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不景氣,越來越多的人涌入自媒體這條賽道,不是直播帶貨,就是拍段子,再不賴也是寫篇圖文,無非是想賺點流量,掙點小錢,補貼家用……
別看網上宣傳有人直播一場下來幾千萬、幾百萬的,其實那樣的頭部網紅并不多,在此千軍萬馬中,多數都是默默無聞的耕耘者,冥思苦想,一晚上憋點東西出來,也就賺個一塊幾毛的,全為平臺打工了,整不好,被人盯上了,幾年養的號,一朝被人封,幾年心血,全白費。
正是因為流量有限,競爭激烈,為了吸睛,就有人動起了歪腦筋,想著打打擦邊球,以吸引流量。要知道,網上,你正兒八經搞點東西,不爆點荷爾蒙,不提點腎上腺,基本上是沒人看的,但又有紅線,不能不能踩,更不能過,所以,只能擦邊、擦邊、再擦邊……
這不,最近,某些人動起了“嫂子”梗的歪心思,看看鏡頭中的“嫂子”們,個個身材高挑、面容嬌好,該挺的挺,該露的露,人人酥 胸半露,曲線全顯,不是揉面,就是洗菜,個個濃妝艷抹,人人身材必露,雖說在廚房裝模作樣,但一看便知,根本就不是做事的主兒,因為真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是絕對不可能這么穿的。
視頻中,這些所謂的“嫂子”,個個搔首弄姿,各種挑逗撩撥。一個看似普通不過的揉面場景,配合著讓人臉紅的喘息聲,硬是尷演尷拍,拍出了香艷的戲碼。
最讓人不適的是,拍攝者自稱小叔子,卻來拍攝香艷“嫂子”的日常操作,其背后的流量邏輯,無非是異化親屬關系、踐踏侖理紅線,叔可忍嬸不可忍……
如果在視頻中她們還若隱若現、欲說還休的話,那么留言區那就是是相當直接露 骨的了,充斥著各種虎狼之詞,評論區儼然成了大型侖理崩塌現場……
當然,這種風氣迅速蔓延開來,早已不止步于小叔子和嫂子,發展到了姐夫和小姨子,甚至是……胡編亂造,挑戰下限!
面對這種亂象,筆者不得不想問一句:當揉面這種日常行為被人刻意扭成某種曲線,當“嫂子”的傳統稱謂被淪為某種暗示的流量密碼,我們到底還有多少質樸的詞語正在被流量異化?被某些人肆意糟蹋?為什么一個普普通通的稱呼,竟然會被有意解讀成某種暗示?
曾幾何時,一股污名化漢語詞語的潮流悄然涌動。得益于網絡上天天生成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符號驅動,一部分人便悄悄將觸角伸向了漢語大詞典……
看看現在,小姐不再是曾經的小姐,公主也不再是尊貴的公主,同志更不是那個同志,名媛也不是名媛……
隨便搜了一下,在部分社交媒體上,“小姐”一詞80%已關聯灰色產業,其負面使用率讓人瞠目結舌。
在民國時期,“小姐”還是尊稱,如今卻演變成了貶義詞。曾幾何時,有著貴州象征的“公主”也早已成了某種“嬌氣病”的代名詞,后來更是成了KTV、會所的專屬……
曾記得,上個世紀末時,“小姐”在社交場合還是個美稱,現在再叫試試?誰叫誰都得社死,所以,沒辦法,現在全改成了“美女”,抑或“小姐姐”,不過,別高興太早,說不準,那一天,這些稱呼也會變味。
如果看看這些污染的詞語,我們可以發現,女性更易被污名化,更易成為受害者,這也反映了詞語污名化背后的性別偏見與權力凝視,反映的是對女性的尊重。
從這個角度看,當一個詞被貼上標簽,受傷的不只是語言而已,更多的,是那些被貼上標簽的人。
對此,《中國婦女報》犀利指出,這種異化親情的操作堪比精神砒 霜,可謂一語中的。如果任由這種異化親屬關系的鬧劇蔓延,我們毀掉的將不只是網絡生態,可能是整個社會的侖理底線。
沒有人能說得清,這些詞語污名化的“鏈條”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是何時開始的,但網絡玩梗的“解構狂歡”,至少加速了這些污名化的進程。
看看現在,對比古漢語詞語的雅致,除了玩些梗之外,我們還剩下些什么?可以說,我們當下的語言世界早已荒蕪貧瘠,正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當引起警醒:漢語雖說博大精深,但我們還有多少詞語被糟蹋?
當"嫂子"成為流量收割機,“媽媽”變成流量擦邊的工具,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詞語的純潔性,更是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畢竟,文字應該是文明的磚石,而不是砸向侖理底線的板磚。
磚碎了,文明也就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