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布了《如何才能避免走資?毛主席苦苦思索,汪東興的回答讓他眼前一亮》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毛主席在1965年的春節過后不久,即在3月14日,便離京南巡。
毛主席有所不知的是,當他坐在南下的列車上時,遠在大洋彼岸的國民黨前代總統李宗仁,已經動了歸鄉之念,通過給住在香港的老秘書程思遠寫信,由程思遠將回國的愿望轉達給周恩來,希望周恩來能大力促成此事。
老覃在另一篇題為《我軍渡江勝利,李宗仁表示不服,我國研制原子彈成功,才說出實話》的文章中也提到過,李宗仁寓居美國,時有寄人籬下的落魄之感,每逢佳節倍思“歸”。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我國自行制造的原子彈試爆成功,他是“老夫聊發少年狂”,興奮得手舞足蹈,像個過節的小孩子,一路奔跑著,逢人就叫嚷著說:“我們有原子彈了!我們有原子彈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葉落歸根之念一發不可收拾。
這不,時間來到了1965年的春節,徹底坐不住了,感到自己年事已高,時不我待,必須早日歸國。
之所以會想到由程思遠聯系周恩來,老覃在另一篇題為《李宗仁晚年喪偶,急聘年輕女秘書,總理知其意,開門見山提一忠告》一文中也提到過,早在1959年,李宗仁就通過程思遠向北京投石問路——將自己存在美國的12箱字畫捐獻給故宮博物院,聲稱是自己花了11萬美元購買的。
故宮博物院專家對這批古字畫進行了鑒定,發現大部分是贗品,最多值3千美元。
毛主席和周恩來都有大氣魄,一次性地給李宗仁支付了12萬美元,向他敞開了歡迎來歸的懷抱。
從1959年到1965年,經過了長達6年的思考,各方面的條件都已成熟,那么,在這種你有情、我有意的背景下,李宗仁歸來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過后,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對外聲稱去瑞士度假,由美國飛歐洲。
7月12日,搭乘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道格拉斯式客機,從蘇黎世飛抵香港,再從香港轉機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
周恩來與陳毅,以及全國政協副主席葉劍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丕顯和上海市長曹獲秋等人親自迎接,當晚,在上海文化俱樂部設宴接風洗塵。
7月20日上午,周恩來先一步回北京安排接待事宜。
李宗仁則是到了上午11時,這才登機飛往北京。
李宗仁在北京機場下了飛機,就發現前面擺放著一座高大的塑像。
他有些疑惑,有些恍惚。
機場為什么會擺放一尊這么高大的塑像呢?
身邊的程思遠及時提醒他,說:“那是毛主席塑像。”
李宗仁霎時明白了,這尊毛主席塑像是周恩來臨時指揮工作人員搬過來的,用意是表示毛主席在機場接機,歡迎他回國。
體會到了周恩來的良苦用心,李宗仁感到體內有一股強大的暖流,一下子涌到了心頭,眼眶濕潤了。
他整裝肅容,向毛主席塑像立正,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這一鞠躬,立刻贏得了現場所有人的掌聲與歡呼聲。
記者也恰到好處地把這一歷史性的畫面記錄在了照相機的膠片上。
李宗仁歸國的事,很快就全世界。
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只有共產黨人才能創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