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報道,隨著美國軍方把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轉向中東,該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伊朗公布了其所謂的新“導彈城”的視頻。這是伊朗在今年內第三次發布此類設施的消息。德黑蘭顯然是在試圖向對手美國和以色列展示其遠程打擊能力。在伊朗公布的視頻中,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巴蓋里和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阿里·哈吉扎德看起來似乎正在參觀這座導彈設施。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阿米爾·賽義德·伊拉瓦尼(資料圖)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警告稱,如果美國對伊朗采取任何敵對行動,“必將遭到沉重打擊”。路透社報道稱,哈梅內伊說,如果有人從外部作惡,他們一定會遭到強有力的反擊;如果敵人想在國內制造叛亂,那么伊朗將“對叛亂分子作出強有力的回應”。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3月31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一國元首公開威脅對伊朗進行“轟炸”,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極大侮辱,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他還說:“暴力滋生暴力,和平帶來和平。”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4月1日報道,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伊拉瓦尼致信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威脅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提出正式抗議,并警告美國和以色列,一旦發生侵略行為,伊朗將作出“迅速果斷的反應”。伊拉瓦尼表示,伊朗仍然堅定地致力于地區和平、穩定與安全,對沖突或局勢升級毫無興趣。對于美國或以色列針對伊朗主權、領土完整或國家利益作出的侵略或攻擊行為,伊朗將作出迅速而果斷的反應。美國將對敵對行動造成的嚴重后果承擔全部責任。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資料圖)
另據法新社3月31日報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威脅后,德黑蘭方面3月31日晚警告說,伊朗不謀求擁有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攻擊就“別無選擇地會去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幾十年來一直懷疑伊朗想要擁有核武器。伊朗否認這種指控,稱其核計劃的目的是民用尤其是能源。特朗普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臺3月30日播出的訪談中表示,如果伊朗核協議無法達成,伊朗可能“會遭到轟炸”。他堅稱:“如果他們不簽協議,就會有轟炸發生。”
美伊之間的矛盾,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和地緣政治因素。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兩國關系急轉直下,伊朗扣押美駐伊使館人員事件,導致 8 名美軍喪生,1980 年,美伊徹底斷交。此后,美國多次指責伊朗支持恐怖主義、尋求擁有核武器,并對伊朗實施多輪制裁。2018 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對伊朗實施核制裁,美伊關系更是降至冰點,雙方在地區事務中的沖突不斷升級,互相指責、對抗。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這些事件表明,美伊之間的緊張關系正在加劇,雙方都表現出強硬立場,這使得沖突的解決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著這一地區的動態,擔憂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對個人和實體的制裁;2. 石油貿易制裁;3. 針對特定國家的石油運輸制裁;4. 軍事威脅;這些制裁措施旨在阻止伊朗利用石油收入資助其核計劃,并反映了美國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
目前,中東地區安全形勢持續惡化,巴以沖突余波未平,紅海航道安全問題凸顯。美國此次軍事行動被視為對伊朗的“殺雞儆猴”,但伊朗與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勢力關系密切,沖突外溢風險不容忽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觀察人士認為,當前伊核問題與地區沖突相互交織,任何軍事對抗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中俄伊三方的外交努力為緩和緊張提供了契機,但美國若堅持單邊制裁與軍事威懾,中東“火藥桶”恐難真正降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