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第一章:雪域驚雷
海拔5200米的康西瓦雷達站籠罩在暴風雪中,上等兵陳默的防寒面罩結滿冰霜。他盯著全息戰術沙盤上跳動的紅色光斑,量子計算機正發出急促的嗡鳴——代表印軍S-500防空系統的十二邊形圖標,正在昆侖山南麓展開作戰陣列。
"脈沖多普勒雷達第三次掃描確認,方位角35度,距離122公里。"陳默的護目鏡上流過瀑布般的頻譜數據,"火控雷達特征匹配度99.7%,確認為55K6MA指揮車。"
突然,全息投影泛起詭異的波紋。十二邊形圖標分裂成六組鏡像信號,在電磁迷霧中呈扇形散開。"報告!目標啟動全息誘騙協議!"陳默的手指在全息鍵盤上急速敲擊,"請求啟動多模態識別系統!"
三百公里外的"昆侖"預警機立即響應,三顆遙感衛星調整軌道角度。合成孔徑雷達穿透三十米冰層,在暗河沖刷形成的溶洞中,顯露出六個呈六邊形排列的導彈運載車。熱紅外成像顯示,這些發射車表面覆蓋著液氮循環管路,將熱信號壓制到與冰川背景相同的-25℃。
"啟用毫米波穿透掃描。"陳默開啟塵封的備援系統。老舊的L波段雷達發出轟鳴,屏幕上頓時浮現金屬疲勞紋——這是真實導彈發射車在長期使用中形成的獨特標識。十二個偽目標瞬間被標記為紅色虛影。
刺耳的警報聲突然炸響,操作臺左側的量子通信終端迸出電火花。陳默的瞳孔收縮——這是電磁脈沖攻擊的前兆。他撲向機械備份系統,軍用級陰極射線管屏幕亮起綠光時,看到了更可怕的景象:十二架蘇-30MKI正以10米高度掠過冰川,機腹掛載的"布拉莫斯"導彈反射著寒光。
"啟用地形匹配數據庫!"他啟動三十年前的數字高程模型。雖然精度只有10米級,但足以觸發紅旗-9B防空導彈的預設規避路徑。兩枚導彈呼嘯升空時,陳默突然發現量子雷達的反饋延遲了0.3秒——印軍在山谷中架設了電離層擾動裝置。
加密電話突然傳出電流雜音:"這里是前指,立即執行'冰盾'反制!"陳默顫抖著輸入64位驗證碼,雷達站頂部的相控陣天線轉向正西。隨著百兆瓦級微波束射出,電離層中的人造極光突然扭曲,蘇霍伊戰機的數據鏈出現0.5秒斷聯。
就是這半秒鐘,決定了整個戰局。當陳默看到兩架蘇-30MKI撞上山脊時,量子雷達突然捕捉到異常震動波——四架殲-16電子戰機正在二十公里外墜落,燃燒的殘骸在冰川上犁出焦黑的溝壑。
"昆侖報告,第一攻擊波次損失率80%。"預警機的合成音依舊冰冷,"執行'雪蓮'預案第二階段。"
陳默抹去睫毛上的冰晶,量子加密信道傳來新的坐標。當他將七百公里外的六個幽藍光點接入戰術鏈時,突然注意到某個參數異常——殲-36編隊的爬升率竟然達到380米/秒,這遠超常規戰機的極限。
第二章:云中魅影
李劍鋒少校的呼吸在氧氣面罩里凝成白霜,視網膜投影顯示外界溫度-56℃。海拔6800米的平流層底部,WS-19發動機的轟鳴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作為殲-36三發隱身戰機的首飛試飛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刻承受的風險。
"昆侖,三號機輔助動力單元油壓下降。"后艙武器操作員張銳的聲音帶著金屬質感,"建議啟用備份耦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