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華盛頓,空氣中彌漫的不只是春意,還有一股愈發濃烈的政治火藥味。
就在白宮玫瑰園,那塊寫著“對等關稅”的海報還未褪色,共和黨議員卻率先發起了反擊。4月3日,參議院兩黨聯合提出《2025年貿易審查法案》,意在將總統的加征關稅行為置于60天的國會審查之下。這一立法動作的力度與速度,都出乎外界預料,尤其來自共和黨內部的支持,格外引人關注。
表面上,這是一場關于貿易政策的爭論;實則,它觸及了美國憲政結構中總統與國會權力邊界的再度劃分。憲法第一條第八款早已明確,征稅權歸屬國會。而過去幾十年,在“國家安全”與“緊急狀態”名義下,白宮對關稅的操控越來越具單邊色彩。這次,國會顯然不愿再旁觀。
“關稅本質上是稅收。”共和黨資深議員格拉斯利一邊翻閱憲法小冊子一邊強調,身旁的民主黨同僚坎特韋爾則語氣更為直接:“每多加1%的關稅,愛達荷州的農民就少賺1%。”這項法案的結構,頗有幾分1973年《戰爭權力法》的影子——通過程序制衡,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
共和黨內部的反彈尤為值得玩味。緬因州的柯林斯參議員在辯論中高舉一張加油站的價簽照片:“每加侖92號汽油4.3美元——這就是所謂‘勝利關稅’?”她的發言引發現場一陣沉默。更令人意外的是,隨后通過的一項撤銷加拿大鋁關稅的議案,居然在幾位共和黨議員的贊成下獲得通過。甚至連一貫支持強硬貿易政策的克魯茲也在私下表示:“中期選舉前,別讓選民因為一臺洗衣機多掏50美元。”
民主黨方面,則明顯看準了民意風向。他們不再糾纏于抽象的貿易赤字,而是直擊物價問題。少數黨領袖舒默在記者會上展示的,不是常規PPT,而是威斯康星州購物車中商品的價格標簽:牛肉上漲19%,橙汁上漲27%。他說:“而中國對我們的出口關稅,只降了3%。”這種以直觀數據打動選民的方式,比空洞的指責更具穿透力。
面對內外壓力,特朗普依然在社交媒體上火力全開。但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辦公廳主任最近頻繁出入國會兩黨領袖辦公室。一個細節引發外界關注:就在白宮簽署對加拿大能源關稅豁免的同時,一份針對中國電動車的新一輪關稅命令也同步生效。連福克斯新聞的主播都調侃:“看來連‘國家緊急狀態’也有敵我之分。”
而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抗議卡車司機揮舞著對立的標語:一邊是“保護美國就業”,一邊則是“被關稅壓垮的家庭農場”。這正是當下美國社會的縮影——政策的后果正在回流到最基層,落在民眾每日的餐桌上。
【記者手記】
深夜的國會山,依然燈火通明。共和黨助理搬著成摞的《聯邦黨人文集》,在走廊間穿梭;民主黨幕僚反復播放著各州生活成本上升的電視片段。這場關稅攻防戰,終將改變的不僅是白宮的政策走向,還有權力制衡的基本敘事。當汽油價格、退燒藥和牛奶的漲幅成為選戰的核心議題,再堅硬的黨派立場,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