢,中央做出了“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作戰方針,各個支隊按照這一方針東進皖中,取得了不小的勝利,然而此時的高敬亭卻按兵不動,沒有執行中央做出的“向津浦路東進后挺近”的決定。
當時國民黨軍隊察覺到新四軍東進的意圖之后,千方百計地阻撓新四軍,妄圖將第四支隊擠出皖東地區,中央軍委立刻再次要求高敬亭率部東進,并派張云逸前去督促高敬亭,同時將部分游擊隊改編,在皖中地區抗擊敵人。
圖丨張云逸舊照
當時我軍在安徽中部活動便利,毛主席對此事非常關心,電報詢問張云逸到江北之事,并要求新四軍多派部隊到江北,交給張云逸率領過江。張云逸率軍到達江北之后,很快和國民黨建立了統一戰線的關系,并將當地游擊隊整編為江北游擊縱隊。
張云逸一邊向第四支隊的干部傳達中央的方針,一邊極力說服高敬亭執行,本應該立即率部東進的高敬亭,此時卻開始有意拖延。一方面他不愿意將自己開辟的根據地拱手讓給國民黨,自己繼續去開辟新的根據地,另一方面他深受張國燾思想的影響,不愿對國民黨“委曲求全”。
在張云逸的督促下,高敬亭不情不愿地將部隊從舒城推進到合肥大興集一帶,幾天之后,高敬亭又借口治病帶領手槍團和特務連返回舒城。第四支隊的東進再次出現了阻礙,高敬亭的做法明顯違背了黨中央開辟敵后根據地的指示精神。
圖丨排列整齊的新四軍
對于高敬亭在工作中犯下的嚴重錯誤無需辯解,由于他缺乏在平原戰斗的經驗,對于黨中央的指示理解不透徹,再加上第四支隊的不斷壯大,戰斗中屢屢得勝,滋生了高敬亭的居功自滿情緒,不能正確處理自己和組織的關系。
隨后中央抽調了一批干部抵達江北,成立了江北指揮部,統一指揮江北的新四軍,張云逸擔任總指揮,徐海東擔任副指揮,并再次命令高敬亭率部東進開展游擊斗爭,建立新的根據地。葉挺和張云逸等人來到第四支隊駐地,當面對高敬亭說:
“東進方針是中央確定的,你必須執行。”
高敬亭聽完之后沉默不語,葉挺讓他將支隊干部召集起來開會,在會上葉挺再次重申了中央的命令,動員大家理解并貫徹中央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的想法,并要求大家表明態度。干部們紛紛舉手表示支持,高敬亭在會上被迫舉手同意。
圖丨葉挺舊照
雖然高敬亭在會上表示了自己的態度,但他內心其實并不愿意服從。會后他已經拖延著不下達東進的命令,葉挺以江北指揮部的名義,直接命令第七、第九團東進,高敬亭又背著指揮部命令第七、第九團停止東進。
此時發生的一件事直接導致高敬亭的悲劇。當時第七團團長、副團長趁機叛逃,公開投入了國民黨桂系軍隊的懷抱,第四支隊本就因高敬亭的原因東進困難,影響了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此時叛逃事件的發生,更是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
在第七團兩位團長叛逃之前,曾在戰斗中趁機侵吞了不少的金銀財物,生活腐化嚴重,由于他們二人都是高敬亭一手提拔起來的,因此組織上在研究二人的問題時,委托高敬亭去做二人的思想工作,結果此時二人突然叛逃,引起了部隊對高敬亭的不滿。
圖丨高敬亭(右)與項英等人合影
項英聽說這件事之后,要求葉挺開展反革命斗爭,在斗爭中高敬亭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不斷被揭露,項英當機立斷,在部隊中開展反高敬亭的斗爭。
36年沉冤終得昭雪
1939年6月4日葉挺來到安徽肥東,派人請高敬亭率領手槍團趕赴指定地區,高敬亭安頓下妻子和九個月大的女兒之后,立刻率部趕往指定地區。剛一進門就被葉挺的副官帶人抓了起來,高敬亭被弄得莫名其妙:
“我犯了什么錯誤?你們為什么將我抓起來?”
從此之后高敬亭每天在審訊中度過,除了承認自己在工作中思想方面有問題以外,對于別人說他“反革命”的罪行,高敬亭堅決不承認,但也許這就是他的悲哀之處,由于他平時居功自傲的行事作風,沒有人將他的思想問題和“反革命”區分開。
圖丨抗戰時期的項英
隨后中央下達了撤銷高敬亭職務的決定,此后對于高敬亭的斗爭更加殘酷,在意識到自己兇多吉少的時候,高敬亭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在寫給妻子的訣別信中,高敬亭表達了自己對革命工作的深深眷戀,并囑咐妻子如果不能繼續撫養孩子,就托付給老百姓。
6月20日項英以“反革命”等罪名向中共中央和國民黨當局發出電報,要求槍決高敬亭。曾經蔣介石懸賞5萬元緝拿高敬亭未果,高敬亭還極力反對桂系軍隊進入大別山,如今項英要處決高敬亭,蔣介石大筆一揮在電報中批示:
“照準!”
在高敬亭被處決前,葉挺多次詢問機要員,延安方面有沒有回音,當拿到蔣介石的復電之后,高敬亭坦然地說:“死,對于共產黨人無所畏懼,我是忠于工農革命的軍人!”說完他將軍帽端端正正戴在頭上,站定向葉挺恭恭敬敬地行了最后一個軍禮,葉挺還禮之后感慨地說:
“你是位真正的革命軍人!”
圖丨葉挺(右)與周總理、項英(左)
在行刑的當天上午,高敬亭在被押赴刑場的途中,一連三次縱身跳入深溝,押解他的戰士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他從水里拖了上來,高敬亭又一頭撞在溝旁的老榆樹上,結果也未能成功。高敬亭不愿意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他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所受的冤屈抗爭。
在被押解到龍泉河畔附近的河灘上,隨著一聲槍響,高敬亭就此離開了人世。其實在毛主席接到項英的電報之后非常痛心,高敬亭固然犯了思想錯誤,但畢竟對革命有過重大貢獻,毛主席在復電中寫道:
“爭取教育改造四支隊,對高敬亭采取一些過渡辦法,利用目前機會由軍部派遣一些得力干部去四支隊工作,以幫助四支隊之改造與整理。”
然而中共中央的復電已經太遲了,等葉挺拿到的時候高敬亭已經被處決,當他看到電報的時候連聲說:
“晚了!晚了!”
圖丨周總理與部分新四軍領導人合影,最右為葉挺
高敬亭犧牲之后,“反”高敬亭的斗爭愈演愈烈,軍部隨即將第四支隊分為兩個支隊,由徐海東和羅炳輝分別擔任司令員。兩位司令員正確看待高敬亭的功過,誠懇地對待原第四支隊的戰士們,鼓勵他們繼續革命斗爭:
“高敬亭帶領同志們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是有功的,雖然后來犯下的錯誤嚴重了些,但那是執行錯誤路線的錯誤,是思想認識問題,不是什么‘反革命’問題。”
經過兩位司令員的思想政治工作,第四支隊的戰士們正確看待了高敬亭和自己身上的問題,放下了思想包袱,再次投身到抗日的戰火之中。
1953年2月,毛主席在羅瑞卿和楊尚昆的陪同下,開始視察長江中下游各省,途經安徽時,地委書記傅大章陪同毛主席視察安慶、蕪湖。在前往蕪湖的途中,傅大章向毛主席反映了高敬亭生前在岳西一帶堅持革命斗爭,群眾至今還懷念他的事情,毛主席感慨地說:
“高敬亭不應該殺,后來中央發了電報,可是已經為時已晚。”
圖丨毛主席視察安慶
1975年10月,在高敬亭犧牲36年之后,他的女兒高鳳英給毛主席寫信,詢問自己的父親究竟是不是“反革命”。不久之后毛主席就收到了這封信,當時身在病中的毛主席看過之后指示汪東興向了解高敬亭事情的同志詢問此事:
“以其結果告我。”
沒過多久汪東興將了解到的情況報告給毛主席,經過了解之后,從中央當時給新四軍的復電來看,并沒有查到其中提到同意槍決的事情。隨后毛主席在汪東興的報告上批示:
“請軍委討論一次,我意此案處理不當......”
圖丨毛主席與汪東興合影
在毛主席去世之后,他生前對于高敬亭的批示和所要求的討論因此被擱置,整整過了半年多的時間之后,總政治部發出關于高敬亭平反的通知,指出高敬亭在革命斗爭中是有功的,雖然犯有嚴重的錯誤,但是可以教育的,處死高敬亭同志是錯誤的:
“遵照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的批示,中央軍委決定對高敬亭同志給予平反,并恢復名譽。”
不久之后國務院專門發文,追認高敬亭為“革命烈士”,1980年4月,高敬亭的遺骸在合肥青龍廠被找到,并在合肥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國內一些報刊相繼刊登了高敬亭的革命事跡,讓人們全面地了解高敬亭。
2002年年末,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為高敬亭烈士紀念銅像舉行了揭幕儀式,隨后銅像被安放在“敬亭小學”,這里是由10位原新四軍第四支隊老戰士資助援建的希望小學,在銅像的基座上,分別刻有李先念在1988年題寫的“紀念高敬亭犧牲五十周年”和徐向前題寫的“堅持鄂豫皖武裝斗爭未斷,功昭大別山,業績永存史冊”。
圖丨高敬亭塑像及李先念、徐向前題詞
至于高敬亭被錯殺的主要責任在誰,這些年來存在很多說法,歷史的真相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無論責任在誰,高敬亭最后得到了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功大于過。高敬亭36年的沉冤終于得以昭雪,他再一次令世人所回憶和緬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