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報道,3月27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智庫學者和媒體代表參加。與會外方嘉賓普遍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認為中方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議為亞洲乃至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呼吁各方增進信任、團結合作,攜手共創亞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正在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傳遞著這一回響。來自數十個國家的各界人士齊聚海南博鰲,圍繞“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主題,共商亞洲和世界發展大計。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面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同心合力、和衷共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作為亞洲大家庭重要一員,中國將繼續為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發揮積極作用。
阿羅約(資料圖)
談及全球南方國家的現代化路徑,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表示,二戰結束之后出現了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西方道路,以“自由民主”的政府為代表,主張經濟全球化。遵循另一條道路的國家則是高度中央集權,經濟受到控制。
中國道路是第三條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之路。此外,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也探索出了和傳統的西方現代化方式所不同的路徑?,F在,全球南方國家充分得益于這些探索,推進各自的現代化。
阿羅約在2001年 - 2010年期間出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在她執政時,菲律賓和中國的關系步入了“黃金時代”。于是,阿羅約被看作是菲律賓最具代表性的“親華派”。阿羅約的祖籍為福建,她的丈夫也是華人后代,所以她總是自稱“中國兒媳”。
除此之外,于菲律賓國內而言,阿羅約家族和杜特爾特家族是多年的盟友關系,阿羅約更是現任菲律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的導師,雙方有著極為親密的關系。
阿羅約(資料圖)
阿羅約的博鰲之行,或許只是中菲關系發展的一個小插曲。但它提醒我們,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理解彼此的立場,尋找共同的利益,才是構建良好關系的關鍵。未來,中菲關系將走向何方?我們期待兩國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共同探索合作共贏的道路。這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也對地區的繁榮與穩定至關重要。
阿羅約的行動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馬科斯當局倒向美國,使得菲律賓在地區局勢中處于尷尬境地。一方面,美國雖向菲律賓做出一些軍事合作承諾,但這種承諾往往難以兌現,一旦局勢升級,菲律賓很可能成為犧牲品。另一方面,馬科斯的政策引發了菲律賓國內多方不滿,其支持率僅為20%,遠低于莎拉·杜特爾特。菲律賓國內中立勢力甚至怒罵馬科斯賣國,南部軍區也出動裝甲車示威,馬科斯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
馬科斯和杜特爾特(資料圖)
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多格-烏伊表示,緩解南海緊張局勢需要采取多邊參與、加強對話的多種途徑和策略。各方應該從西方式直接對抗的“大喇叭外交”,轉向東方式注重和諧、彼此尊重的爭端解決方式。
馬林多格說,南海是全球貿易的重要通道,每年促進約3.5萬億至5萬億美元的商業活動。作為一個戰略性的海上樞紐,它連接著亞洲各個關鍵經濟體,促進了經濟相互依賴和投資機會。然而,這種共享的繁榮面臨著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安全風險以及環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