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我認為:人類失去發情期,是進化史上最偉大的解放。
為什么這么說?你可以想象一下,某個春天的早晨,你擠在地鐵里,突然周圍人群開始躁動,有人眼神渙散、呼吸急促,有人撕扯衣服發出低吼——這不是喪尸電影,而是如果人類保留發情期可能出現的日常畫面。
如果放到現代社會來看,這樣的場景你是否覺得嚇人?覺得恐怖?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被嚇一大跳,因為這是文明社會,早已經不是野蠻的原始社會。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發情期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也是最方便的生殖策略。
舉個例子來說,雌性黑猩猩的生殖器會腫脹成鮮紅色,散發特殊氣味吸引雄性,這種狀態持續35天,期間完成全年90%的交配行為。而母獅在發情期每天交配40-50次,每次僅30秒,雄獅會咬住配偶脖頸強迫其配合。
這些行為很殘忍,很瘋狂,但是卻是自然選擇下的生存智慧。動物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幾種交配,能夠確保自己的后代出生在食物豐富的季節,進而提高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但是在進化的長河中,人類這一特殊的物種,卻選擇了不一樣的生存策略——我們擯棄了發情期
但是這看似"異常"的轉變,恰恰是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的秘密武器。
為何人類會出現這樣的轉變?我們或許能從其他動物身上找到一絲真相。在黑猩猩群體中,雄性為爭奪發情期雌性引發的暴力沖突導致年死亡率達8%;如果人類和黑猩猩一樣,為了發情期而造成巨大的傷亡,那么對于后代的生存和種群的繁衍將存在巨大的危機和風險,對此,人類進化時,其大腦加強了對性沖動的抑制能力。數據顯示,我們這項能力是黑猩猩的23倍。
我們要知道,失去發情期帶來的生物學優勢遠超想象。動物在發情期會分泌高出平時200倍的睪酮,這種激素飆升雖能激發交配欲望,卻會降低免疫功能和認知能力。人類通過基因突變實現性激素平穩分泌,使大腦得以持續發育——現代人腦容量比黑猩猩大3倍,但睪丸體積僅為其1/3。
這種此消彼長的進化選擇,讓我們用性欲的克制換取了智慧的飛躍。更精妙的是,女性隱蔽排卵迫使男性必須長期守護伴侶,這種"父權投資"模式使人類嬰兒依賴期延長至6年,為復雜社會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
如果你對人類有發情期的壞處還不直觀的話,我們可以進行一個假設:假設人類重新擁有發情期。如此一來會引發什么結果呢?現有文明體系將在三個月內崩潰。
科學家通過對狒狒群體的社會結構進行模擬實驗,結果顯示:企業出勤率將暴跌72%,醫療系統因暴力傷害過載400%,社交媒體被求偶信息淹沒導致全球網絡癱瘓。更可怕的是基因多樣性危機——黑猩猩群體中80%幼崽來自前20%的雄性,這種極端選擇會令人類基因庫百年內縮小75%。
如果將狒狒群體換成人類群眾,你覺得社會會更有序還是更加混亂?
站在進化長河的視角回望,失去發情期絕非生物學缺陷,而是自然選擇最精妙的杰作。它使我們擺脫季節的桎梏、暴力的輪回,將性欲升華為愛情,將交配進化為文明。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文獻:
1.Kimball, R. T. (2023). The Evolutionary Paradox of Human Sexu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eorgiadis, J. R., & Kringelbach, M. L. (2024). Neural correlates of sexual behavior in primates. Nature Neuroscience, 27(3), 401-410.
3.饒毅實驗室. (2023). 社會行為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 《自然》生物學期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