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電影《巴山夜雨》一上映,迅速火遍中國,劇中的主演也被大眾所熟知。
然而最引人關注的不是電影的男女主角,而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小女孩飾演的正是劇中詩人秋石的女兒——小娟子。
茅為蕙《巴山夜雨》劇照
盡管女孩年齡不大,但是她的表演水平絲毫不遜于成年演員,也因為其出彩的演繹,瞬間將觀眾帶回了電影當中的年代。
而小演員更是憑借精湛的演技,獲得了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這個小演員正是茅為蕙。
然而在電影圈嶄露頭角的茅為蕙卻在一夕之間淡出了觀眾的視野,她的“明星之路”也戛然而止。
直到她以鋼琴家的身份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個著名的音樂家竟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小童星。
茅為蕙的突然出現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不少人對她“息影”這些年的生活經歷感到好奇,她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退出電影圈?如今的她又怎么樣了?
嶄露頭角的“小童星”
說起茅為蕙的這段“童星”經歷也頗有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茅為蕙的家庭從來未想要讓她踏足電影圈。
因為茅家是書香世家,茅為蕙的爺爺是被譽為“中國橋梁之父”的茅以升,爺爺的爺爺是譚嗣同摯友茅謙。
而茅為蕙的父母在音樂造詣方面也極高,所以她從小就被作為音樂家來培養。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機會,或許茅為蕙會按部就班地按照父母的安排成為一名鋼琴家,更不會有一段電影圈的經歷。
認真說起來《巴山夜雨》不是茅為蕙的第一部電影,她的第一部電影是《從奴隸到將軍》。
當時這部電影的攝影師在探訪好友時,在好友的書桌玻璃板下看到了一個水靈的小女孩的照片,很快被照片當中的小女孩吸引。
照片中的小女孩的眼睛非常有特點,她和他們電影的女主角有些相似,靈光一閃,覺得小女孩很符合電影當中的一個角色,于是這名攝影師詢問了朋友。
而朋友也告訴他,這個小女孩是他鄰居的孩子,在朋友的介紹下,這位電影攝影師就找到了茅為蕙的父母,雙方一商量,茅父茅母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于是,茅為蕙開始有了第一次接觸影視行業的機會,此時的她雖然只有五歲,但是在一群老演員之間演戲卻一點也不含糊,還發揮得相當出色。
盡管她的角色沒有一句臺詞,但是憑著自然的演技,年齡小小的茅為蕙征服了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
這一次的表演,讓大家記住了這個小女孩,也開啟了茅為蕙短暫又輝煌的“明星生涯”。
茅為蕙和爺爺
大火童星茅為蕙
因為第一次的出色表演,茅為蕙后來又被陸續推薦出演了其他的影視作品,但是電影圈并非茅為蕙未來的方向,所以她參演的影視作品也不多,就算有了作品,也是沒什么名氣的小演員。
直到她遇上了《巴山夜雨》的導演,正是憑著這部電影,茅為蕙火速出圈,并迅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小明星”。
在她初次嘗試演戲后,因為茅為蕙的亮眼表現,讓她在電影圈“小有名聲”她,所以她被推薦到了《巴山夜雨》劇組進行試戲。
然而在試戲時,茅為蕙卻對著電影的導演帶著警惕的眼神,即使她知道眼前這個人能夠決定她是否有機會出演電影,但是因為現場的氛圍,茅為蕙依然沒放松。
殊不知,正是因為她帶著警惕性的眼神,反而讓導演相中了她,此刻的茅為蕙和電影里的人物小娟子竟然重合了,這正是他們要找的演員!
茅為蕙就這樣進入了劇組,而導演為了讓她隨時能夠保持這樣的眼神,也刻意地和她拉開了距離,導演的刻意引導下,讓茅為蕙塑造的角色大獲好評。
這個小女孩的表現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而這部電影更是在上映后席卷了中國,劇中小娟子的扮演者茅為蕙更是被大眾所認識,成為了“小明星”。
戛然而止的明星生涯
然而,正當茅為蕙大火時,她的明星之路卻被突然終止了,終止她明星路的正是她的音樂道路。
即使茅為蕙憑借電影大火,但是茅家人卻并不希望她從事演藝工作,讓茅為蕙演電影只是為了鍛煉她的上臺能力,最終她還是要回到正軌上來。
1983年,她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后,音樂學校的院長提出,茅為蕙必須停止演電影,并全身心地投入音樂的學習當中。
而茅家人在知道學校的要求后,也沒有再讓茅為蕙出演過任何一部影視作品,茅為蕙的演藝之路就這么戛然而止。
遵循著父母的安排,茅為蕙在音樂學院進行了幾年的學習,一直到初三那年,茅為蕙決定赴美留學。
而讓她決定出國留學的原因是,她14歲的一次舞臺表演,如果不是這場演唱會,或許茅為蕙對學習鋼琴的態度還是可有可無。
14歲的這一年,茅為蕙作為鋼琴手有幸參加了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場演出,當時負責他們這場表演的指揮家是福村芳一,表演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茅為蕙初登臺就演奏的是這一首曲目,她的內心相當激動,而這場演出更是讓她找到了共鳴。
以至于此后,茅為蕙每當回憶起首場演出時總是自豪地說:“這是我職業生涯的轉折點,臺上樂隊的契合和現場觀眾的反應,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也是在這一次茅為蕙真正地下定了決心,決定遠赴美國深造,她又回到了人生原本的軌道。
只不過這一次的茅為蕙不是被動地接受家人的安排,而是主動地選擇了她的人生,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遠赴美國深造
為追求鋼琴事業發展,16歲的茅為蕙毅然踏上了音樂求學之路,在美國留學期間,茅家人為鍛煉她的獨立性,從未刻意地匯錢給她。
所以,茅為蕙除了要完成課業之外,還要端盤子賺取生活費,盡管日子艱苦,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而這段經歷也練就了她強韌的耐力。
憑著強大的意志力,茅為蕙即使是邊打工邊求學,依然順利地完成學業,獲得了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博士學位。
而后,更是因為她在鋼琴方面的造詣,茅為蕙被該大學聘為鋼琴系的老師,成為了這所學校音樂系的唯一中國人。
在學校工作期間,茅為蕙交了第一個男朋友,但這段感情只維持了三年,兩人就分了手,原因是雙方性格不合。
茅為蕙之所以能夠屢次斬獲重大的獎項,除了她的實力,和她強勢外放的性格也有一定關系。
她的性格在事業上會給她帶來裨益,但是在感情上卻未必,所以在經歷過第一段情感后,茅為蕙在感情上變得謹慎不少。
對于她而言,未來的另外一半,性格、能力、人品都必須要過關,最重要的是能夠包容她且足夠成熟的男人。
在茅為蕙分手后的一年,她遇到JOHN,一個40歲的美國男人,中文名潘頓,她真正的真命天子,她的第二任男友也是她的丈夫。
嫁給國外丈夫
兩人剛認識的時候,茅為蕙并未從第一段感情走出來,因此也并未對這個男人上心,直到兩年后,兩人在工作當中又一次相遇。
潘頓作為斯坦威鋼琴亞洲區的總裁,和常年應邀回國參加演出的茅為蕙有了交集,因為交流的機會多了,兩人走得越來越近。
茅為蕙漸漸被潘頓的誠心打動,兩人決定交往,在交往一年后,茅為蕙在一次回北京演出結束后,與潘頓約會,在這次約會當中,茅為蕙被求婚了。
茅為蕙也非常干脆地答應了潘頓的求婚,2008年,兩人就在美國領了證并結了婚。
但因為工作的原因,茅為蕙和潘頓常常是聚少離多,但是兩人沒有因為見面次數的減少而感情變淡,反而越發地濃厚。
如果遇上茅為蕙因為工作的原因必須回到國內,潘頓也會陪她一同回到北京,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對茅為蕙照顧得面面俱到。
最令茅為蕙感動的不是丈夫照顧她,而是對她家人的照顧,茅為蕙因為工作異常忙碌,潘頓代替了她的身份,為她的父母盡孝。
茅為蕙的父母也對這個“洋女婿”相當滿意,正因為潘頓的付出,兩人盡管結婚多年,但是卻一直處于甜蜜的狀態。
在愛情里,茅為蕙一直被潘頓用愛滋養,即使是已經人到中年,但是茅為蕙有時候依然會如同小女孩。
而茅為蕙在收獲愛情的同時,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在美國任教期間,茅為蕙不斷地囊括了各種國際比賽的獎項,每年更是要在世界各地舉辦近60場的音樂會。
也正是這個原因,茅為蕙看到了中國的音樂教育和其他國家音樂教育的不同,也讓她產生了新的想法。
中國鋼琴教育的“悲哀”
2009年茅為蕙將工作重心放在了中國,而讓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在她回國舉辦音樂會期間,她發現國內鋼琴教育行業一個奇怪的現象。
她更是直言不諱地說道:“中國的音樂學院雖然一直說是音樂人的搖籃,但是實際上也害了不少的學生。”
“在學校看來,每個上了音樂學院的孩子必須要成為鋼琴家,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有些悲哀,不是所有人的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有可能因為天賦、機遇,又或者是勤奮等因素影響讓孩子不能成為鋼琴家。”
她還將中美兩國孩子的鋼琴教育方式進行對比,她認為現在的中國和美國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在學習鋼琴的態度和認知上中美學生如此不同。
作為在美國任職的鋼琴老師,茅為蕙覺得美國的家庭雖然也重視孩子們的音樂教育,但是更偏向一種寓教于樂。
美國的父母不認為他們的孩子學習鋼琴課程就一定要在課程出結果,而中國則相反,尤其是孩子的祖輩和父輩并不太知道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學琴的問題。
再一個就是除了家長在音樂態度上的認知,中美學生本人的認知也非常不同,美國的孩子很少有人認為學琴是為了功利。
而中國的孩子在學琴的認知上似乎已經形成統一的答案:
“中國孩子學琴的目的是想做郎朗,不是因為郎朗在音樂上的成就,而是因為成為郎朗可以更好賺錢,如果彈琴只想著賺錢,那就錯了!”
當然,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氛圍不僅僅是家庭,還有國內音樂教育機構的原因,以至于在音樂行業上總有一個讖論,那就是“能彈不能教、能教不能彈”。
她就是要打破這個讖論,努力成為一個既能教又能彈,且教得非常好的鋼琴老師。而讓她可以實現目標的就是中國。
回國辦鋼琴教育
為了實現她的新目標,茅為蕙除了在國內各個音樂學院舉辦大師講座之外,還陸續在青島、杭州、大連等地創辦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藝術中心。
回國創辦了鋼琴教育機構之后,茅為蕙又一次迎來了事業的巔峰,她關于鋼琴教育的想法和認知在中國的音樂課堂之上都一一得到了實現。
也因此茅為蕙相當有底氣且自信說道:“我很適合音樂教學,因為我知道中國的孩子缺的是什么,我也有這個義務。”
誠如她所言,在提高中國的音樂教育質量上,茅為蕙做出非常大的努力也收獲了成果。
她的教學機構在短短一年時間,迅速積攢了人氣,而她也將她的音樂才能帶到了不同的城市。
曾經的小童星早已經褪去了光環,在音樂的領域迸發出了更耀眼的光芒,人們很難從她的身上找到當年童星的影子。
如今再提起茅為蕙,不是童星,而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藝術學博士、施坦威全球簽約藝術家。
時至今日,茅為蕙活躍在鋼琴的教育前線的同時,還經營著一段非常幸福而美滿的婚姻,可謂是愛情事業雙豐收!
參考文獻:
1.中華文化報:《茅為蕙:我手彈我心》
2.國際人才交流:《茅為蕙:從童星到鋼琴教育家》
3.遼寧日報:《茅為蕙:從童星到鋼琴家》
4.電影評介:《“驕傲,就什么都沒有了”-記小演員茅為蕙的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