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所謂“十二年一循環”。在巴塞爾藝術展舉辦之后的十余年間,對內地藝術市場影響到底有多大?對比內地的其他藝博會,它的優勢有哪些?
北京畫廊協會前會長,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館長夏季風接受新快報收藏周刊專訪時表示,其機構連續九年成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參展商,也見證了隨著巴塞爾藝術展的開啟,內地藝術市場的發展過程。而其機構也從北京總部一個點,現在已經拓展到上海增設了兩個空間。蜂巢曾經在深圳華僑城創業園區也開設了一個空間,后因故關閉,夏季風透露,在未來,不排除在粵港澳大灣區重啟空間的可能。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參加202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主畫廊單元。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參加202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主畫廊單元。
讓內地畫廊機構、藝術市場
更全面地跟國際接軌
收藏周刊: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已經開辦十余年,這對內地的藝術市場影響到底有多大?
夏季風:回頭來看,我們也已經連續九年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了。
巴塞爾藝術展應該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博覽平臺之一,先后在巴塞爾本土、邁阿密、中國香港等地設立藝術展,每年舉辦的規模和影響力都非常驚人。
從主辦方巴塞爾的角度看,我認為它的布局和規劃相當明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面對亞洲市場,巴塞爾本土的藝博會是面向歐洲市場,邁阿密巴塞爾則針對美洲市場。雖然參展畫廊來自世界各地,但在不同地方的舉辦,還是有一定的側重和傾向性。
在我看來,在香港舉辦巴塞爾藝術展,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每年精挑細選參展商,把全球最重要的、最具影響力的畫廊集中在一起,能讓內地的畫廊機構、藝術市場更全面地跟國際接軌。
對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而言,它帶來的機遇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我們會把作品通過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銷售到全球各地,尤其是歐美的一些國家,包括重要的基金會、收藏家和美術館。另一方面,除了市場的商業行為之外,也為我們的藝術家提供了更多讓全球同行了解的機會,包括國際上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基金會代表等。在藝博會上,我們合作的不少藝術家都被他們邀請到對方的場館做展覽,也就是說,參展巴塞爾藝博會能讓我們獲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黃宇興作品《雷驚天地龍蛇蟄》2023布面丙烯、油彩、金箔(成交300萬元人民幣)
收藏周刊:如果說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對內地藝術品市場也產生直接影響,深圳是否受益最大?
夏季風:因為地緣關系,毗鄰香港,毫無疑問在內地的藝術市場中,深圳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香港巴塞爾之前,深圳的藝術市場相對較弱,但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快,尤其是畫廊也越開越多。這幾年深圳還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同期推出了藝術周活動,很多國際藏家或者內地藏家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都會順道到深圳參加藝術周,一舉兩得。總而言之,我認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對內地市場影響最大的地方是深圳,它讓深圳藝術市場變得更活躍、也更有活力。
每年交易業績持續獲得提升
收藏周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曾在深圳開設過空間,后來因疫情原因關閉而沒有繼續,您也透露在未來將會在北京上海以外的地方增設更多空間,那還會考慮再來廣東嗎?
夏季風: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藝術市場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板塊,不管是深圳還是廣州,都是具有非常深厚市場基礎的城市。無論是財富積累,還是教育水平,乃至對文化的認知,我認為在全國都是較為少見的。
所以,從我們的戰略規劃來講,在粵港澳大灣區肯定有空間會落地,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可選擇的城市就可能包括香港、廣州、深圳。
收藏周刊: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跟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對比,感覺距離在拉近?
夏季風:沒錯,雖然內地的藝博會行業起步時間較短,但正如其他產業一樣正在迎頭趕上,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內地比較重要的兩大藝博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和ART021,它們跟國際上重要的藝博會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除了本土的畫廊特別踴躍地參展之外,它們也吸引了非常多的國際上的重要畫廊,這對于國內藝術生態環境和市場繁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收藏周刊:但是,這兩年對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表示“沒驚喜”“平庸”的聲音越來越多,您怎么看呢?
夏季風:關于對巴塞爾藝術展的觀感,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看法,或許這跟個人的身份背景、出發點、訴求等都有微妙的關系。但作為參展商,我們的感受相對比較直接,起碼每年在交易業績上、在影響力上,是持續獲得提升的。比如與去年比較,今年的銷售業績就提升了一大截。
當然,藝術展的定位畢竟是一個商業展會,它跟以學術作為追求方向的雙年展模式顯然不一樣。通常在威尼斯雙年展或上海雙年展上看到一些實驗性較強的作品,例如大體量的裝置、雕塑、錄像等作品,的確在藝博會上較少見到。從商業角度來講,這些媒介的作品相對小眾,而被市場和收藏家更容易接受的則是架上繪畫。因此,與雙年展不同的是,藝博會上繪畫類作品比重較大,我覺得這是符合藝博會的現實和商業邏輯的,同時也讓藝博會和雙年展避免了同質化的尷尬。
試想,如果把巴塞爾藝術展做成一個雙年展模式,顯然也是一件奇怪和不明智的事,這不僅容易與雙年展趨同,也跟商業市場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事實上,不同的展事承擔了藝術不同的方向和角色,從而構成了藝術生態的豐富性。學術重要,商業也重要。
不能單以業績來評估
藝術展或者市場好壞
收藏周刊:有觀點認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畫廊雖然名頭都很大,但是似乎很多都沒有把自己最有代表性的藏品拿出來?
夏季風:難免會有這種現象,出于對市場以及地域、文化差異的判斷,每家畫廊帶什么樣的作品參展,其實都有自己的考量和規劃。但我相信每家畫廊在面對如此重要的藝術展,都會全力以赴。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可能一些性價比較高的作品更便于銷售。另一個方面,有些重要的藝術家或許另有展覽計劃,在當季無法拿出新的重要作品參展,這種情況也有存在。就我們而言,今年就有幾位藝術家,因為即將有大型的個展舉行,就無法參展本次藝術展。
收藏周刊:你們今年參展的銷售比去年明顯要好,能不能透露一下大概銷售額多少?
夏季風:我們今年在香港巴塞爾的銷售接近1000萬元,這個成績對于我們來說不算好但也達到了預期。根據今年的情況,我們明年可能會在藝術家參展陣容和作品選擇上,都會提前作一些調整,期待明年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收藏周刊:會往哪個方向調整?
夏季風:市場在明顯回暖,希望明年能帶去一些更為重要的作品參展。
收藏周刊:在內地的其他藝術展有試過銷售額過千萬嗎?
夏季風:有的,我們去年參展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和ART021藝博會,兩個展會的銷售額各自都超過了千萬元。但顯然不能以此來評估藝博會或者市場好壞的標準,比如我們在ART021藝博會上的展位就比較大,相當于香港巴塞爾展位的兩倍,應該也是ART021藝博會參展機構中最大的展位之一。展位的大小也是決定銷售額高低的重要因素。
收藏周刊:能否理解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優勢在于,除了能夠產生不錯的銷售額之外,它還可以提供更多國際平臺的資源?
夏季風:是的,實際上可能還有另外一點,即入選巴塞爾藝術展的主畫廊單元,多少也是這個國際重要藝博會對于畫廊品質和影響力的認同。
人物介紹
夏季風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館長。
采寫: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喬柯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