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大宋民窯工匠
給你出道大難題:
如何在陶瓷器物上
讓一幅黑白書畫“立體”起來?
答案就在這件文物上
多種技法于一身
這幅黑白書畫“立體”起來了
水墨勾勒的花草
水波紋中的“春夏秋冬”
都被描畫在一件瓶子之上
仿佛一幅黑白書畫“立體”起來了
通體施白釉
從小口到圓肩,豐滿圓潤
從腹部到圈足,又變得苗條清瘦
宛如一個亭亭玉立的美人
優雅,實在是太優雅了
其實,這件瓶子是
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
既有書,又有畫
是除了唐代長沙窯外
極少有文字裝飾的瓷器品類
梅瓶,因口小僅容梅枝而得名,最主流的用途就是作為酒具,還可以用于插花或作為擺件在家中陳設。
它的“優雅”秘訣來自
采用了多種技法于一身
先以劃花勾勒花草輪廓
劃花,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條、銅鐵制器等尖狀工具淺劃出線條狀花紋。
再用剔花工藝分層雕刻花葉、草葉紋
剔花,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毯眉y飾后,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兩種,出現于磁州窯。
最后以含鐵量較高的黑彩填充主體紋樣
尤為精妙的是
用刀鋒在黑色釉面刻出“春夏秋冬”
并劃以水波紋襯底
剔除部分黑彩后露出了白胎
形成淺浮雕的效果
就像書法創作中的“飛白”
“飛白”指在書法創作中,筆畫中間夾雜著絲絲點點的白痕,且能給人以飛動的感覺,故稱其為“飛白”。
既傳承書法藝術的留白意境
又通過梅瓶曲面實現了“移步換景”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集于“一瓶”
實在妙哉!
黑白極簡美學+“接地氣”
中國古代北方最大民窯體系
這件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
是磁州窯系民窯佳作
磁州窯創燒于北宋中期,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宋代,磁縣叫磁州,因而得名。
磁州窯首創白地黑花的技法
這件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
便采用了此種技法
因此又得名
白地黑花刻“春夏秋冬”梅瓶
△從左至右為:宋·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河南博物院藏;宋·磁州窯白地黑花“清沽美酒”瓶,上海博物館藏;宋·白地黑花猴鹿圖瓶,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磁州窯還有一個重要特點
追求實用與美學的統一
所生產的瓷器非?!敖拥貧狻?/p>
不僅主打日用器皿
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們就生產什么
如瓶、碗、盤、枕等
△左為金·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右為元·磁州窯白地黑花人物雙兔紋罐,均為故宮博物院藏。
而且符合生活習慣
例如,納涼的瓷枕
有符合人體工學的弧面設計
△北宋·磁州窯馬戲圖瓷枕,故宮博物院藏。
白地黑花的黑白極簡美學
飲食起居之間的民間智慧
使得磁州窯成為
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
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藏著“變與不變”的智慧
時至今日
磁州窯的窯火仍在延續
其中藏著“變與不變”的智慧
不變的是傳承的初心與堅守
變的是對磁州窯的創新
將磁州窯傳統技法融合當代審美習慣
開發茶器、咖啡杯、擺件等日用品↓
利用磁州窯傳統的化妝土進行自然窯變
研發新的燒造技術“斑影”↓
將磁州窯元素融入現代家居設計
讓黑白極簡美學融合生活↓
△磁州窯臺燈
當我們凝視這件梅瓶
看見的
不僅是黑白美學和四季輪回
更是磁州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