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大幕一拉,好戲開場!
在過去,看戲是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兜里揣著滿滿的糖果,抓上一把香脆的瓜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戲……這曾是多少代中國人熱鬧又溫馨的童年回憶。 戲臺上輪番上演的精彩好戲,是多少人的人生啟蒙課;角色們身上所展現的可貴品質,又給多少人心田埋進了中華精神的種子。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是普羅大眾共同創造的文化瑰寶,俘獲過文人雅士的心,也在田間地頭傳唱了千百年。它的表演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歌舞祭祀,秦漢時期的百戲,隋唐時期的歌舞戲,宋元明清的南戲、雜劇、傳奇等……
動人的神話傳說、壯麗的英雄史詩,又或者是荒唐的人間鬧劇,中華戲曲包羅萬象。它唱詞優美如詩詞,生動形象,極具表現力,甚至就連一件戲服、一個扮相都有一段歷史可講。
對孩子們來說,了解戲曲,是了解我們的文化,了解我們的民族,了解傳唱千百年的浪漫與智慧。
而如今,戲臺已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提起戲曲,孩子們不免覺得陌生:熱鬧的鑼鼓、咿咿呀呀的腔調,還有各種講究的亮相,似乎讓人聽不懂也看不懂……
一套好的故事繪本正適合作為孩子的戲曲非遺啟蒙,從故事開始,走近戲曲,耐心聆聽,欣賞它的美。
“走近中國經典故事:
一邊讀戲曲,一邊感受民族精神
“咿咿呀呀”的唱腔確實有些不好懂,不過我們的祖輩欣賞戲曲時也遇到過同樣的難題,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先熟悉劇目演繹的故事,認識劇中角色,再看戲自然就知道角色們都在做什么了。
“中國經典故事”系列,由《地方戲曲篇》與《京劇篇》兩本組成,正是沿用了這種方式帶小讀者來親近戲曲。
也正是這樣的好故事,不久前,在今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征稿中,以25名的好成績,從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3858本書中脫穎而出。 《中國經典故事·京劇篇》入選了博洛尼亞 2025 THE BRAW AMAZING BOOKSHELF,成為現場出展的全球150本優秀圖畫書之一!
它帶著我們的傳統藝術,走向了世界小朋友的書櫥。
在故事的甄選上,“中國經典故事”系列選取了最能夠傳遞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觀的經典的劇目來呈現。比如在《珍珠塔》中,我們讀懂如何尊重他人,也讀懂如何尊重自己;在《南柯記》里,我們建立豁達積極的人生觀;在《穆桂英掛帥》中,我們看見正直勇敢的力量……
《趙氏孤兒》最早由元代劇作家紀君祥根據《左傳》中的歷史事件創作,后來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法國文學泰斗伏爾泰以之為藍本創作的戲劇《中國孤兒》在歐洲也轟動一時。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評價為“既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的晉國,趙盾家族因奸臣屠岸賈的陷害慘遭滅門,僅剩一個嬰兒。程嬰、公孫杵臼等忠臣感念趙盾的忠義,決心不惜一切保護這個趙氏孤兒。尤其是程嬰,他把自己的孩子裝作趙氏孤兒獻給了屠岸賈,還用十五年的時間設局,忍辱負重等趙氏孤兒長大成人,幫助他報仇雪恨。
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故事中體現出的忠誠、仁愛、犧牲、堅守信念等美德,依然能夠深深地打動我們。讀程嬰的故事,仍然能給予我們面對困難和強權不改本心的勇氣。
讀這套書孩子還會認識很多和程嬰一樣值得敬佩的榜樣:勇冠三軍的女元帥穆桂英,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明察秋毫的包青天……這些戲曲故事驚心動魄,讓人熱血沸騰;它們想象力超群,令人激動;它們充滿哲理,發人深省……
這些故事講述著愛、勇氣、正義和忠誠,傳遞著人間最真摯的情感,在不同的時代被反復傳頌,在不同的人心頭泛起同樣的漣漪。這些金子般的精神,比說教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讀這套書,讀的不僅是戲曲故事,也是中國經典故事。孩子收獲的不但有一個個精彩的冒險,還有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心靈滋養。
“好的改編,更親近孩子:
在閱讀中拓寬大語文視野
事實上讀戲曲故事的好處不止于此,它的題材涵蓋歷史演義、神話傳說、寓言典故等,故事內容與歷史、文化、民俗等大語文板塊相關,比如,《趙氏孤兒》出現在了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花木蘭》中有提到語文課本中的名篇《木蘭詩》;《霸王別姬》與歷史課本知識點“楚漢之爭”也有關……孩子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文化視野。
但傳統劇目的情節復雜,有較多人物出場,劇本能達到上萬字。這樣的文本量對于閱讀剛剛起步的孩子來說肯定是困難的。
這套書在改編劇目時,特別注意凝練劇本中的關鍵情節,讓每個故事的文字量保持在2000字左右,并劃分三個帶標題的小篇章,就像語文課上做的梗概練習一樣,把故事的起承轉合精煉出來,幫助小讀者在最舒適的閱讀篇幅下,很快理解故事的主線。
此外,閱讀時讀者還能一起欣賞到經典戲曲唱段。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唱詞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尤其是很多唱段的表達介于文言文與白話之間,辭藻優美,文辭工整,很適合為孩子做趣味古文啟蒙。
比如《空城計》中,機變如神的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兵臨城下,坐在空城之上唱的那一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東西戰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漢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 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這段唱詞是諸葛亮的獨白,開篇“散淡”兩個字就生動地體現出了諸葛亮的從容,而后通過對比劉備三顧茅廬和姜子牙輔佐周室的典故,強調自己的非凡之才,使司馬懿在心理上忌憚,懷疑眼前空城必有蹊蹺,終于退兵。
唱詞簡潔而有力,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又用詞精妙,不但把諸葛亮在空城之下臨危不亂的氣度和智慧體現了出來,還為故事增加了可信度。
在這套書中,這樣有趣又精彩的唱段還有很多,小讀者可以隨著故事發展感受這些唱詞的魅力。如果它們讓你著迷,就快去看看相關劇目的公開表演,聽聽戲曲大家是怎么唱的,感受韻味醇厚的唱腔吧。
“在紙上搭個熱鬧的戲臺:
一覽浪漫的東方美學,感受傳統文化
傳統戲曲開始前,舞臺總是空蕩蕩的,很多時候只放著“一桌二椅”, 這種布景方式類似國畫中的“寫意”“留白”,讓想象力成為舞臺的主宰,直到演員們登臺,好戲開場!
演員們的表演道具也很簡單,演員拿著的木棍其實是將軍的馬鞭,代表著他已經騎上了快馬;演員雙手各橫拿著一面旗幟,則代表著他正在推車。
這種藝術特點無疑增加了孩子理解戲曲的難度。
而這套書的插圖以公開演出、古跡、古畫等資料為參考,用新穎的拼貼風格重繪了戲臺上的經典場景,結合趣味想象補全了舞臺之外的故事場景,很好地平衡了戲曲之于孩子的陌生感——
這些細膩的插圖以孩子感興趣萌趣風格,非常忠實地還原了戲曲之美。
為了紙面上還原了京劇服飾的精致和靈動,插畫師在研究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將戲服的部件逐一精心繪制后再巧妙拼貼在一起,即使是細小的配飾,也都是單獨制作并逐層拼貼而成,力求還原每一處細節。
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她的經典扮相華美又不失英氣,與人物性格關聯緊密:如意冠四面珠串垂飾,魚鱗甲保留了“云肩”“下甲”等元素,既有傳統“靠”的特征,既體現了虞姬文武雙全的特點,也彰顯了皇家的貴氣;鴛鴦劍拿出來的時候是兩把并在一起的,舞起來之后兩把劍能分能合,能快能慢。
書中的插畫是這樣還原的——
《霸王別姬》經典場景,戲臺上無法呈現的緊張環境也被圖畫展現出來了:凄清的夜色,步步緊逼的敵人,決絕的虞姬,痛心疾首的霸王……
《中國經典故事:地方戲曲篇》的插圖則更注重表達地方戲曲的特色。人物夸張可愛,更多參考民俗畫、傳統紋樣等,使用油畫技法保留了繪畫材料的肌理。
背景中出現的元素也都有所依據——
紋樣
床子弩
建筑
花燈
器物
仔細看,畫中還有歷史知識。比如《趙氏孤兒》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晉靈公和屠岸賈為了消遣在絳霄樓上用彈弓射百姓取樂。這里的“彈弓”并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Y”字形玩具,而在古代,彈弓卻指的是一種類似弓箭的東西。在名畫《挾彈游騎圖》中的就是。
(元)趙雍《挾彈游騎圖》軸(局部)
這些細節,這套書都注意到了
“循序漸進,了解戲曲魅力:
知識點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如果你仔細讀這套書,就可以發現其實書中富有戲曲基礎知識的細節講解,比如行當、四功五法、妝容等基礎知識,也介紹了京劇被譽為國粹的原因、其他幾大地方戲曲曲種的特色,以及當下戲曲藝術傳承面臨的問題等等。
孩子讀了故事,聽了唱段,領略了戲曲之美,翻到書本最后就能馬上了解到相關知識,加深對戲曲藝術的了解。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明確將戲劇(含戲曲)列入義務教育五大藝術課程,可見出了對戲曲的重視。這不僅是因為戲曲藝術歷史上的輝煌過去,更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依然深刻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
好的傳統文化童書,能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為文化傳承開辟一條充滿趣味的路。
《中國經典故事·京劇篇》文軒軒客會線下親自故事閱讀活動
《中國經典故事·京劇篇》文軒軒客會北京王府井線下親自故事閱讀活動
這套書將戲曲文化以通俗易懂又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小讀者,不但能拉近孩子與戲曲距離,還能讓孩子在中式美學的熏陶下,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我們的文化。
戲里乾坤大,故事永不老!就讓好的故事讀本帶孩子從傳統文化中吸收養分,在經典的陪伴下一直成長吧!
作者:小羊
本文來自浪花朵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別忘了留言、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