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之后,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很多朋友不理解,為什么你要說美國發起的關稅戰,等同于戰爭?因為關稅戰對經濟的破壞力絲毫不亞于戰火。
關稅戰通過加征高額稅費直接打擊對手關鍵產業,其破壞性不亞于傳統戰爭的間接打擊。例如,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導致中國出口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而中國反制措施瞄準美國能源、農業等領域,使美國農民損失慘重、制造業成本飆升。這種相互“精準打擊”如同經濟領域的炮火對轟,僅2025年一季度,中美互征關稅已覆蓋超過6500億美元商品,相當于摧毀了數個國家全年GDP總和的經濟價值。
特朗普也好,拜登也罷!其實他們想解決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尤其是特朗普,在特朗普看來,美國這些年與全球其他國家做生意,其實美國是吃虧的一方,因為美國的貿易逆差是一年比一年大。所以特朗普要在全球打關稅戰。特朗普認為美國只要發起關稅戰,那么不僅制造業能回流美國,美國政府的壓力也減輕。
特朗普將貿易逆差簡單等同于國家虧損,認為美國長期進口大于出口是“被占便宜”,進而推導出通過加征關稅“止血”的邏輯鏈。根據其團隊計算,若對中國商品加征34%關稅疊加原有稅率,綜合稅率達54%,理論上每年可增加6000億美元財政收入。
但是這個邏輯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全球貿易依賴美元結算,各國需通過出口賺取美元儲備,美國則通過逆差向世界輸出流動性。美國的出口主要還是體現在科技產品與軍火,現在美國制造業也要自己干,那和其他國家貿易,還怎么進行?
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最先受傷的就是美國的消費者與美國企業。現在美國民眾已經開始搶購超市里的雞蛋、牙膏等生活用品。而一眾美國企業直言,加關稅導致他們運營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美國的加州州長,他希望美國的各個州,自己對外談關稅問題。
中國制造的電視機、日用品成為"硬通貨",紐約市民為搶購最后一臺699美元的海信電視不惜支付1200美元黃牛價,衛生紙、洗衣液等基礎商品被貼上"限購2件"標簽,有家庭甚至囤積半年用量。
美國制造業正經歷"雙重絞殺"。依賴進口零部件的汽車廠商面臨單車成本增加2000美元的困境,半導體企業則要為轉移生產線支付300%的成本溢價。即便是特朗普力推的"制造業回流",也遭遇現實困境——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因技術工人短缺多次延期,40%《通脹削減法案》項目被迫暫停。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這位西海岸"反特先鋒"最近直接放話:"既然白宮要把關稅當玩具,我們各州自己組團去談!"
值得一說的是,特朗普再次喊話美聯儲,要求美聯儲立馬開啟降息計劃!但是鮑威爾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大幅超出了預期,美聯儲現在更是不敢貿然采取降息計劃。
當鮑威爾4月4日表態"暫不降息"后,美股立刻上演"血色星期五"。特朗普急著降息,是想給國債利息支出"減肥"。現在每年的利息支出高達1.2萬億美元,降息1%能省下數千億美元。
鮑威爾死扛利率,是怕重演1970年代噩夢,物價與失業率齊飛,經濟共股市一色。說白了,如今這場博弈已陷入死循環。特朗普越加關稅,企業成本越高→物價越漲→美聯儲越不敢降息→經濟越可能衰退→特朗普越要加碼施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