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看透不說透,依舊是好朋友,這句話用來形容古今的政治環境再合適不過。特別是在權力高度集中的古代,身處高位的人如果固執己見,聽不進忠言,就會讓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一、道光的盲目自信
道光皇帝便是這樣一位昏庸且固執的君主。鴉片戰爭已經打了兩年之久,他卻依然沉浸在所謂“天朝上國”的榮耀中,在他眼里,天朝的軍隊就是無敵的,打不過蠻夷就是他派到前線的這些奴才們沒有好好盡力。這種心態嚴重阻礙了清軍在戰爭中做出及時調整,導致屢戰屢敗。前線將士由于懼怕道光的震怒,根本不敢上報真實的戰場情況。大多數人寧可粉飾太平、報捷而不報敗,以免觸怒圣上。只有琦善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實人因為上奏時沒有說謊話,他不但被革職,最后還被發配到保定的軍營里當苦力。所以說古時候的好人也難做呀。道光愚昧的高壓不僅令前線將領無所適從,也讓清廷錯失了多次扭轉局勢的良機。
二、劉韻珂的 “十可慮” 奏折及其背景
浙東戰場上清軍籌備了半年的防御工事被英軍的艦炮不到四個小時就摧毀了,清軍三路反攻全部失敗。原本積極籌備軍務、極力“主剿”的浙江巡撫劉韻珂受到極大沖擊。他雖然是浙江地區的最高長官,但他在浙江的戰場絕對不是主角,甚至連二把手都算不上,在他的上頭先后還有伊里布、裕謙和耆英等欽差大臣和將軍奕經。在他親眼目睹了英軍在戰場上對清軍的降維打擊后,他不但看清了現實,也陷入了沉思。他認為“剿”是不可能的了,“撫”是唯一的出路。在別人不敢上奏說實話的情況下,他冒著可能被治罪的風險在1842年3月21日向道光皇帝呈上一道著名的“十可慮”奏折,闡述了當時清朝主“剿”的十大弊端,對道光的心態轉變起了很大作用。
劉韻珂
劉韻珂沒有正面提出“撫”的建議,而是從十個方面論證了“剿”的不可行,是當時少有的務實派。“十可慮”奏折的原文如下:
其一曰:浙江清軍兩遭挫衄,銳氣全消,勢難復振。
其二曰:續調西北勁卒,距浙窎遠,緩不濟急。
其三曰:英軍火器猛烈異常,無可抵御。
其四曰:英軍并非不善陸戰。
其五曰:清軍即便在陸上幸勝,英軍登舟遁去,清軍只能“望洋興嘆”。
其六曰:英軍以小惠結民心,彼此相安,民眾“轉以大兵進剿為慮,是民間鮮有同仇敵愾之心”。
其七曰:“大兵屢敗,敵驕我餒,不唯攻剿綦難,防守亦極為不易”。
其八曰:浙江漕糧,多未完竣,“且有收不及半之處”,“皆由逆氛未竣”。
其九曰:浙江去年雪災,杭州、湖州、紹興等府“匪徒聚眾搶掠,勢甚鴟張”。
其十曰:七省防費甚鉅,“糜餉勞師,伊于胡底?”
三、對“十可慮”奏折的分析
清軍與英軍的軍民關系對比
劉韻珂第六條指出,清軍無法激發民眾與敵同仇敵愾,這是為啥呢?問題的根源在于清軍平日的橫行霸道,在交戰區的英軍對當地百姓的滋擾程度遠遠低于清軍。我們之前說過清朝的綠營兵,他們平時的軍餉本來就很微薄,長官還經常層層克扣糧餉,這些兵丁常年入不敷出,導致這些綠營兵日常作風極度腐朽。一旦被抽調至前線作戰,就視作發家致富的機會,他們不管仗能不能打贏,見到百姓家中有糧食、有銀錢,便公然搶掠。正所謂“匪來如梳,兵來如篦”,這些綠營兵簡直比土匪更為惡劣。據說在浙江前線,老百姓聽聞清軍要來,竟不約而同地全部躲藏起來,不愿與這些“兵痞”打交道,清軍士兵連買米做飯的人都尋不到。這樣的軍民關系怎能指望他們齊心抗敵。
相較而言英軍對百姓的騷擾大為減少。起初在廣州,有部分印度兵會搶掠百姓,后來抵達浙江后,英軍的紀律便有了顯著改善,不僅不騷擾民眾,還學會了安撫百姓。英軍占領定海、鎮海、寧波等地后,在各處張貼安民告示,要求百姓安于生計。倘若有盜賊趁機生亂,他們還會加以懲治。為了籠絡人心,英軍在攻克定海和鎮海時,還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清朝的百姓不僅不仇視英軍,反倒甘愿將物品售予英國人,和英國人做交易很公平。不僅老百姓與英軍進行交易,就連前線戰場,都有百姓甘愿冒著風險爬上高大的戰艦與英國人做生意。除了與洋人做買賣的,還有愿意為洋人充當苦力的,英國人出資雇用了大量清朝百姓,為其帶路、抬擔架、運送彈藥。
奕經抵達浙江前線后,大聲疾呼前線遍地皆是漢奸。所以,劉韻珂給道光的奏折中稱,前線百姓不能與清軍同仇敵愾,這絕對是將實際情況輕描淡寫了。
劉韻珂奏折揭露的深層次危機
劉韻珂的第九條揭露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浙江在上一年發生了大規模的雪災,許多農民顆粒無收,被迫流離失所,成為流民。饑餓的流民很容易演變為匪徒,趁著戰亂四處作亂。官民對立,形同水火是清王朝內部潛伏的深刻危機。如果這種危機被徹底引爆,不僅僅是沿海的防線不穩,整個帝國都會風雨飄搖。劉韻珂的奏折無疑觸碰到了道光帝心中的痛處,他的這番言論絕非危言聳聽,十多年后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便證實了這一點。
太平天國
軍費開支與道光的心態轉變
劉韻珂的最后一條是沿海七省防務所需的軍餉開支已無法承受。戰爭須以金錢為后盾,最使道光帝心煩意亂的恐怕還是軍費問題。事實上道光年間的大清國庫早已捉襟見肘,戰爭只能依賴地方捐輸維持,然而過度的捐輸必然導致民怨沸騰,從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究竟花了多少錢至今尚無準確的統計,根據八省的報銷數字求和,共計1637萬兩白銀。
道光收到這封直指要害的“十可慮”奏折后,雖未公開表態,卻已心生動搖。他沒有責罰劉韻珂,而是做出了重大的人員調動,任命耆英為杭州將軍,并重新起用因主張“撫”而被貶職的伊里布。道光給兩人的指令是“先剿后撫”,顯然他已放棄了全力剿滅英軍的幻想,只希望能用一場小勝來為議和創造條件。
然而就在道光帝突然改變主意之時,英軍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新一輪攻勢——揚子江戰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