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夷陵慘敗之后,生命也走向了結尾。
在臨終前,他向眾人完成了托付重任,其中諸葛亮為丞相,治理政事;李嚴手握兵權,統領蜀中兵將。
在這次托孤過程中,貌似唯獨忽略了趙云,難道劉備不信任他?
戰事根源
如果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蜀漢下坡路的開始,那么劉備的夷陵之敗便是蜀漢走向滅亡的預兆。
如果按照諸葛亮在隆中的預想,他們在奪下荊州和益州之后,應該繼續聯合孫權,齊力攻打曹操。
如果能夠吞下中原,那劉備就離匡扶漢室不遠了。
不過在這期間有一個關鍵點,那便是荊州不能出問題。
荊州作為三國的必爭之地,同樣也是東吳和蜀漢矛盾的集結點,很難得到和平解決。
首先,劉備雖然更早應劉表的邀請,進入荊州新野,但始終未能名正言順地得到過此地。
反倒是曹操從劉琮手中得到了荊州,算是荊州名正言順的主人。
不過在赤壁之戰中,因為曹操的大敗,失去了對荊州的控制權,從而落入孫劉兩人手中。
而孫權和劉備對荊州的掌控也是非常混亂的,剛開始劉備占據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而孫權看似占據的領土最少,卻手握最重要的南郡。
沒想到的是,孫權并未在荊州占到一絲便宜,大將軍周瑜還因此病逝,沒辦法只好將荊州“借”給劉備。
正因為這個“借”字,導致荊州的歸屬非常混亂。
很多人說這是諸葛亮的一步臭棋,還不如棄荊州而自守,也好過在這塊是非之地浪費時間。
可對于諸葛亮來說,這一步棋正是就是妙手,他想在亂中取勝,利用荊州加強與東吳的聯系。
因為只要荊州在劉備手中,東吳就還擁有荊州“名義”上的所有權,而一旦被曹操奪去,那荊州就徹底沒了。
諸葛亮就像頂尖的棋手,他正是利用荊州模糊不清的歸屬權,使得東吳不敢輕易與蜀漢翻臉。
沒想到的是,關羽竟然在荊州發動了襄樊之戰,這一下擊潰了孫權的心理防線。
如果關羽真能奪下襄陽和樊城,那么荊州就再也不會回到東吳手中。
因此,孫劉聯盟也在此刻瞬間瓦解。
本以為只是丟掉荊州,令人沒想到的是,隨著荊州一起丟掉的還有關羽的性命。
關羽一死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張飛也在陰差陽錯下死在了東吳手中。
見兩兄弟一死,劉備也徹底失去理智,發動了夷陵之戰……
夷陵慘敗
其實在劉備準備出兵的那一刻,蜀漢都不用和東吳交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就已成定勢。
因為曹魏不可能放任劉備順利吞并東吳,曹軍一定會在孫權落入下風的時候對蜀漢發兵的。
而當時蜀漢本就因為蜀中之戰和漢中之戰損失慘重,并沒有那么士兵可用。
再加上在荊州丟掉的士兵,蜀漢可謂是相當疲憊。
對于這次兵出夷陵,諸葛亮和趙云那是百般勸阻,都希望劉備能停下這次堪稱瘋狂的出兵。
兩人勸阻的下場便是兩人全部留在蜀中守家,劉備只帶著一眾年輕將領上路了。
這些初出茅廬,并未打過什么大仗的蜀軍,在猇亭遭遇了東吳前所未有的阻攔。
這些將領因為缺乏作戰經驗,將營寨設置在叢林茂密的山林之中,最后引發了火燒連營。
趙云聽聞前方大敗,并沒有幸災樂禍,而是快馬加鞭,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白帝城。
而陸遜大軍見趙云趕來救駕,也選擇退兵,不再追擊。
看到這里,劉備理應感激趙云,可他為何會在后續托孤時選擇忽略趙云呢?
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還需要看劉備此時的動作是什么。
首先,劉備在逃到白帝城后,因為心情郁結,不久便染上了重病,身體狀況江河日下。
而此時東吳還在虎視眈眈看著蜀漢呢,隨時準備向西進攻。
所以,劉備此時要撐一口氣,絕對不能讓東吳看出自己的頹勢。
如果現在劉備將兵權轉交給趙云,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直接告訴東吳自己身體不行了?
與此同時,劉備還在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益州本土勢力是否還繼續忠誠于自己。
因為當時劉備入主益州還沒多久,很多益州的本土豪門望族對他還處于觀望態度。
雖然劉備入主益州后,曾率領益州士族在漢中大敗了曹操,但益州百姓同樣損失慘重,并未在漢中取得多少實際利益。
而接下來關羽又大意失荊州,導致益州士族開始質疑劉備的能力。
如果劉備不能率領益州士族奪取天下,那益州百姓為什么要舍生求死地追隨他?
當年益州士族能舍棄劉璋投奔劉備,現在他們也能舍棄劉備再尋明主。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一方面是想給兩兄弟報仇,另一方面也是想向益州士族們證明一下,他也是有實力奪取天下的。
可沒想到,夷陵之戰會輸得這么慘,劉備還擔心益州內亂。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劉備苦思冥想了一出托孤大戲……
明升暗貶
在劉備慘敗夷陵后,他立馬在白帝城召見了一名叫李嚴的官員,并將其封為尚書令。
雖然這次任命看似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卻蘊含了劉備的大智慧。
雖然這個李嚴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但他很早的時候就跟著劉璋了。
劉璋認為李嚴十分有才能,便讓他從成都縣令開始做起,并最后做到了興業將軍。
當年,在劉備入蜀的時候,李嚴還曾和益州本土協力合作,試圖阻攔過劉備大軍。
因此,劉備現在提拔李嚴,相當于向益州士族證明,蜀漢依舊和益州本土勢力站在一起,同生共死。
而在劉備去世之前,他將朝政大事盡數托付給諸葛亮,而將兵權盡數交給李嚴。
看似李嚴手握兵權,但其實主要決策權全在諸葛亮手中。
同時,他還讓李嚴鎮守永安,而讓趙云回到成都保護劉禪的安危,同時也可以監察百官動向。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李嚴這個蜀漢“大將軍”,實際行使的權力還不如趙云這個翊羽將軍權力大。并且益州士族也不能對這次夷陵之敗指責什么。
畢竟劉備已經去世了,想要指責的話只能針對李嚴,而李嚴和他們這些本土勢力又是一起的。
這便是劉備的明升暗貶,名義上交給李嚴兵權,讓其獨守白帝城,不能隨便脫身。
然后,他讓諸葛亮攜手趙云,回到成都完成劉禪的登基大事。
而在第二年,諸葛亮安排趙云在成都擔任選拔武將的職責,慢慢完成蜀漢大將的換血。
在這次托孤大戲中,劉備和諸葛亮、趙云三人完美地躲過了一次政治危機,幫蜀漢渡過了這次難關。
不過這需要三人百分百的信任,其中趙云的隱忍更是重頭戲。
看似托孤時未提趙云一句,但劉備托孤大戲全在圍繞趙云來做,而穩重的趙云也沒有辜負他的重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