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脈絡:從一條內褲到百萬訴訟
“掉色內褲”引爆輿論
2025年2月4日,抖音博主“兩個小段”發布視頻稱,在胖東來購買的紅色內褲清洗時嚴重掉色,導致其過敏并患上接觸性皮炎。她控訴胖東來工作人員處理態度“讓人生氣”,視頻迅速引發百萬級播放量,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爭議點: 段某在視頻中用“洗內褲的水像染缸”“寧愿回到沒買內褲的那天”等夸張表述,被指刻意渲染情緒吸引流量。胖東來的“硬核回應”
胖東來當日下架涉事品牌商品并成立調查組。2月14日,發布長達53頁的調查報告,綜合三家檢測機構結果,證實內褲質量合格,但仍按客訴標準賠償段某500元并承擔醫療費用。同時,認定段某視頻引發“社會信任危機”,以名譽侵權為由宣布追責不低于100萬元。當事人道歉與反訴
3月14日,段某公開道歉,承認“表達情緒化”,但否認“職業打假人”等指控,并稱遭遇惡意辱罵、恐嚇及個人信息泄露,已就誹謗問題報案。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則強調追責是為“提醒社會理性”,維護企業商譽。訴訟正式啟動
4月5日,胖東來正式起訴段某,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目前訴訟費已繳納,正等待開庭。
爭議焦點:維權與侵權的邊界在哪?
消費者權益 vs 企業名譽
段某堅稱過敏經歷屬實,但胖東來檢測報告顯示內褲質量合格,其核心指控缺乏事實支撐。法律界認為,若段某無法證明“故意捏造”,僅情緒化表達可能構成名譽侵權。流量經濟的“雙刃劍”
自媒體時代,個體發聲權被放大,但部分網紅利用“維權”標簽收割流量,甚至形成“維權產業化”。胖東來此次高調索賠,被視為對“流量暴力”的正面反擊,試圖通過法律手段提高惡意投訴成本。公眾情緒與事實的博弈
事件初期,網友因對知名企業的監督期待而支持段某,但隨著檢測結果公布,輿論轉向質疑其動機。有評論指出,段某在3·15前夕道歉的操作“適得其反”,疑似借公共事件延續流量熱度。
法律角力:百萬索賠能否落地?
關鍵證據與法律依據
胖東來手握內褲合格檢測報告,若法院認定段某言論超出合理批評范疇,其可能面臨高額賠償。但段某的過敏經歷若被醫學證實,部分陳述仍可能被視為消費者正當反饋。行業警示意義
律師分析,此案若胖東來勝訴,將形成“以賠償威懾不實指控”的判例,倒逼自媒體審慎核實信息。反之,若段某部分訴求被支持,則可能鼓勵消費者更積極維權。
社會反思:情緒化表達的時代困境
企業的“名譽保衛戰”
胖東來作為年銷售額170億的零售標桿,其品牌價值建立在極致服務口碑上。此次事件導致多地客訴激增,凸顯商譽對企業存續的重要性。自媒體的責任邊界
段某事件暴露部分博主為追求流量,將個體體驗升格為“公共議題”,甚至模糊事實與情緒界限。法律專家呼吁,自媒體應承擔更高核實義務,避免成為不實信息傳播鏈。公眾如何理性參與?
網友從“聲援維權”到“質疑炒作”的轉變,反映輿論場的復雜性。如何在保障消費者發聲權的同時,避免被情緒裹挾,成為社會共同課題。
結語:一場超越輸贏的公共討論
胖東來與段某的較量,不僅是法律層面的博弈,更是對網絡時代表達規則的重新定義。當情緒化吐槽遭遇企業“零容忍”維權,如何在消費者權益與商業名譽間找到平衡,或許比百萬賠償更具深遠意義。此案最終判決,或將為類似爭議樹立風向標。
#胖東來紅內褲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