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是班長,也是專業能力過硬的骨干教師。交流時,她提及在班級管理方面十分犯難,不知如何調動組員積極性,不知如何分配工作任務。回想日常工作中張老師經常忙忙碌碌、加班加點的身影,我不禁想:問題出在了哪里?
班級微教研是我園的教研方式之一,目的是以班組為單位開展班本化教研,通過自我評價提升教師反思能力。我想這個過程或許能反映出一些班級管理問題,于是我便深入張老師的班級一探究竟。
教研活動開始,張老師語速飛快地主持著,快得甚至容不得我記錄。其他兩名教師一個不停記錄,另一個默不作聲地聽著。于是,我在張老師準備分析下一條要點時打斷她,對主班教師劉老師和配班教師楊教師說:“你倆怎么看?”兩人先是一愣,隨后劉老師回應道:“我看到張老師當時是這樣做的……”我繼續問:“你覺得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達到目的了嗎?”劉老師回答完,我說道:“很好。張老師,后面的分析可以讓她倆先說嗎?”張老師答應了。于是,接下來的研討中,雖然話筒時不時還會被張老師搶走,但劉老師和楊老師也終于有了發言的機會。
接下來,大家繼續就保育與安全、家園共育、環境創設等方面展開研討。由于發言順序改變,劉老師和楊老師的話也越來越多了。討論過程中,張老師提出,在師幼互動中可以補充一條:支持幼兒通過兒童會議等方式共同討論,制定照顧動植物的時間規則。劉老師想了想小聲提出疑問:“是否過于具體了?”聽到劉老師的反駁,我馬上追問:“為什么太具體不好?”劉老師解釋道:“規則不應僅限于照顧時間,其他班級可能會制定不同規則,評價要點應廣泛地適用于每個班級。”張老師想了想點頭表示認同。
在班級微教研接近尾聲時,我覺得還需要再進一步,幫助她們找到內隱問題,提升班級合作水平,于是就說:“大家每個人用一句話談談為什么要開展班級微教研。”3人各自發表看法后,我總結道:“你們說得都很好,在今天的微教研中,我發現劉老師和楊老師都很有想法,希望以后在開展其他班級工作時,你們也能像今天一樣齊心協力,祝你們三個人合作越來越默契。”
通過深入班級,我發現張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明顯表現出“一言堂”現象。結合此班級3名教師的情況,我找到了問題關鍵:班長習慣性地主動思考和快速輸出,使得兩名本就缺乏自信的年輕組員沒有機會參與思維過程。長此以往,組員會逐漸失去思考動力與能力,班長將會越來越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我嘗試介入干預,將“介紹與聆聽”的傳達模式,更正為“表達與反駁”的互動模式。主班和配班教師在我的引導下逐漸融入教研現場,尤其是在劉老師小聲提出疑問時,我立即回應認可,讓其感受到了自己參與教研的價值,收獲了參與感和自我滿足感。微教研結束前,我再次誘導3位教師交流感受,以此鞏固管理干預成效。班長意識到要充分給予組員表達觀點的機會,主班和配班教師也得到認可,潛在動力被激發出來。至此,班級微教研真正發揮了讓教師平等對話、共同成長的價值。
而我,也在深入班級的過程中,發現了幼兒園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即教師梯隊結構單一。幼兒園建園時間短,新教師占絕大多數,要求我們不得不在培養選拔人才上下功夫。結合幼兒園工作實際,我打算進行兩方面嘗試:一是實施班長選拔制,在工作資歷相當的教師中,選拔一批有擔當、敢作為、有智謀、善溝通的人才,加大培養力度。二是實施班長輪換制,讓每名青年教師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在歷練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第六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6日 第02版
作者:葛雪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